心脏大血管外科+创伤骨科接力手术!北京积水潭医院多学科成功救治复杂创伤合并冠心病患者
近日,北京积水潭医院多学科协作成功救治一例创伤合并心肌梗死的复杂危重症患者。心脏大血管外科联合创伤骨科专家7小时连续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与右小腿截肢术,突破了复合外伤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禁区,为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生死抉择:当创伤遇上“不定时炸弹”
70岁的患者陈先生因意外事故被钢丝绞伤导致右下肢毁损合并左髋骨折,紧急送至北京积水潭医院救治。经急诊评估,其右踝部存在开放性骨折伴有大面积皮肤坏死,左髋关节完全脱位,进一步检查发现心肌损伤标志物显著升高,确诊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立即为患者做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其左主干及三支主要血管存在重度狭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至30%,心脏功能已处于崩溃边缘。
此时,医疗团队面临两难抉择:若先行截肢手术,术中有创操作可能引发致命性心源性休克;若优先处理心脏问题,下肢进行性坏死感染将迅速导致脓毒血症。更危急的是,患者已出现发热,心肌缺血与下肢感染形成恶性循环,犹如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不定时炸弹”,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可能致命。
破局之道:多学科协作下的“同台双术”
面对两难境地,医务部迅速启动多学科诊疗(MDT)机制,召集创伤骨科、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10余个科室专家共同制定手术方案。
经专家讨论,为保证患者生存及康复的可能,此次手术将打破常规分期的手术模式,利用一次麻醉同期完成心脏搭桥与截肢,避免二次手术风险,以确保患者最大程度的安全及获益。同时,心脏手术采用非体外循环技术,避免体外循环对凝血功能及炎症反应的激化,降低术后脑梗、肾衰风险。截肢术式保留膝关节功能,为未来假肢安装预留生理基础,最大限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此外,为确保脑、心灌注稳定,麻醉科将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联合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实时调控心脏前后负荷。同时,为避免出现感染,医疗团队将在术前强化抗感染治疗,术中严格分区操作(先无菌心脏手术,后污染截肢创面),术后隔离转运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形成感染控制闭环。4月3日,在麻醉科副主任张伟团队完成患者麻醉后,医疗团队展开多学科联合救治。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李庆团队首先经胸骨正中切口实施开胸手术,运用乳内动脉联合大隐静脉成功搭建5支血管桥完成血运重建。随后创伤骨科李宇能主任医师与姚东晨医师团队接力完成右下肢彻底清创及截肢术,术中输血管理团队通过精准调配自体血与成分血保障了循环系统稳定。
术后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在主任王郝团队与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杨毅的共同监护下,患者于术后2小时顺利拔除气管插管,24小时内实现ICU转出。康复团队早期介入开展预防性治疗,有效避免了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心肺功能恶化。目前,患者心肌酶谱指标已恢复正常,截肢创面愈合状况良好,现正进行系统性康复训练。
患者之声:信任背后的生命托付
家属的信任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支点。患者的女儿说:“医院的MDT团队给出的联合救治方案为我父亲今后的康复提供了希望和转机。”
随着老龄化社会加速,慢性病与创伤共存的病例将持续增加。北京积水潭医院此次探索打破专科壁垒、整合资源实施联合手术,不仅成功挽救生命,更实现了医疗质量与效率的“双提升”,为我国复杂疾病救治提供积水潭方案。
供稿丨心脏大血管外科
图片丨宣传中心
编发丨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