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庆动态

【回望 · 征程】进取中不变的坚守

字号: + - 14

【编者按】

走过不平凡的2020年,跨入充满希望的2021年,北京积水潭医院迎来了建院六十五周年。回首过去,积水潭人薪火相传,砥砺奋进;展望今朝,在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扬帆起航。

2021年2月1日起,医院微信公众号将持续推出“回望· 征程”征文活动中的优秀文章,与大家一起回忆峥嵘岁月,共创美好未来。共同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建院65周年献礼。

进取中不变的坚守

呼吸与危重症科 王艳霞

1988年毕业来到积水潭医院工作,我发现这里的放射科医生很不寻常,他们不仅能照胸正位、侧位、左前斜、右前斜以及心脏远达片,还能做肺X线直线和曲线断层成像,把X线焦平面设在病肺的不同层面投照,显示病变内部影像特征,为临床医生诊断疾病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想来这大概可以算是肺CT的前身了。

1.png

后来医院购置了CT、高分辨CT、核磁共振、PETCT等大型设备。转瞬之间,好像一切医疗问题变得简单容易了,一个CT,一个核磁,一次PETCT扫描,很多临床困境变得清楚明了、唾手可得。我们不再需要像放射科王云钊老师那样用牙签在X光片上计数张力性、应力性骨小梁哪一段变得模糊不连续,也不再像王老师当年那样,术前拍片,再把术后切下来的病骨切成厚片做大切片投照,比照大体标本观察X线成像效果,分辨不同类型骨肿瘤、骨病变的影像特征。

有段时间我们把太多的热情与期盼寄托在高精尖的设备上,把我们的基本功“望触叩听”放在了次要位置。

门诊来个病人,咳嗽,三言两语问过,做个肺CT吧;喘,做个肺CT+肺功能吧……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医学进步,我们有了更多手段发现、解决临床问题;但有这些就足够了吗?就所向披靡了吗?患者活动后喘,预约肺CT,在患者云集的大型医院,大概要等待3-5天或更长,如果医生用听诊器听一下,就能发现他单侧肺呼吸音减低,可能是胸腔积液、或者气胸,马上照个传统胸片就不会错失诊疗时机;经过肺CT检查发现了0.5cm的肺部结节,我们就以为找到了问题,“3个月复查”的忠告加上呼叫下一位患者的铃声,宣布了诊疗过程的结束。但其实更困扰患者的可能是接下来3-5年的随诊,对不确定疾病的担忧,对未来会不会得肺癌的恐惧,这时候我们多听病人说说,一份感同身受一份温暖共情就能让他觉得天好蓝,生活充满阳光。

2.png

目前呼吸科配置的呼吸机不断更新换代,床旁血滤机、ECMO、监护仪为医护提供了更便捷、高效、准确的临床帮助,跟我来院时已大不相同,但这么多年来不变的是我们对医学对责任对救死扶伤的那份坚守。在呼吸科病房,特别是重症监护病房RICU,我们每天的工作,仍然是从最基本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医疗照护开始,只是比从前做得更细更好。护士们每天从给病人口腔护理、翻身拍背清理大小便开始,输液、喂饭喂药、血滤、监护等等样样认真,期间还不时地跟病人聊聊天,让他们的住院生活不那么枯燥。我们的医生听诊器不离手,望触叩听自上而下从前到后,一丝不苟;三级查房,仔细认真分析患者的特殊性,出院后叮咛细致到每种药的服法、什么时间在门诊复查哪几项检查;门诊增派人手,加快看病速度,缩短候诊时间,延长医生与患者沟通时间,进一步提高门诊质量及患者就诊体验。“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已渗入医疗照护的每一个部分。

新技术为医学注入新活力,互联网加计算机技术使医患双方对精准医疗要求越来越高,我们正以饱满的热情及充沛的精力投入到这变革的大潮中。

3.png

1956年到2021年,65年光阴荏苒,我热爱的积水潭医院跟着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不断成长,随着世界医学的进步不断向前,并在国际国内医界占有一席之地。如朝阳灿烂,如松柏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编辑丨靳晓方 于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