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这个在我国流行2000多年的慢性传染病,你了解… 已有 8010 人浏览
2025年1月26日是第72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38届“中国麻风节”,今年宣传主题为“全面消除麻风危害,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们一起关注麻风病,了解麻风病: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支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感染皮肤、外周神经、眼等器官。1873年2月28日,挪威科学家汉森在麻风患者的淋巴结中发现麻风分枝杆菌,因此,麻风病也称为汉森氏病。麻风病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废。麻风病在世界上流行甚广,在全世界普及多药联合治疗前,全世界每年新发一百万人,2005后稳定在20万人左右。麻风病在我国流行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以及青海等地。建国前大约有100万患者,建国后在积极防治下,麻风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发病率显著下降,80年代稳定在每年发病4700人。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桓英教授在全国推进WHO(世界卫生组织)的短程联合化疗,麻风新发患者在80年代末稳定在2000人左右,近5年新发患者稳定在400人-600人左右。麻风分枝杆菌致病力不强,多数健康人对其有抵抗力,故受染者多而…
2025-01-16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 | 肺术后恢复,我们应该怎么做 已有 0 人浏览
肺部肿瘤系列专题科普(四)肺结节手术顺利结束了。看着刚离开手术室,仍在病床上的患者,家属们松了一囗气。“手术这一关过了,下一关又在哪儿呢?”为了解答家属们的困惑,这一期我们就来讲讲肺部肿瘤手术后应该怎么做,打一场医患同力、有始有终的漂亮仗。术后当日我们能做什么?在患者被推出手术室时,一般已经拔除气管插管并恢复了自主呼吸状态,但由于麻醉药代谢仍需一段时间,因此这期间绝大多数患者沟通不便,另外由于手术后疼痛的影响,患者有可能会出现挣扎的情况,此时需要家属帮助安抚患者情绪,如出现术后躁动情况则需要家属协助医护限制患者活动,以免活动幅度过大挣脱胸腔引流管或摔下病床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术后当日返回病房后,患者因麻醉药残留效应可能快速进入睡眠状态,无须担心,此时的患者需要安静休息,嘈杂的环境和来回走动的家属不利于患者恢复,因此病房内不宜有过多人员留滞。陪护时心电监护仪应注意什么?通常心电监护仪上有三个指标需要重点关注,分别是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胸外科对血氧饱和度的重视程度要更高,血氧饱和度表示血液…
2024-12-06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 | 这次来住院,你做好术前准备了吗? 已有 0 人浏览
肺部肿瘤系列专题科普(三)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道理同样也被应用在外科手术治疗上,对胸外科医生来说,充分了解病人的身体情况和肿瘤状态是备战的核心,而对病人来讲,充分的术前准备是保证手术能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在本期我们将着重讲解肺结节病人术前的那些事儿。术前检查有哪些,都要做吗前瞻未雨,慎思妥行。正如切除肺组织的范围需要精细规划一样,一位肺结节病人究竟能否手术,同样需要胸外科医生们在术前对病人的身体情况进行充分的评估。除了外科医生们术前通常关注的心脏情况(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冠脉CTA等)、血栓情况(深静脉超声等)之外,胸外科医生们还会重点评估病人的肺功能情况(肺功能检查)以及是否存在远处的转移(术前分期检查)。按《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指导建议,在对肺癌病人进行分期诊断时,有条件者可进行PET-CT和头部增强MRI检查,亦可根据具体情况分项进行胸部增强CT、腹部增强CT或超声(检查范围需包括锁骨上淋巴结)、头部增强CT或MRI、全身骨扫描检查等。安全的上手术台并能安全的下…
2024-11-29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 | 肺部肿瘤手术如何做,规划得细说 已有 0 人浏览
肺部肿瘤系列专题科普(二)在上一期肺部肿瘤科普中我们初步认识了肺结节并了解了其筛查和诊断方案。经过评估,病人们在胸外科医师的建议下住院拟行手术治疗,对于手术,不少病人都是第一次接触难免心中焦虑:这手术怎么做啊?复不复杂?是不是要住院住很久?别急别急,让我们一点点来了解肺部肿瘤的手术治疗细节。外科治疗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相反在科技迅速发展的现代,有众多临床高新技术的保驾护航,肺部肿瘤手术的微创覆盖率明显提高,尤其是针对早期肺癌的外科治疗,早已不再是过去的高风险、大切口、久住院的治疗模式了。1、我的肺结节真的需要手术吗?结合我们在上一期科普中介绍的知识,如果某位病人同时具备高风险人群+结节形态不佳(伴毛刺分叶、胸膜凹陷等)两个特点,那就需要重点关注了。而非高风险人群在体检中无意发现形态不佳的肺结节时也应尽早前往胸外科就诊。此外还有一类病人,虽然首次检查时无特异性表征,但随着时间推移,在后续复查时结节的密度增高、直径增大,这类病人同样会被建议进行手术治疗。2、为什么大家的术式不尽相同?目前肺…
2024-11-21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 | 锁骨上长了包?警惕这类疾病的发生 已有 0 人浏览
如果您如上图中一样,锁骨附近的位置出现长期的肿胀以及疼痛,可能是得了胸锁关节炎或胸肋关节炎。01、什么是胸锁关节炎和胸肋关节炎胸锁关节炎和胸肋关节炎分别是指胸锁关节和胸肋关节处发生的炎症。胸锁关节位于胸骨和锁骨的连接处,负责肩膀和胸部的部分活动。胸锁关节炎通常会导致锁骨处的疼痛、肿胀,严重时影响肩部活动。胸肋关节位于肋骨和胸骨的连接部位,是胸腔运动和呼吸的关键。胸肋关节炎会引起胸骨附近的疼痛,有时甚至让人误以为是心脏问题。这些关节炎的发病原因多样,包括感染、创伤、过度劳损以及免疫系统紊乱。对于患者而言,这些炎症不仅会引起疼痛和不适,严重时还会影响日常活动甚至睡眠。02、常见的治疗方法在早期,医生通常会推荐保守治疗。常见的保守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来缓解疼痛和炎症。局部注射:将类固醇药物注射至炎症部位,减少炎症反应。物理治疗:通过专业的理疗,帮助患者改善关节活动度,减轻症状。尽管保守治疗能帮助很多患者缓解症状,但部分患者对保守治疗反应较差,症状无法有效控制。这时,医生…
2024-11-15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 | 肺上有结节,这事儿大不大? 已有 0 人浏览
肺部肿瘤系列专题科普(一)相信不少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体检时胸部CT突然报了一个肺结节或多发肺肿物,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家里也没有人得过。让人不禁怀疑是不是得了肺癌啊?是不是恶性肿瘤转移了?应该怎么办呢?还能正常生活吗?而这一类病人也是胸外科医生出诊时经常遇到并着重安抚和宽慰的群体。本期我们将着重讲一讲肺结节和肺癌的那些事儿。肺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一种癌症。2024年4月,CA杂志正式发布了2022年全球癌症统计结果,该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新发癌症接近2000万例,其中近一半在亚洲。而在全球所有新发癌症中,248万例是肺癌,占新发癌症总数的12.4%排名第一,同时肺癌也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占癌症死亡总数的18.7%)。同年中国新发肺癌病例为106.06万例,约占2022年全球新发肺癌总数的40%左右。1、什么是肺结节?通常意义上来讲,肺结节是指肺部影像上各种大小、边缘清楚或模糊、直径小于等于3cm的局灶性类圆形致密影。根据结节在影像上呈现的密度可将结节分为实性结节、亚实性(混杂密度)结节和磨玻璃密度结节(GGO)三种,而从结节的大小来看…
2024-11-13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 | 肌骨超声-人体新型“透视眼” 已有 0 人浏览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种技术能够让你透视自己的肌肉和骨骼,那会是怎样的一种体验?这就是肌骨超声(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它像一位“隐形画家”,为我们勾勒出身体内部的精细图案。肌骨超声是一种非侵入性、实时、动态的影像检查技术,它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肌肉、骨骼、关节和软组织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 什么是肌骨超声?肌骨超声是一种利用高频声波在人体内部反射和传播的原理,通过接收反射回来的声波信号,转换成图像的技术。它能够清晰地显示肌肉、肌腱、韧带、关节、神经和血管等结构,为医生提供了一双全新的“透视眼”。2. 肌骨超声的权威数据根据《美国放射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2023年的研究,肌骨超声在诊断肌肉骨骼疾病方面的准确性高达95%以上,远高于传统X光检查。此外,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也推荐肌骨超声作为评估肌肉骨骼疾病的首选方法。3. 肌骨超声的疾病诊断作用3.1 肌肉和肌腱的“修复师”肌骨超声能够清晰地显示肌肉和肌腱的结构,对于诊断肌肉损伤、肌腱炎、肌腱…
2024-11-08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丨立冬时节话养生 已有 0 人浏览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九个节气,代表着一年之中冬季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医四时养生中的一个重要时节。立冬节气之后阳气潜藏,阴气旺盛,自然界的万物开始进入一个以潜藏为主的“冬眠状态”,此时人们也要顺应天地变化,学会藏养、避寒就温、注意保暖,做好冬季养生。一、饮食调养1、脾胃为先,避寒为宜:脾胃为人体的重要器官,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有着重要作用,冬季天气寒冷,寒邪易直中入里,戕伐人体阳气。因此,饮食保健应以中医 “三因制宜”为原则,因人、因时、因地的选择适当的饮食,整体来说,冬季饮食应以保温御寒、滋补、防燥为主,健脾养胃,慎食寒凉的食物,如《饮膳正要》所言“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 2、适度进补,荤素相宜:立冬后气温下降,宜进食温热食物,如羊肉、茴香、生姜等温性食品,有助于增强体质,抵御寒冷。同时可酌情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等方法,荤素搭配、温阳不忘滋阴,不可盲目“进补”。可适量食用一些滋补品,如红枣、枸杞、桂圆、百合等,达到补血养气,提升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二、起居调摄冬季气候严寒,《逸周书…
2024-11-07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 | 被海鲜扎伤,居然这么危险? 已有 0 人浏览
大虾、螃蟹、生蚝……又到了大快朵颐的季节。海鲜虽然肥美清甜,含有丰富蛋白质,但是享受美味的同时,大家也需要留心细菌感染。不久前,王女士突然出现高热,意识模糊,被家人紧急送到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经了解,王女士在清洗和剥海虾时不小心被扎伤,后来出现手部肿胀,伴有剧烈疼痛,并一直蔓延到了肘窝处,甚至出现威胁生命的情况。经过详细检查和紧急救治,王女士转危为安。急诊医生告诉她,病因是手部受到了创伤弧菌感染。“怎么会感染这个菌呢?”“平时经常剥虾也没出现这么严重的情况呀!”王女士很疑惑。那么什么是创伤弧菌呢?感染以后会有什么症状?我们应该怎么预防这种菌的感染呢?01、什么是创伤弧菌创伤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常见于海洋环境中的细菌,属于弧菌属。它主要存在于温暖的海水、海底沉积物或寄生于海洋生物(虾、蟹、蚌、牡蛎)体内。创伤弧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常与食用未煮熟或生的海鲜,特别是贝类和鱼类有关。02、创伤弧菌如何传播食物传播:食用未煮熟或生的海鲜,尤其是贝类和鱼类,是感染的主要途径。水传播…
2024-11-05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丨乙肝疫苗到底该不该打 已有 0 人浏览
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全球范围内有数千万人携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途径传播。感染乙肝病毒后,部分人可能会出现急性乙肝,而另一些人则可能成为慢性乙肝携带者。对于长期携带乙肝病毒的人来说,他们不仅可能发展为严重的肝炎,还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并发症。目前,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乙肝疫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所有新生儿应接种乙肝疫苗,并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第一剂疫苗。此外,乙肝疫苗还适用于成年人和特定高危人群,如医疗工作者、性伴侣和吸毒者等。乙肝疫苗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疫苗,通过促使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来保护人体免受乙肝病毒感染。在接种乙肝疫苗后,大多数人会产生持久的抗体,从而获得长期保护。然而,是否要接种乙肝疫苗可能因个人情况而异。一般人群是否需要接种乙肝疫苗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检查乙肝表面抗体。乙肝表面抗体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后产生的抗体,它能中和掉乙肝病毒的感染力,保护人体免受乙肝病毒的再度袭击。人体的抵抗力是否足以对…
2024-10-29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 | 揭秘血栓,守护生命的“河流” 已有 0 人浏览
想象一下,你的血管如同一条蜿蜒流淌的河流,承载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然而,在这条河流中,却可能隐藏着致命的“暗礁”——血栓。它们或大或小,或硬或软,悄无声息地附着在血管壁上,或是随血液流动,随时准备给“生命之河”带来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动脉血栓就像是血管中的“闪电战”,一旦发生,往往迅雷不及掩耳。它们可以迅速堵塞心脏的冠状动脉,导致心肌梗死,让心脏这个生命的发动机瞬间熄火;也可以阻塞脑血管,引发脑卒中,让智慧的灯塔骤然熄灭。动脉血栓的危害,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人措手不及,生死一线。静脉血栓更像是血管中的“沉默杀手”。它们往往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悄悄形成,开始时可能只是下肢轻微的肿胀、疼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杀手”会逐渐壮大,甚至脱落,随血液漂流至肺部,引发肺栓塞。肺栓塞一旦发生,会瞬间夺走生命的气息,让人在无声无息中陷入绝境。预防措施面对血栓这个“隐形杀手”,我们不能坐以待毙,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让生命之河永远流淌着清澈与活力。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习惯,多摄…
2024-10-16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丨心中有爱 共守阳光——关注公众心理健康,提高全民心理… 已有 0 人浏览
今天是第3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主题是“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旨在通过多种途径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知识,倡导全社会共建心理健康体系,共治心理健康问题,共享心理健康成果,提升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水平,提高公众心理健康素养。每个人不仅要身体健康,也需要精神健康。精神健康又称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恰当的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一种良好状态。主要包括以下特征: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自我意识良好;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人际关系融洽;适应能力良好。如今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心理健康问题的忽视会导致心理疾病产生,一般包括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卫生问题,重视和维护自身的精神健康是非常必要的。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消除对心理疾病的偏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学龄前儿童常见的有难以离开家…
2024-10-10 查看详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