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有我】亲历冬(残)奥会,我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
2022年1月22日,高山滑雪医疗团队正式集结,进入闭环工作,我作为一名运动员医疗站的医生,开始了我的冬(残)奥会医疗保障工作。50天的时间,从医疗站的建立、演练,到开诊接诊伤员,我亲眼见证了一次又一次的团队合作,亲身经历了内心的成长。
技术过硬
医疗团队是由滑雪医生和医疗站医生、护士组成的,分别来自多家医院的骨科、麻醉科、急诊科、ICU、内科、口腔科、耳鼻喉科、整形科。经过4年的培训,大家对于院前急救,多发创伤的诊治,内科心脑血管急症的救治都有了清晰的认识。每个医疗站都配备了骨科医生、麻醉科医生和内科医生。在山上工作期间,无论运动员的创伤,还是内科疾病,都可以应对自如。
冬奥会期间,美国女子运动员大回转比赛中小腿骨折,11分钟从雪道上运送到竞技运动员医疗站,17分钟在医疗站处理完毕,救护车转运到延庆区医院,当天手术完成,术后,运动员及教练员都给予医疗团队高度的评价。
配合默契
任何一次高效的诊治和转移,都离不开团队的默契配合。刚刚上山的时候,大家对工作流程并不熟悉,医疗官组织大家一次次演练、磨合,把诊治流程细化,具体到每件事的沟通方式都详细推敲。在比赛正式开始以后,伤员10-15分钟从雪道送达医疗站,医疗站15-20分钟作出诊断和处理,救护车无缝衔接转运伤员,整个过程行云流水。这些都是得益于赛前的反复演练和推敲,得益于团队的精诚合作,大家默默付出了心血与汗水,收获了感动与成功,我想,这就是团队的力量。
温情陪伴
我们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一颗闪亮的星星,千百颗星星汇聚在一起,就是璀璨的银河。每个人努力点亮自己,温暖别人,我们就是一个既有亮度又有温度的大家庭。医疗团队的医生和护士们,工作环境是很艰苦的。滑雪医生,赛时和训练的时候都需要穿着隔离服,无论温度和风力,都需要在雪道旁默默的站立着,守护着运动员的安全。而同样每天把自己捂在厚厚的防护服里的还有医疗站的医生和护士们,他们在诊室等待伤员和患者,连上厕所和吃饭喝水这种小事,在海坨山的医疗站里都成了每天困扰大家的大事。即便条件如此艰苦,但医疗团队的每个成员毫无怨言,因为我们心里充满了对冬奥会的热情,所以对待来诊室就诊的患者都像春天一样的温暖,态度耐心,服务周到,临出门还会和患者道一声:“辛苦了,一起加油啊!”“祝今天好运啊!”医疗团队就像一道光,在寒冷的海坨山上传递着爱与温暖!
随着赛程的进展,作为医疗团队的一员,我见证了冬奥运动员为梦想而努力,见证了冬残奥运动员的自信、自强、自立,他们身上的拼搏精神深深感染着我,我的心灵也在迅速成长。现在,我可以大声的告诉所有人:在这里,我们是生命的卫士,是运动员拼搏的坚强后盾;在这里,我们是依靠,是所有工作人员健康的保障;在这里,虽然70天不能回家,但是,这个过程是值得的,在这里工作的每一天我都倍加珍惜!
残奥会的开幕式上,盲人运动员摸索着把火炬插入大雪花中心的那一刻,我感动地落下了眼泪,在她的世界里虽然是黑暗一片,但是,她点亮了这个世界。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承载着冬残奥会高山滑雪这个大项目,有一百八十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视力障碍组、站姿组、坐姿组,无论是什么样的组别,对于残疾运动员来说都是极限的挑战。看到运动员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爬起来重新战斗,我更加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那就是——为了梦想而努力!即使肢体不够健全,但只要有梦想,就为之不懈的努力。比赛成绩在这里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在这个舞台上,只要足够热爱、足够努力、足够坚持,就是成功!
文图丨高山滑雪医疗队 汪蕾
编辑丨靳晓方 于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