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首页
  • 医疗技术
  • 学术会议
  • 返回医院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建设 >> 医疗技术动态 >> 医疗技术
  • 医疗技术

  • 学术会议

  • 已有 0 人浏览 盘点2022|揭晓!北京积水潭医院十大新闻→

    01、党员干部职工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2022年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北京积水潭医院党委组织广大在职党员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采取多种形式收听收看了大会开幕盛况,大家备受鼓舞、倍感振奋。院党委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院领导、党委委员和部分党员干部代表、民主党派成员代表、职工代表集中收看大会直播,各党(总)支部及科室、团委、民主党派支部、援疆援贵州等党员和职工分别在岗、在家观看直播,大家通过电视、移动互联网、媒体客户端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共同聆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02、获批国家骨科医学中心 2022年12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决定在北京市以北京积水潭医院为主体、在上海市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为主体,设置国家骨科医学中心,落实相应职责任务,带动全国骨科领域的建设与高质量发展。03、圆满完成冬奥医疗保障任务,荣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2022年,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医疗保障定点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组建…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创历史新高!2022年北京积水潭医院获批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

    近日,2022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各专项的立项工作已陆续完成,北京积水潭医院牵头承担的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5项课题获批立项,获批中央财政经费3604万元,获批项目数和经费数创历史新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由中央财政资金设立,重点资助事关国计民生的农业、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健康等领域中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突破共性关键技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近年来,我院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科技工作高质量发展,在临床研究和医工交叉与转化方面取得多项标志性成果,发布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和诊疗指南,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体制改革,激发科研人员开展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提升医院科研和成果转化能力。今后,医院将不断加强有组织科研,优化创新体系,推进医工企联合研发,不断提升承担国家重大任务的能力和水平,为医疗领域科技创新及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文丨科技处编辑丨靳晓方 于淼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医学人文丨超声医师抽丝剥茧,解开患者多年“心结”

    北京感染高峰逐渐趋缓,但医疗工作仍处于高位运行。随着春节前就诊小高峰的到来,超声诊断科的工作量也骤然增加。不论是在病房还是门诊,面对超负荷的工作,超声医师把医疗质量放在了首位。 “阳康”后的这段时间,超声诊断科接诊最多的患者就是通过超声排查是否有肺炎感染后心脏的累及。40多岁的王女士(化名)阳康不久,但仍感觉胸闷,近日到新龙泽院区超声诊断科做相关检查。超声诊断科何靖楠医生例行询问王女士病史的同时熟练地操作着超声诊断仪,就在即将完成心脏超声检查时,她发现了异常:增大的右心室,加速的三尖瓣血流以及增高的肺动脉收缩压等。这些超声表现,无法单纯用肺炎解释。何靖楠进一步追问王女士的病史了解到,原来她从小至今就在外地和北京各个医院做了很多次心脏检查,医生们都只说右心增大,肺动脉压增高,却查不出来原因,这也成为她心中多年的迷惑。何靖楠结合心脏图像异常反复推敲,试图解开“迷局”,帮助王女士揪出最明确的病因,于是她马上联系超声诊断科心脏组组长张若冰医生。正在回龙观院区出诊的张若冰在与王女士沟通后,决定为她进…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科技创新丨MDT团队应用骨科手术机器人成功救治危重多发伤患者

    近日,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新街口院区急诊,积水潭医院MDT团队李宇能、米萌副主任医师应用骨科手术机器人成功救治了一名危重多发伤患者。术后该患者已转入ICU,生命体征平稳。▲MDT团队成员李宇能(右二)正在为患者手术。▲MDT团队成员米萌认真查看患者片子据悉,此次骨科手术机器人在多发伤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为我市首例。骨盆结构复杂,周围神经血管多且走行迂曲,骨盆附近重要的器官较多,手术时出血量大,术中并发症发生率高,因此,骨盆手术难度大,多需要经过仔细的术前规划后由经验丰富的大夫完成。骨盆骨折患者多受伤时造成骨折的能量较大,病情较重,易出现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多合并其他器官系统损伤,是急诊抢救的难点。按传统治疗方式,患者在急诊经历抢救复苏后,病情得到稳定的已属幸运,患者只能择期再进行骨盆手术,或者患者在急诊行骨盆外固定架固定,骨盆的最终治疗只能待病情稳定后行方可实施。北京积水潭医院于2021年12月在院长蒋协远和创伤骨科主任公茂琪的推动下成立了北京市首家危重创伤多学科救治团队(MDT),这种依赖于创伤骨科、普通外科、…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北京积水潭医院呼吸科、心内科新冠康复门诊开诊

    文丨门诊部编辑丨靳晓方 于淼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北京积水潭医院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签署“北京市专科医联体合作协议书”

    近日,北京积水潭医院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共同签署北京市专科医联体合作协议书。双方将结合自身优势和发展需求,不断优化医疗资源,开通双向转诊,方便患者就医。作为国内精神心理医、教、研领域的牵头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将结合我院心理行为医学发展需求,提高相关专科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及临床研究,深入开展广泛的业务合作与学术交流,积极探索精神心理专科疾病分级诊疗模式。我院心理行为医学科将加强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医疗资源一体化模式,引导患者有序就医,实现基层首诊、上下联动、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模式,方便疑难危重症患者就医。同时建立规范的临床诊疗体系,推广专科专病诊疗规范,提高对专科系统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 心理行为医学科科主任李小钧在门诊中心理行为医学科成立一年来,发挥专业特长及优势,用精湛的医疗技术、耐心、细心的服务,共接诊患者3200余人次,完成联络会诊近百例,受到了患者家属的好评及业内同行的认可。2023年,心理行为医学科将实现…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医新冠康复门诊”开诊啦!

    为了让“阳过”和“阳康”的患者尽快解除感染后的不适症状,顺利度过康复期,1月12日,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医新冠康复门诊”正式开诊。据了解,该门诊在新街口院区、回龙观院区、新龙泽院区均有开设,由多位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及主治医师坐诊,采用中药汤剂及中成药辨证论治,治疗新冠感染康复期的遗留症状,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新冠病毒感染康复期的常见症状新冠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充分调动身体的免疫系统,出现高热、肌肉神经疼痛、咽痛、咳嗽等诸多不适。中医认为,人体的免疫过程就是“正邪交争”的过程,而出现的症状越明显,则正气和邪气之间的斗争越激烈,斗争到最后,虽然“正胜邪负”,但正气也会因此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康复期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后遗症状。全身症状:乏力、低热、怕冷、周身酸软等;呼吸系统:咳嗽咳痰、胸闷胸痛、咽部不适等;消化系统:腹痛腹泻、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便秘等;神经系统:头痛头晕、记忆减退、反应迟钝、睡眠障碍、多汗等;心血管系统:心悸气短、胸闷胸痛、心率加快等。“中医新冠康复门诊”挂号方式及出诊信息患…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与管理指南(2022年版)》正式发布

    北京积水潭医院牵头编写的《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与管理指南(2022年版)》正式发布髋部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创伤,通常发生在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群中,其致残率和死亡率高,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老年髋部骨折诊疗行为,提高老年人群健康水平,国家卫健委委托北京积水潭医院牵头组织制定的《老年髓部骨折诊疗与管理指南 (2022年版) 》于2022年12月29日发布,并印发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做好实施工作。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自2015年成立多学科团队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通过7年的不懈努力,老年髋部骨折诊疗水平大幅提高,为我国老年髋部骨折规范诊疗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为此,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于2021年4月委托我院牵头制定《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与管理指南》。▲2021年7月项目启动会,与会专家和国家卫健委领导合影国家卫健委任务下达后,在指南编写专家组名誉组长蒋协远院长及王满宜教授的大力支持下,编写组组长吴新宝副院长和编写组秘书杨明辉,张文超带领指南编写团队使用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AGR…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一线救治丨回应生命的呼唤

    这里集中了医院所有的高精尖设备这里有医院临床的“特种兵”这里是与死神殊死较量的主战场新冠病毒大规模感染已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的危重症患者逐渐增多。无论是年轻的IT精英,还是耄耋之年的高龄老人,这里的危重症患者几乎都需要有创呼吸机的支持,以及其他器官的功能保护。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用“7*24小时”的不眠不休,唤醒生命律动,点亮希望之光。为疏解急诊发热的滞留患者,提高收治率和救治成功率,三院区的重症医学科应收尽收,打开全部的床位,满负荷的运转,使用率一直在100%,重症病人增多,护理工作量也直线上升,一次次危重患者的转运,一次次紧急的抢救。从气管插管到纤维支气管镜进行肺泡灌洗;从床旁持续CRRT到血浆置换和配合ECMO上机;从持续俯卧位通气到平躺侧卧;从有创呼吸机过渡到脱机拔管使用经鼻高流量吸氧,从昏迷不醒到顺利转出ICU,都离不开ICU护士们的精心护理,凝聚了所有ICU医护人员辛勤的汗水。三院区的危重症患者几乎全部需要进行有创机械通气,人工气道的通畅和规范的管理对患者来说尤为重要。重症医学科的医护…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救治一线丨两科医生联手 成功取出“致命”牙齿

    在疫情非常时期,医院每天都上演着生死时速,北京积水潭医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保护患者生命安全。1月9日中午11点左右,新龙泽院区耳鼻喉科朱思翔副主任医师正在出专家门诊,突然接到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的急会诊电话。一位80岁新冠病毒感染的男性患者,因两颗牙齿松动而脱落,一颗已被呼吸科张平骥副主任医师及时取出,但另一颗通过气管镜检查发现卡在了老人的鼻咽部,一时难以取出。“快,准备紧急会诊!”情况危急,朱思翔立刻让护士吴畅准备好便携喉镜及喉异物钳,并派值班医生盛玉彪第一时间赶到RICU。在张平骥的协助下,盛玉彪用喉异物钳顺利取出卡在鼻咽部的牙齿。第二颗牙齿取出,大家悬着的心也慢慢落下。若不及时取出,牙齿随时有可能掉至患者声门或气管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正在取出老人脱落的牙齿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如喉异物、急性会厌炎、喉水肿等会引起患者窒息导致生命危险,第一时间解除窒息风险尤为关键。对此新龙泽院区耳鼻喉科医护人员制定并熟练掌握了抢救流程,并做好急会诊预案,与兄弟科室通力协作,多次成功抢救危重患者…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这里承载着生命之重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这里承载着生命之重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救治纪实丨北京积水潭医院重症医学科:守护生命 守护希望

    救治纪实丨北京积水潭医院重症医学科:守护生命 守护希望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老年人生命的守护者——老年医学中心全力以赴保障老年患者医疗救治工作

    医疗救治工作纪实随着疫情政策的不断优化,自去年底以来,高龄、超高龄、合并多重基础病老年患者的健康面临着最严峻的考验。疫情是命令,救治是责任。北京积水潭医院危急重症患者救治领导小组带领各专项工作组,谋划救治方案,争分夺秒,为救治患者打开生命通道。与其他兄弟科室一样,老年医学中心也日夜坚守在老年患者的救治战场,用忘我的工作践行着医者初心,为守护老年患者生命筑起最坚实的防线。咬紧牙关 轮番上阵面对门诊就诊量激增,守在干部科门诊的关望副主任医师坚持数天后出现了“发热”。之后,随着危重病人收治的不断增多,医护人员也陆续开始高热、咳嗽。减员严重但步履不停,张萍主任带领少数未感染人员,统筹安排医疗与科室管理工作,坚守在干一、 干二病房。坚持,坚持,再坚持……短短5天,感染减员还在出现,但工作量依然没有减少,甚至成倍增长。情况紧急之下,范斌、程泽正医生担起重任,在病房连续值班48小时。张萍主任身感疲乏无力,却仍将最后一个班留给自己,坚持守护病房的“狙击战“。“10床患者血氧怎么样?是否又出现了高热症状?”刚刚被…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积医荣誉】创伤骨科ERAS研究文章获得“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2022年12月29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发布会成功举办,会上公布了年度“百篇最具影响力国内学术论文”。我院创伤骨科由李庭教授担任第一作者,吴新宝教授担任通讯作者的ERAS(加速康复外科)研究《缩短创伤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成功入选。该研究于2018年发表于《中华创伤骨科杂志》,该奖项为《中华创伤骨科杂志》自创刊以来第2篇获奖论文。在此之前该论文已被评为“2019年中华医学百篇优秀论文”和“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本年度评选出的100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分属87个机构,内容遍布数学、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35个学科。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近年来一直致力于ERAS相关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研究团队组织全国专家制定专家共识和指南10余部,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尤其在围手术饮食管理方面,率先开展了缩短围手术期禁食水管理策略,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在围手术期镇痛、术后康复以及ERAS依从性方面进行了系列研究,优化了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流程,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和满意度。文图丨创伤骨科 孙志坚编…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节日坚守】狙击“炎症风暴”——北京积水潭医院肾内科成功救治多名合并重症肺炎透析患者

    尿毒症透析患者因为基础疾病多且重、各种疫苗很少接种,极易受到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攻击。近一个月以来,多数透析中心均出现合并重症肺炎的尿毒症患者。据北京积水潭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观察,这些患者存在呼吸功能受损(“白肺”)、心功能受损(“心肌炎”)、消化功能受损(“腹泻纳差”)三大类型。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炎症风暴”:动脉氧分压四五十、CRP上百、心肌酶上千、BNP大于检测范围、肝酶增高、胆红素异常、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 他们还有另一个共同的特点:肾衰竭,这意味着尿毒症透析患者不能使用目前推荐的各种抗病毒药物。怎么办?面对一条条即将逝去的鲜活生命,北京积水潭医院发挥全院大协作优势,组织院内专家组联合会诊、指导诊治,组织物资保障组全院调配呼吸机、氧气瓶、CRRT机,组织人员统一调拨、支援急诊、发热和内科系统。肾内科病房和血液净化中心在克服人员不足、患者病情危重、新增患者陡增的情况下,临危不乱,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思想、统一部署,利用先进的血液净化技术和治疗理念,在充分透析的基础上,加强“炎症风暴”的抑制治疗…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专门研究骨骼肌减少和功能退化 “积水潭肌少症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专门研究骨骼肌减少和功能退化 “积水潭肌少症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Science Bulletin | 骨科手术机器人远程诊疗使骨折治疗不再受地域限制

    近日,北京积水潭医院蒋协远教授团队在Science Bulletin发表了题为“Remote orthopedic robotic surgery: make fracture treatment no longer limited by geography”的专家评介文章,对骨科手术机器人远程手术的发展进程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三院区联动 全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北京积水潭医院多措并举做好医疗救治工作

    三院区联动 全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北京积水潭医院多措并举做好医疗救治工作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北京积水潭医院完成国内首例5G远程机器人辅助小儿骨骺阻滞手术

    12月8日上午,北京积水潭医院机器人远程手术中心与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通过5G通信技术实时连线,由北京积水潭医院蒋协远院长远程规划指导贵州医院冯超院长、吴声忠主任团队为当地一位年仅6岁骺板损伤发育障碍的患儿成功实施了国内首例5G远程机器人辅助小儿骨骺阻滞手术。本次手术顺利成功,对我院5G远程骨科手术在技术持续创新与临床拓展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5G远程骨科手术再次实现两地“零距离”上午9时手术开始,冯超院长团队首先使用三维C型臂对患者膝关节进行扫描,获得数据后完整传回北京。蒋协远院长及团队成员王军强主任、韩巍主任仔细分析病变骨桥在三维C型臂上的情况,确认磨除入点和需要切除范围,进行空间路径规划。9时15分,蒋院长远程操作手术机器人,规划手术路径、精准定位磨除入点;冯超院长按照规划方案实施骨桥磨除手术,术中使用机器人定位探针确认磨除范围,直至病变区跨骺板骨桥完全磨除,周围健康骺板充分暴露。本次机器人导航下手术约1小时,手术顺利完成。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

    查看详细信息
  • 已有 0 人浏览 新龙泽急救工作站今日运行 保障危急重症患者院前急救

    11月30日,新龙泽急救工作站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启动运行。昌平区卫健委、北京市急救中心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北京积水潭医院部分院领导及相关职能处室、临床科室负责人参加了启动仪式。仪式由副院长赵兴山主持。 昌平区卫健委、北京市急救中心与北京积水潭医院部分院领导共同揭牌 急救工作站启动仪式现场按照北京市政府《关于加强本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的文件要求,2022年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启动了急救工作站的建设工作。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与昌平区卫健委、市急救中心召开调度会,视察工地,现场办公解决问题,短短3个月就完成了急救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据了解,新龙泽急救工作站为独立建筑,面积239平方米,为A级急救站,由120负责日常运营。主要承担昌平区危急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工作。 院领导多次视察急救工作站施工现场蒋协远院长表示,在新龙泽院区急诊开诊近一年时启动急救工作站,对新龙泽院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新龙泽院区试运行后,门急诊量逐渐提升,对院前急救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积水潭医院领导班子对院前急救工作非…

    查看详细信息
首页上一页1 ... 1516171819 ... 36下一页末页
第页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东街31号 电话:010-58516688

Copyright © 北京积水潭医院 京ICP备05023715号 京卫网审字[2013]第02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