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战“疫”日记】这段“疫”线经历让我铭记于心
回顾在北京地坛医院支援的20多个日夜,这段一心一意投入抗疫工作的经历对我来说终生难忘……
抵达当天培训考核
报到的当天我们就投入到紧张的培训考核中,反复地演练穿脱防护服、测试口罩密封性等防疫关键步骤。经验丰富的培训老师们根据身高、体型因材施教,不厌其烦地帮我们改进。
支援期间我被分配到应急五区,负责新冠肺炎患者的诊治。虽然自己已经做好心理建设,但真正要踏入病房,还是有些许紧张。然而,当我实实在在接触每一位患者,而不是抽象、无形、无情的病毒的时候,最后的惶恐和紧张也不攻自破,内心反而踏实了。
隔离病区查房
与平时临床工作相比,接诊新冠患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流行病学史的调查,有时候还真有一种侦探破案溯源的感觉。尤其对于刚刚确诊的患者,可能患者自己还处于混乱的思绪里,在问诊的时候就需要敏锐地抓住患者提供的线索,耐心有序引导患者回忆,追溯到访过的地点、接触的人和物、乘坐何种交通工具、不典型症状出现的时间、疫苗接种史等。这个过程并不是硬生生的询问,可以像话家常似的聊天,同时也慢慢抚平患者对疾病的不安和陌生环境的不适。流调更是有助于我们捋清楚患者之间的关系,确定查房顺序,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撤离前我们收到了地坛医院感染中心主任陈志海的赠书。老师们在紧张的疫情一线完成临床工作的同时,奉献宝贵的时间整理书稿,这种敬业和求极致的工作精神也令我十分感动。
支援期间,医院的领导们事无巨细地帮助处理我们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科室副主任徐钰、程洋和同事们时常送来关心和慰问,虽身处别地,仍然感受着呼吸科大家庭的温暖,领导的信任和嘱咐也让我能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兄弟科室的同事们、兄弟医院的同行们也都在互相提醒、友爱互助。
回想2003年非典时,我还是以一名小学生的视角记录着一次次被延长的抗疫假期生活。19年后的今天,我也成为了一名青年医生,义不容辞地加入到抗疫一线。作为一名年轻的呼吸科医生,这段难忘的“疫”线经历我已然铭记于心,倍感充实,收获良多,我也会继续时刻准备着“逆流而上”,若有战,召必回。
文图丨呼吸与危重症学科 庞文翼
编辑丨靳晓方 于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