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首页
  • 医疗技术
  • 学术会议
  • 返回医院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建设 >> 医疗技术动态 >> 医疗技术
  • 医疗技术

  • 学术会议

  • 已有 0 人浏览 积医荣誉 | 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杨征主任医师当选为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小儿骨…

    2025年9月25日至27日,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第二十次全国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中青年医师学术研讨会在广州盛大召开。北京积水潭医院由小儿骨科杨征主任医师带队参加了中青年医师论坛、开幕式、小儿骨科分会场等多个单元的学术活动。在开幕式环节,由夏慧敏主委及冯杰雄候任主委为十个学组颁发组长证书。杨征当选为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小儿骨科学组组长。傅刚当选为小儿骨科学组委员。本次会议,北京积水潭医院多位医生进行了专题演讲及大会发言,涵盖基础培训、儿童矫形、创伤、运动医学、机器人应用等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学科特色,与全国同道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供稿丨小儿骨科编发丨宣传中心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学术交流 | 第二届京北心血管创新与应用大会在京举办——北京积水潭医院心血管内科刘巍主…

    学术交流 | 第二届京北心血管创新与应用大会在京举办——北京积水潭医院心血管内科刘巍主任医师当选北京转化医学学会慢病科普分会会长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积医荣誉丨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科覃凤均主任医师当选北京医学会烧伤外科学…

    2025 年 9 月 24 日,北京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成功举办换届选举工作会议。本次会议由北京医学会统筹组织,严格遵循学会换届工作规范,有序推进各项议程。经民主选举,会议产生了北京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科覃凤均主任医师当选为主任委员。覃凤均表示,将以此次换届为新起点,进一步聚焦烧伤学科临床技术创新、疑难病例攻关、学术交流推广及人才梯队建设等核心任务;同时充分激活学会平台资源优势,鼓励各位委员发挥专业特长与能动性,积极建言献策、协同发力,共同推动北京地区烧伤救治水平再上新台阶,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促进烧伤医学事业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科陈辉主任医师当选为副主任委员;王成主任医师当选为常务委员兼秘书;杜伟力主任医师、张琮及赵筱卓副主任医师当选为委员。覃凤均及其他副主委、常委和委员的当选,不仅是业界对他们专业能力及行业贡献的高度认可,更体现了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科在北京地区甚至全国烧伤界的专业及学术引领作用。 …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MDT诊疗彰显中国医术!援瓦医疗队为八旬老人制定精准方案规避手术风险

    MDT诊疗彰显中国医术!援瓦医疗队为八旬老人制定精准方案规避手术风险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无超声辅助下10分钟穿刺成功 中国医疗队提升瓦努阿图重症救治能力

    无超声辅助下10分钟穿刺成功 中国医疗队提升瓦努阿图重症救治能力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积医荣誉丨北京积水潭医院成功入选“健康体重 医者先行”全国医院创新案例单位

    积医荣誉丨北京积水潭医院成功入选“健康体重 医者先行”全国医院创新案例单位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媒体聚焦丨植入后自动延长骨骼 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黑科技”亮相服贸会

    9月13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进入公众开放日。在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上,一大批搭载了智慧大脑的医疗产品集中亮相,吸引了公众的目光。北京积水潭医院带来的一根“植入式磁力驱动肢体重建钉”技术含量颇高。这根用于肢体重建的“钉子”长约30厘米,与一根筷子粗细相当,内置几十个零部件,可植入髓腔内,配合一个圆筒状的线圈、搭载患者个体数据的控制手柄,即可自动推进肢体延长,帮助肢体矮小的患者“长高”。“传统的肢体延长手术需借助外部支撑架和调节螺丝来牵拉骨骼,固定架子用的钢钉会穿透骨肉造成伤口感染,且影响患者生活。有了这款植入式的重建钉,患者只需做一次植入手术,将患者数据输入智能调节手柄,再将肢体放进线圈内,依靠磁力可自动调节重建钉的长度,每天可实现增高1毫米。”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副主任医师鲁明介绍,目前该技术即将进入临床前试验,未来患者可租赁线圈和控制设备,每日自行在家调节,不用再重复往返于医院,省时省力、减少痛苦。 鲁明副主任医师在服贸会展区向记者介绍新技术来源丨北京青年报 蒋若静编发丨宣传中心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德国默克公司代表团访问国家骨科医学中心

    德国默克公司代表团访问国家骨科医学中心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积医荣誉丨北京积水潭医院护理学科获批2025年度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近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公布2025年度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项目评审结果。北京积水潭医院护理学科经过激烈角逐,从12家参评医院中脱颖而出,成功获批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这一成果不仅是对医院护理团队专业能力、科研水平与服务质量的充分肯定,也标志着医院护理学科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北京积水潭医院护理学科薪火相传、底蕴深厚。我国骨科护理学的开拓者与实践者、我院首位护理专业的副院长吕式瑗先生,为学科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启了医院护理事业系统化、规范化发展的先河。在她的引领下,一代代护理人接续奋斗、不断创新,推动护理服务理念与实践持续进步。目前,护理学科已形成以临床为基础、多专科协同发展的整体格局,护理服务体系全面覆盖各临床科室与专业领域,在标准化、专业化建设方面始终走在行业前列,成为支撑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医院现有护理人员1700余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2人,高级职称37人;拥有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护理学院副院长1人,副教授及硕士生导师2人,讲师3人。医院高度重视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了护理与科研协同发展的人才培养体…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医院管理丨北京积水潭医院召开专病数据库与专病队列建设启动会 夯实精准医疗数据基石​

    近日,北京积水潭医院专病数据库与专病队列建设启动会在回龙观院区中心试验室会议室举行。副院长于洋出席会议,科技处、病案统计科、信息中心相关人员,临床专病项目负责人及技术团队参会。启动会由科技处处长韦祎主持。于洋在讲话中强调了专病数据库对临床研究与精准医疗的重要作用,并明确了各方职责。临床团队应以首席研究者(PI)为核心,统筹推进专病数据库的建设与实际应用,加速数据向科研成果的转化;科技处负责科研项目管理与方法学指导,并安排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室专人全程参与专病库的设计与构建;病案统计科与信息中心需积极配合,提供相应支持;技术团队应深入对接临床需求,持续优化软件功能,为专病数据库的稳定运行和长期发展提供可靠技术保障。启动会上,技术团队介绍了医院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与数据管理能力,展示了其为专病数据库建设所提供的稳定支持。团队还现场演示了专病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及部分功能,并表示需与临床及信息部门紧密协作,统筹推进,共同实现“临床数据科研化、科研成果临床化”的目标。在讨论环节,急诊科、小儿骨科及脊柱外科等项…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科研成果丨北京积水潭医院心血管内科最新研究成果亮相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简单指标可预…

    科研成果丨北京积水潭医院心血管内科最新研究成果亮相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简单指标可预测心脏风险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以精诚之心,担国家使命——中国第四批援瓦努阿图医疗队今日出征

    以精诚之心,担国家使命——中国第四批援瓦努阿图医疗队今日出征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秋风起,鼻炎闹?北京积水潭医院开设过敏性鼻炎专病门诊

    秋风起,鼻炎闹?北京积水潭医院开设过敏性鼻炎专病门诊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中西医结合病房正式揭牌启用

    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中西医结合病房正式揭牌启用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北京积水潭医院成立全市首家急诊科创伤重症监护病房

    8月26日,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创伤重症监护病房(TICU)正式启用,这是北京市首家设立在急诊科的创伤重症监护病房。作为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及北京创伤烧伤抢救中心,北京积水潭医院此次成立TICU将为严重多发创伤患者开辟“生命绿道”,通过“一站式、一体化、专业化”救治,助力危急重症患者重获生机,以实际行动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首例救治显成效,19岁重伤患者重获新生TICU成立当日,一场紧急救治在回龙观院区急诊上演。19岁的小王(化名)骑电动车时与皮卡车发生猛烈碰撞,随后被送往当地医院。检查显示,小王存在双侧尺桡骨远端骨折、左股骨干骨折、右胫骨干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双肺挫伤,且肝周、脾周及左下腹大量积血、盆腔积液,已出现失血性休克,当地医院因伤情复杂难以救治,紧急将其转运至北京积水潭医院。“时间就是生命!”急诊团队接诊后,立即启动多发伤救治绿色通道(Trauma Call)。医院多发伤多学科救治团队迅速集结,在创伤复苏单元(TRCU)为患者完善检查,开展紧急快速输血与多专业诊疗,并运用FAST超声技…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一颗结石“潜伏”体内两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泌尿外科双镜联合手术成功保肾

    在医学的世界里,有些疾病像一条沉默的暗河,悄然侵蚀健康的土地,却因患者的隐忍而暗流汹涌。两年前,当一颗豌豆大小的结石落入刘先生(化名)右侧输尿管时,他未曾想到,这场看似“能忍则忍”的较量,竟会让他的肾脏陷入功能丧失的险境。两年隐忍:“潜伏”在输尿管里的结石刘先生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常年与重体力劳动为伴。两年前一次腰部疼痛后,他在当地医院确诊右侧输尿管结石。因工作繁忙和症状消失,他误以为结石已顺利排出。然而,结石悄无声息地长期在输尿管滞留,如同一把钝刀,反复摩擦输尿管壁,诱发输尿管肉芽组织增生,最终导致管腔严重阻塞。右肾积水日渐加重,肾脏像一座逐渐蓄满洪水的堤坝,随时可能崩塌。近期的一次体检发现,右侧肾积水和肾皮质变薄,刘先生才意识到结石的存在和问题的严重性。当地医院尝试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但结石周围肉芽包裹导致上镜失败。经多方打听,他得知北京积水潭医院泌尿外科具有丰富的日间输尿管镜和局麻经皮肾镜的手术经验。来到医院时,刘先生的右肾功能已岌岌可危。“医生,我这肾……还能保住吗?”诊室里,他攥着…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北京积水潭医院与新加坡中央医院合作论坛圆满举行

    近日,由北京积水潭医院主办的国际医学交流论坛在回龙观院区成功举行,新加坡中央医院(Singapore General Hospital, SGH)派出高级别代表团参会。本次论坛聚焦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论坛,重点探讨了卫生领导力培训、科研数据共享、骨科培训及护理合作等方面内容,为推动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论坛由创伤骨科杨明辉医生主持。院办主任李爽与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办公室主任助理范明星分别致欢迎辞。首节议题为“卫生领导力培训”。新加坡中央医院的Ms Chen Liying与Prof London Ooi共同作了题为“Singhealth Asian Healthcare Leadership Training Programme”的报告,系统介绍了新加坡在医疗卫生领导力培养领域的理念与实践经验。李爽分享了北京积水潭医院作为国家骨科医学中心近年来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取得的成果。护理部主任鲁雪梅就骨科专业发展及国际合作前景作了汇报并与嘉宾展开讨论。第二节议题围绕“科研合作”展开。新加坡中央医院Dr Woo YL与Mr William Yeo带来题为“Research Collaboration: Geriatric Pelvic Fractures & Orthopaedic Data Centre…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北京积水潭医院多学科协作成功救治95岁重症骨折老人

    北京积水潭医院多学科协作成功救治95岁重症骨折老人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60分钟生死时速!北京积水潭医院成功救治突发大咯血患者

    60分钟生死时速!北京积水潭医院成功救治突发大咯血患者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媒体聚焦 | 从“不敢想”到“在家治” 国家巡回医疗队黔中行的民生温度

    媒体聚焦 | 从“不敢想”到“在家治” 国家巡回医疗队黔中行的民生温度

    查看详细信息
首页上一页12345 ... 40下一页末页
第页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东街31号 电话:010-58516688

Copyright © 北京积水潭医院 京ICP备05023715号 京卫网审字[2013]第02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