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首页
  • 医疗技术
  • 学术会议
  • 返回医院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建设 >> 医疗技术动态 >> 医疗技术
  • 医疗技术

  • 学术会议

  • 已有 0 人浏览 【节日坚守】狙击“炎症风暴”——北京积水潭医院肾内科成功救治多名合并重症肺炎透析患者

    尿毒症透析患者因为基础疾病多且重、各种疫苗很少接种,极易受到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攻击。近一个月以来,多数透析中心均出现合并重症肺炎的尿毒症患者。据北京积水潭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观察,这些患者存在呼吸功能受损(“白肺”)、心功能受损(“心肌炎”)、消化功能受损(“腹泻纳差”)三大类型。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炎症风暴”:动脉氧分压四五十、CRP上百、心肌酶上千、BNP大于检测范围、肝酶增高、胆红素异常、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 他们还有另一个共同的特点:肾衰竭,这意味着尿毒症透析患者不能使用目前推荐的各种抗病毒药物。怎么办?面对一条条即将逝去的鲜活生命,北京积水潭医院发挥全院大协作优势,组织院内专家组联合会诊、指导诊治,组织物资保障组全院调配呼吸机、氧气瓶、CRRT机,组织人员统一调拨、支援急诊、发热和内科系统。肾内科病房和血液净化中心在克服人员不足、患者病情危重、新增患者陡增的情况下,临危不乱,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思想、统一部署,利用先进的血液净化技术和治疗理念,在充分透析的基础上,加强“炎症风暴”的抑制治疗…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专门研究骨骼肌减少和功能退化 “积水潭肌少症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专门研究骨骼肌减少和功能退化 “积水潭肌少症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Science Bulletin | 骨科手术机器人远程诊疗使骨折治疗不再受地域限制

    近日,北京积水潭医院蒋协远教授团队在Science Bulletin发表了题为“Remote orthopedic robotic surgery: make fracture treatment no longer limited by geography”的专家评介文章,对骨科手术机器人远程手术的发展进程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三院区联动 全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北京积水潭医院多措并举做好医疗救治工作

    三院区联动 全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北京积水潭医院多措并举做好医疗救治工作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北京积水潭医院完成国内首例5G远程机器人辅助小儿骨骺阻滞手术

    12月8日上午,北京积水潭医院机器人远程手术中心与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通过5G通信技术实时连线,由北京积水潭医院蒋协远院长远程规划指导贵州医院冯超院长、吴声忠主任团队为当地一位年仅6岁骺板损伤发育障碍的患儿成功实施了国内首例5G远程机器人辅助小儿骨骺阻滞手术。本次手术顺利成功,对我院5G远程骨科手术在技术持续创新与临床拓展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5G远程骨科手术再次实现两地“零距离”上午9时手术开始,冯超院长团队首先使用三维C型臂对患者膝关节进行扫描,获得数据后完整传回北京。蒋协远院长及团队成员王军强主任、韩巍主任仔细分析病变骨桥在三维C型臂上的情况,确认磨除入点和需要切除范围,进行空间路径规划。9时15分,蒋院长远程操作手术机器人,规划手术路径、精准定位磨除入点;冯超院长按照规划方案实施骨桥磨除手术,术中使用机器人定位探针确认磨除范围,直至病变区跨骺板骨桥完全磨除,周围健康骺板充分暴露。本次机器人导航下手术约1小时,手术顺利完成。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新龙泽急救工作站今日运行 保障危急重症患者院前急救

    11月30日,新龙泽急救工作站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启动运行。昌平区卫健委、北京市急救中心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北京积水潭医院部分院领导及相关职能处室、临床科室负责人参加了启动仪式。仪式由副院长赵兴山主持。 昌平区卫健委、北京市急救中心与北京积水潭医院部分院领导共同揭牌 急救工作站启动仪式现场按照北京市政府《关于加强本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的文件要求,2022年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启动了急救工作站的建设工作。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与昌平区卫健委、市急救中心召开调度会,视察工地,现场办公解决问题,短短3个月就完成了急救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据了解,新龙泽急救工作站为独立建筑,面积239平方米,为A级急救站,由120负责日常运营。主要承担昌平区危急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工作。 院领导多次视察急救工作站施工现场蒋协远院长表示,在新龙泽院区急诊开诊近一年时启动急救工作站,对新龙泽院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新龙泽院区试运行后,门急诊量逐渐提升,对院前急救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积水潭医院领导班子对院前急救工作非…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2022医院互联网影响力指数发布,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连续三年蝉联第一

    2022年11月26日,中国社科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好大夫在线,发布“2022全国医院互联网影响力指数”,这是该指数第7年发布,研究数据覆盖全国10317家公立医院,共涉及36个专科。北京积水潭医院在三大专科领域名列前茅,其中骨科蝉联全国第一,烧伤科全国第二,运动医学(排名今年新设)全国第四。 全国医院互联网影响力指数是全国首个基于海量患者真实行为数据进行的研究,中国社科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基于主流互联网医疗平台「好大夫在线」16年来真实的医患行为数据,通过对657.7亿次患者浏览轨迹、8083万患者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记录、7.7亿次医患交流、583.9万条患者在医院就诊后的线上评价进行研究,得出2022年度36个专科领域患者线上线下就医选择的综合指数。编辑丨靳晓方 于淼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积医科普】血管通路小组在行动——保卫血液透析患者“生命线”(九)​

    多数尿毒症患者依赖血液透析维持生命,而血液透析治疗的开展必须依赖一个有效的血管通路,因此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血管通路就等于“生命线”,保护好“生命线”直接关系到患者能否得到有效的透析治疗。9月14日起,北京积水潭医院肾内科血管通路医护小组推出系列健康科普——保卫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的首选血管通路,内瘘血管的使用年限越长越好。而内瘘血管的使用年限与血管本身条件、血液成分、手术方法、使用方法、保养方法相关。今天,血管通路小组讲解如何避免内瘘血管形成血栓。如何判断内瘘血管是否出现血栓① 用手触摸时,发现内瘘血管局部的震颤和杂音减弱或消失。② 透析时血流量不足或无法透析。③ 新发血栓处疼痛。④ 听诊器放在瘘口处听不到清楚的血流冲击音或声音明显减弱。如何预防内瘘血管血栓的形成① 注意保暖,避免造成血管收缩的各种因素。② 避免压迫内瘘血管,例如:避免内瘘血管侧腕部佩戴首饰、手表等,睡觉时不要将内瘘血管侧手臂垫于枕后,避免侧卧于内瘘血管手臂侧,避免拎、持、举重物。③ 内瘘血管侧手臂不能测血压…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心内科联合创伤骨科成功救治多位髋部骨折合并冠心病的高龄患者

    日前,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主任刘巍团队联合创伤骨科副主任李庭团队,以及相关的麻醉、重症、急诊等学科,开展多学科合作,将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理念进一步应用于老年骨折。在新龙泽院区成功救治多位髋部骨折合并冠心病的高龄患者,实现了“冠心病”及“骨折”双“加速康复”,得到患者及患者家属的高度评价,充分印证了北京积水潭医院高素质医护团队及高效率多学科协作,发挥出1+1>2的效果。老年人髋部骨折也称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合并冠心病的高龄患者,骨科手术风险率极高,这对于骨科医师来说是个棘手的难题。一方面,如果不解决心脏问题,手术风险极大。另一方面,如果植入支架解决冠状动脉狭窄,虽然心脏的隐患解除了,但患者必须长期服用双联的抗血小板用药,手术又面临着出血的风险。面对“两难”,北京积水潭医院为这类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心内科主任刘巍团队与创伤骨科副主任李庭团队多次碰头,在总结以往经验、参考国外最新的“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脏评估及管理指南”的基础上,制定了骨创伤合并冠心病患者一系列的评估、诊断、治…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难度升级!手外科利用3D打印技术辅助再造全长拇指缺损

    近日,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陈山林团队应用3D打印第一腕掌关节+掌骨技术,再次完成一例重度拇指缺损的再造手术。这例手术与去年 “定制化3D打印掌骨联合改良踇甲瓣技术再造可活动腕掌关节的拇指”手术相比,不仅难度升级,术式也是该团队首创。张先生的求医之路来自河北的张先生(化名)就是重度拇指缺损的患者。张先生在工作时右手拇指不慎被机器挤压,导致严重的开放性创伤,拇指仅有一小条皮蒂与手掌相连,当地医院急诊就诊后,医生经探查拇指情况,发现组织毁损严重,没有再植条件,只好去除毁损的拇指,把伤口清创缝合。伤口顺利愈合了,但生活的打击才刚刚开始。由于创伤范围大,伤后拇指及第一掌骨、大鱼际软组织均完全缺损,整个手掌仅剩下四个掌骨及四个手指,右手的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劳动能力严重下降。对于正值壮年的张先生来说,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挣钱养家是理所当然的责任,但右手功能的缺损却让他无能为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迷茫与挣扎,在爱人的劝导下,“现在的医学技术这么发达,一定有办法重新造出一个大拇指来的”,夫妻二人决定踏上…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学科建设】科技赋能 心内科开启“一院三区”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积水潭医院心内科主任刘巍带领年轻医师团队欢迎您的加入! 为加快科室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秉持医院“ 一院三区”的发展规划,积极构建三个院区同行体系,通过互联网系统和高科技手段为医疗赋能,开启三个院区协同发展新模式。北京积水潭医院三院区院区同源,互助共促科室发展自2021年以来,心内科坚持开展每日“积水谈心”早交班活动,近1年来为全国数十万医疗同仁解读了来自AHA、ESC、心血管长城会等国内外大型指南会议专家共识和最新研究,得到了国内外同仁的一致好评。此外,科室结合互联网新模式搭建患者管理平台以及线上医学影像分析平台,真正实现了“一院三区”共同查房。在良好的氛围下,更多的年轻医护人员投身到学术研究和医疗创新工作中,为科室发展持续注入年轻力量。“积水谈心”早交班活动人工智能,开启精准医疗新时代近几十年来,关于人工智能(AI)的研究不断深入,我院在早期开展三个院区协同工作中,不断加深互联网科技的临床实践应用,在心内科主任刘巍教授的带领下,逐步构建起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临床医疗新时代。目前,心…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术式再创新!北京积水潭医院蒋协远团队运用骨科手术机器人完成双侧锁骨骨折微创手术

    11月16日上午,在积水潭医院数字化手术室,在院长蒋协远、创伤骨科主任公茂琪、康复医学科主任黄强等专家的指导和规划下,创伤骨科张玉富副主任医师运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为一名29岁双侧锁骨骨折男性患者成功进行了微创手术。这是蒋协远团队运用骨科手术机器人进行术式创新的又一次成功尝试。 据了解,这名患者是在骑电动车时不慎摔倒,双手着地,致双肩部疼痛伴活动受限。患者伤后来我院急诊就诊,结合病史、查体及X线片检查,确诊为双侧锁骨骨折。急诊进行锁骨带固定后,患者住院手术治疗。手术中,专家团队在肩峰固定示踪器,术中三维CT规划弹性髓内钉入钉点及方向。在机器臂引导下精准选择最合适的入钉点,复位满意后,置入3.0弹性髓内钉。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双侧锁骨骨折,移位明显手术中▲蒋协远院长指导手术路径规划▲张玉富在术中操作▲闭合复位下弹性髓内钉穿过骨折端▲术中透视显示复位良好,固定可靠,弹性髓内钉置入最佳位置张玉富介绍,锁骨骨折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约占所有骨折的2.6%,常见于年轻患者。其中,锁骨中段骨折约占80%,约50%存在骨折移位。上…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积医科普】血管通路小组在行动——保卫血液透析患者“生命线”(八)​

    多数尿毒症患者依赖血液透析维持生命,而血液透析治疗的开展必须依赖一个有效的血管通路,因此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血管通路就等于“生命线”,保护好“生命线”直接关系到患者能否得到有效的透析治疗。9月14日起,北京积水潭医院肾内科血管通路医护小组推出系列健康科普——保卫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血管通路感染是摁断“生命线”的重要原因,有30%的透析患者因为“生命线”感染而被迫住院治疗。血透患者“生命线”主要有三种:自体动静脉内瘘、移植物血管内瘘、及中心静脉导管。其中,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发生率最高,移植物血管内瘘次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感染率相对最低。因此,在自身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自体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首选。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① 深静脉导管感染分为三类:导管出口皮肤感染、皮下隧道感染、和血流感染。② 导管出口皮肤或皮下隧道感染多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热、痛,甚至出现化脓。③ 血流感染往往会出现寒战、高热,或表现为长期低热,在透析中或结束后往往会出现高热。④ 感染的局部危险因素:皮肤完整性受损、个人卫生习惯差、使…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医疗技术】肾内科运用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解决血液透析导管定位难题

    王女士(化名)因为尿毒症今年8月刚开始血液透析治疗,因为紧急开始透析,在急诊床旁进行了右侧颈内静脉导管置入术。手术成功后,胸部X线平片显示导管走行和导管末端位置良好,但导管使用仅2个月就发生了堵塞。为了继续透析治疗,只能给王女士再重新更换一根导管。新的导管更换后,注射器抽吸顺畅,常规影像检查评估导管位置良好,可第一次使用新导管血流量就不足,看来按常规处置已不能解决王女士的难题了。肾内科张东亮主任团队决定运用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为王女士进行血管通路检查。检查显示:导管末端位于静脉汇合处并与血管壁贴附,造影剂有返流。导管下移6cm,再次检查,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内,导管末端无贴壁,造影剂无返流。按照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结果,张东亮主任团队进行了血管通路的重新构建,手术结束后,王女士立即前往透析中心进行血液透析,血流量350ml/min,压力监测正常,新导管可以长期使用了。通过该病例可以看出,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实时、动态、全景、显影的技术优势,是解决临床疑难通路的有…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促区域医疗中心检验质量管理全面提升

    “医”路向“黔”技术帮扶解难题 质效提升促发展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卫生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实现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规范、高效发展,根据医院决定,8月14日,医学检验中心王旭主任技师到达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协助区域医疗中心的检验科建设。 在派驻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王旭紧紧围绕“如何实现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的这个主题,深入临床一线,调研工作现状,规范岗位职责,明确职责分工,加强质量管理层的人员能力培养,指导科室改进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加强质量记录规范化,增强与临床的沟通和协作。在她的协助下,医院完成了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项目和报告界限的全院讨论与初步修订。目前,王旭带领检验科全体质量管理层,规范检验报告单格式、修订检验项目参考区间、设立儿童参考区间、优化检验项目组合等,为临床诊疗及科研工作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撑的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安全、优质、快捷”的服务。王旭非常注重对专业技术人员基础知识、实操能力、异常结果分析…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快速反应!重症医学科成功救治罕见病危重产妇

    “产妇病情危重,紧急求援!”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作为昌平区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11月2日上午接到求助信息。情况紧急,医务部立即组织专家小组待命,由产科郑秀丽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王郝主任医师及肾内科杨洁副主任医师组成的医疗小组,第一时间前往产妇所在的医院进行会诊。 患者琪琪(化名),33岁,本次停经后47天突发腹部剧烈疼痛,10月25日因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收入外院手术治疗。术中发现盆腔大量积血,约1600ml,手术顺利完成,闯过了第一关,琪琪和家人都松了一口气。但在术后第5天,患者开始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贫血,血小板明显下降。该院考虑为感染,积极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病情还在持续加重,肌酐和D-二聚体急速上升,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急性肾功能衰竭并转入重症病房。此时,外院已经竭尽全力,多次全院会诊,但琪琪的病情还在加重。11月2日,琪琪的血小板已经低到了非常危险的程度,随即该院发出求援信息!积水潭医院专家组到达后,仔细了解患者病史,对病程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很快形成了共识。在琪琪的化验结果里可以看到乳酸脱氢酶、间接…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技术创新!北京积水潭医院成功完成8FR心腔内超声导管指导下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

    近日,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刘巍主任医师、韩昊副主任医师带领科室团队,成功开展由8FR(直径不到3mm,国际上最细)的心腔内超声(ICE)导管引导下的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积水潭心血管内科成为国内为数不多应用该技术的医院之一,为京津冀地区复杂房颤患者带来治疗的新希望。一周前,55岁的王女士(化名)因阵发性胸闷伴心悸、乏力来院就诊,诊断为持续性心房颤动,既往有脑卒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射血分数不到30%)、高血压等病史。心血管内科刘巍主任医师、韩昊副主任医师以及科室介入团队成员对病史、查体及相关辅助检查进行综合研判,计算CHASD2-VASC(房颤导致血栓评分)6分,HAS-BLED(房颤导致出血评分)3分,房颤卒中风险、出血风险均较高。经过冠脉造影排除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后,为降低卒中风险及出血风险,避免再次脑卒中,同时避免全麻增加手术风险,心血管内科团队研讨后决定,为王女士实施局麻下心腔内超声指导的房颤射频消融+经皮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手术中,团队选用8FR心腔内超声导管指导房间隔穿刺,完成房颤射频消融…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临床科研】北京积水潭医院普外科获得开展药物临床试验资质

    为推动药物临床试验及临床科研工作的发展,在医院领导、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大力支持下,普外科主任柏楠带领科室积极组建药物临床试验团队,建立专业制度、制定实施规范及标准操作规范流程,开展理论培训和设施准备,于2022年9月23日完成药物临床试验网上备案。 近日,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组莅临我院新龙泽院区现场审查。普外科专业团队成员在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王美霞和副主任陈志刚的指导下迎接检查。在检查组宣布检查流程后,普外科副主任高鹏骥代表普外科专业团队详细介绍了既往承担药物临床试验的经历、团队成员、普外科专业制度、药品及档案管理方案、科室设备设施等情况。专家组就专业负责人资质、管理制度、团队成员分工以及各岗位人员的理论水平进行了现场审查和考核。随后,专家组成员进入科室,现场检查了受试者接待室、药品储藏条件、抢救设备设施、档案管理情况等。经过现场检查和提问,普外科专业团队获得了专家组成员的一致肯定,正式取得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资质。今后,普外科将积极开展药物临床试验工作,促进创新药物的临床应用,更好地服务于…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积医科普】血管通路小组在行动——保卫血液透析患者“生命线”(七)​

    多数尿毒症患者依赖血液透析维持生命,而血液透析治疗的开展必须依赖一个有效的血管通路,因此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血管通路就等于“生命线”,保护好“生命线”直接关系到患者能否得到有效的透析治疗。9月14日起,北京积水潭医院肾内科血管通路医护小组推出系列健康科普——保卫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慢性肾脏病患者免疫力低下,极易发生感染,据统计,尿毒症患者第二位的死亡原因就是感染,比例可达15.5%。就感染部位而言,尿毒症患者最常发生的感染部位就是血管通路,中心静脉导管是血管通路感染的高危因素,高达48-73%。其他部位的感染,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也比较常见。而且,长期接触血液,感染血液传播性疾病(例如肝炎、艾滋病、梅毒等)的机会也比正常人大很多。透析患者为什么容易感染?① 免疫功能是人体的一道“防火墙”,它能将致病微生物阻隔或者消灭,避免其侵入人体内致病。透析患者由于营养不良、贫血、代谢紊乱、微炎症状态等多种原因,导致免疫功能低下,“防火墙”出现“漏洞”,外界病原菌容易通过“漏洞”乘虚而入。② 由于肾脏排泄功能下降…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去伪存真 急诊科成功救治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

    不久前,76岁的李女士因腹部剧痛被送进北京积水潭医院新街口院区急诊。急诊接诊医生开具辅助检查,抽血、腹部超声、腹部增强CT,结合患者腹部压痛、反跳痛,各项数据显示患者为“急腹症”。医生立即将患者留院观察,建立静脉通道,请急诊外科会诊。经多学科会诊,患者腹痛剧烈,原因不明,各种检查提示严重腹腔感染,腹内疝可能,如不及时手术可能会发展为感染中毒性休克,危及生命。情况紧急,急诊科主任田兆兴赶到病房,为患者进行了详细查体,查看了各项化验及影像学检查。虽然患者的各项化验和影像学检查均支持“急腹症”诊断,但临床表现并不符合“急腹症”表现,综合分析,患者虽无皮疹表现,但腹型过敏性紫癜可能性更大。在田兆兴主任的指导下,医护人员给予患者甲强龙80mg抗炎,葡萄糖酸钙抗过敏,并辅以抗感染、抑酸、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5个小时后,李女士的腹痛明显缓解、精神状态明显改善,1天后腹痛完全消失,3天后白细胞降至正常,消化道出血停止,7天后超声复查,腹盆腔游离积液完全消失。 李女士为医护人员点赞为了进一步明确病因,患者后续将完善进…

    查看详细信息
首页上一页1 ... 1718192021 ... 37下一页末页
第页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东街31号 电话:010-58516688

Copyright © 北京积水潭医院 京ICP备05023715号 京卫网审字[2013]第02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