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室介绍 >> 特色技术 > 正文

【学科建设】北京积水潭医院足踝外科开启 “临床+科研”双向发展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1-09-30点击数 字体:

a1.png

北京积水潭医院足踝外科成立于20183月,秉承“诚实 善良 努力 团结”的科训,科室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迅速成为国内足踝领域的“领头羊”。20218月,科室的36张床位全部搬迁至新龙泽院区,新院区的投入使用成为足踝外科发展的“助推器”,加速开启了“临床+科研”双向发展的新模式。

病例积累“零容忍”

说起建科之初,武勇主任感慨万千:“当时只有5名医生,还有一名医生在援藏,人员非常紧张。但是,因为站在积水潭医院这艘骨科巨舰上,科室发展踏上了快速路。”

a2.jpeg

为了夯实基础,武勇主任提出了第一个“三年计划”。这期间,科室一手抓人才队伍建设,一手抓医疗服务质量,医生队伍发展到9人,包括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护士队伍13人。其中7位医生具有博士学位,并都有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瑞士、新加坡进行专业进修学习的经历。年门诊量达到14000余人次,年手术量约1800台。仅用三年时间,足踝外科就走在了国内同行的前列。


而成为领跑者的基础,来自于武勇主任对每位足踝外科医生的严格要求。由于足踝疾病本身具有不确定性,所以需要进行大量、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武勇主任要求每位医生必须完整留存每一位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患者诊断时、手术前、手术后、出院后,一共4次影像资料。作为出身创伤骨科的专家,武勇深知病例积累的重要性,他说:“对于病历积累的失误,我一直是零容忍的态度。为患者拍摄体位相和足底印记,不仅是为了手术成功后的复盘,也是未来科研的基础,能造福更多的患者。”于是,在足踝外科诊室,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医生细致地问诊,还会看到医生耐心地一遍遍为患者拍照。在量的积累中,足踝外科的年轻医生才有了质的进步。

交班室中的“大世界”

每周三早上7点,全科医生都会整齐地到达医生办公室开始交班,而武勇主任总是第一个到,他说:“我只有以身作则,才能给年轻医生树立正确的方向。”

a10.jpeg


交班会上,每位医生会制作详细的PPT,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角度记录患者的基本病情、步态、体位像及各项检查结果并陈述具体的手术计划、术中操作、术后图片、术后计划流程、可能并发症及随访关注点等内容,其他医生则针对病情提出疑问。一场大型病例讨论会在小小的交班室里悄然发生。

一位在积水潭医院足踝外科进修的医生曾说:“最紧张的时间应该是晨交班,因为这些PPT包含了太多信息,任何细节的差错都逃不过几位老师的火眼金睛。”也正是如此,交班会成为了足踝外科医生分享知识,凝结智慧的“大世界”。讨论、批评、指导、包容……在这样的氛围中,医生不断成长,科室更加团结。

此外,足踝外科不仅仅局限于现有病例,还把眼光转向世界。交班会上每位医生要讲四篇最新文献,大家一起讨论交流,提升学术能力和水平。每个周日上午,还会与美国医生开展线上英语文献学习与实践,水滴石穿,以此往复。

经过三年多的磨砺与积累,足踝外科打牢了基本功,完成筑基,为推进“临床+科研”双向发展新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启双向发展新模式

三年来,在武勇主任带领下,足踝外科对于复杂足踝创伤、创伤后遗症、拇外翻以及踝关节关节炎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在保踝治疗、踝关节置换以及创伤后重建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率先开展计算机辅助机器人导航下足踝外科手术,率先在国内开展踝关节关节炎系统性阶梯化保踝治疗等新技术。在患者中,积水潭医院足踝外科也广受赞誉,具有良好的口碑。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我们不再局限于从前经典手术方法、如何应用当下流行的术式为患者治疗,而是用前瞻性的眼光,借助积水潭医院大量的病例数据研究出属于积水潭医院的科研成果。”武勇主任说,未来三年,“临床+科研”的双向发展新模式,是科室转型发展的关键。

a15.jpeg

做科研指导下的临床,医生们不再只是“手术匠”,而要学会停下来思考,要用前瞻性的科研眼光对待病人。医生接诊后,科室对患者病情的诊断进行讨论,并将每个病例分类到设置好的课题组内。通过临床为科研提供的数据,用不同的检测方式、不同的治疗手段,总结出对患者最有效、最有利的治疗方法,形成积水潭自己的标准、指南。

“唯有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才能实现医者的初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武勇主任的带领下,足踝外科将以“科研”+“临床”的新发展模式,继续带领国内足踝专业进步,向世界领先水平看齐。

文丨于淼 靳晓方

图丨于淼

编辑丨靳晓方 于淼



上一篇: 【骨质疏松诊疗研究中心科普周】“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老年髋部骨折的诊断、治疗与康复

下一篇: “神骨”联手,治疗国内罕见神经-肌肉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