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庆动态

【回望 · 征程】携手同行 共创辉煌——我与ICU共成长

字号: + - 14

【编者按】

走过不平凡的2020年,跨入充满希望的2021年,北京积水潭医院迎来了建院六十五周年。回首过去,积水潭人薪火相传,砥砺奋进;展望今朝,在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扬帆起航。

2021年2月1日起,医院微信公众号将持续推出“回望· 征程”征文活动中的优秀文章,与大家一起回忆峥嵘岁月,共创美好未来。共同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建院65周年献礼。

携手同行 共创辉煌

2000年是跨世纪的一年,也是我与积水潭医院ICU结缘的一年。从我步入ICU病房那一刻开始,我和ICU再也没分开过——我们共同成长,风雨同舟,荣辱与共。

1.png

当时,全国仅有为数不多的综合医院建立了ICU,或者叫监护病房,还没有“重症医学科”这个概念,让人不得不暗自钦佩医院领导层的高瞻远瞩和超前的医疗理念。在1999年初,医院领导就决定要筹建积水潭医院自己的ICU。没有ICU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先进的监护设备,更缺乏相关的临床经验,我科的周宁主任临危受命,肩负医院领导的重重嘱托,带领8名各科室抽调的医护精英从最基本的知识学起,积极借鉴其他医院ICU的经验,付出了巨大艰辛,同时也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终于在1999年12月10日,北京积水潭医院ICU病房组建完成并正式开诊收治患者,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飞跃。

2.png

襁褓之中的ICU只有三张病床,但收治了全院甚至北京市最危重的骨科术后病人。在专业人员短缺、后备力量不足的严峻形势下,我步入了ICU这个大家庭。当我面对病房内滴答作响、信号灯交替闪烁的监护仪器,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当我看到周宁主任为了患者安危通宵达旦地坚守在病房、李群护士长带着医护人员夜以继日地在患者床边忙碌,我暗下决心要以ICU老前辈为榜样,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争取早日独当一面,为ICU科室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3.png

时光荏苒,转瞬间5年过去,我成长为ICU的中坚力量。2006年初,ICU迎来第一次改扩建,软硬件条件均有很大提升。在周宁主任带领下,我们攻坚克难,陆续成功开展了如PICCO监测技术、经皮气管切开术等高风险、高难度的诊疗操作。2009年,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科同志的共同努力下,ICU正式通过全国评审,成为独立的重症医学科。

4.png

ICU水平的提升使得更多急危重症患者需要我科的监护和救治,科室医疗资源再度极为紧张,直到2013年回龙观院区正式开诊、2015年积水潭院区重症医学科再次改扩建,这种情况才得到缓解。短短15年间,ICU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飞跃式发展。我们ICU科室成为北京市住院医生轮转培训基地外科教学基地、中华和北京护理学会危重症专科护士临床培训基地;承担区县级继续教育授课和院内外科系统医师轮转和培训,所有医师均参加了《重症医学基础评估与支持治疗(BASIC培训) 》。2005年至今,专科护士人数超过50%。

5.png

由于重症医学科医疗任务的特殊性和专业性,使得其在重大安全突发事件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作为国家卫生部专家组成员,周宁主任参加了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和会诊。年近六旬的周主任,将医院作为自己第二个家,只要有任务立刻收拾行装奔赴前线。无论疫区、灾区的环境如何恶劣,他都毫无怨言地忘我工作,圆满完成医疗任务。

6.png

时至今日,重症医学科已经21岁了,而我们医院也走过了65年的光辉历程,作为重症医学科的普通一员,我要深情地向我们的积水潭医院说一声生日快乐,并致以最衷心的感谢。没有医院提供的良好平台就没有积水潭医院重症医学科今天的蓬勃发展;没有医院领导的远见卓识和大力支持,就没有积水潭医院重症医学科如今的枝繁叶茂,而我也已锻炼成长为勇挑重担的重症医学人,并接过了建科元老周宁主任肩上的重担,带领科室继续砥砺前行。我们也坚信积水潭医院重症医学科将继续肩负“守护天使”的神圣使命,为全院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保驾护航! 

7.png

文图丨重症医学科 白颖

编辑丨靳晓方 于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