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报道 > 正文

新闻报道

智能骨科新增西一病区,机器人日手术量再创新高

点击数 字体:

在庆祝党的第101个生日之际,创伤骨科智能研究型病房在新街口院区西一病区并正式运营。西一病区新增正式床位10张,为智能骨科神经外科共同使用,同一护理团队共同承担两科护理工作。

1.png

我院基于骨科手术机器人研发与临床应用的智能骨科研究,在北京市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医院为了更好地推动骨科机器人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普及推广骨科机器人微创手术技术,提升骨科手术的精准化、微创化、智能化水平,于2021108日在创伤骨科组建智能骨科研究型病房。

随后,智能骨科病房参与申报骨科手术机器人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并获得北京市发改委批准立项。该工程研究中心定位于突破骨科手术机器人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等瓶颈制约,提高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临床需求引领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引领行业发展,提升精准医疗服务,提升我国医疗高科技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工程研究中心筹备期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助力智能骨科研究型病房建设,病房运营8个月以来,开展机器人辅助手术171例,开发新术式16种,并协助研发手术相关软硬件工具,申报多个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参与多个医工结合项目。智能骨科病房还参加了我院的北京市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建设,按照示范性研究病房的临床队列研究设计标准,有序推进智能骨科临床研究工作开展。

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医院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协助、医生和护士共同努力下,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将智能骨科研究型病房扩展至现在的西一病区。西一楼智能骨科病房组建伊始,便开始了繁忙有序的临床工作。71日是西一智能骨科喜添新病区的日子,同时也是创伤骨科实行大组值班制的第一天,在创伤骨科公茂琪主任的部署下,智能骨科研究型病房承担了第一次大组急诊值班,当天就收治患者18人,实现了西一智能骨科病房第一天运营的120%床位使用率。

2.png

西一智能骨科研究型病房、神经外科病房全家福

202275日清晨,在智能骨科研究型病房正式运营的第5天,李玉梅书记、蒋协远院长、赵兴山副院长等领导莅临智能骨科研究型病房,参加早交班查房,并举行简短的开科仪式。

首先由值班护士进行前一天的病人病情汇报,医务部主任鱼锋介绍了病房成立以来的运营情况。院领导充分肯定了新组建的病房设置,医护人员的精神面貌以及病床使用率,并且对创伤骨科神经外科两个急诊科室的组合提出了要求,要在我院严重创伤病人的急诊救治工作中起到关键作用。神经外科苏亦兵主任和智能骨科病房王军强主任感谢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一定不会辜负医院对西一病区的期望。

“拳头”科室的建设离不开每位医护人员的付出,在团结协作中才能有所成就,在精诚合作中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两科将发挥神经外科创伤骨科的学科优势和临床特色治疗,联合攻关合并脑外伤、脊髓损伤的骨科多发伤救治,力争将手术机器人技术扩展至我院神经外科领域。交班查房后,智能骨科迎来组建西一病区后的第一个手术日,当天成功实施6骨科机器人手术,迎来机器人单日手术量新高。

3.png

苏亦兵主任、公茂琪主任、王军强主任向李玉梅书记汇报西一病房的运营情况

4.jpg 5.jpg

蒋协远院长、李玉梅书记参加西一病房早交班并鼓励两科医护人员努力工作

智能骨科研究型病房将会以新病房的建立为起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朝着既定目标砥砺前行。在未来5年建设周期中建成40-50张病床的专用病房和与之配套的2间专用骨科机器人手术室,2年内收治500例患者,完成5种以上新术式治疗规范(详见《骨科手术机器人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组建方案》)。在工程中心项目建设周期内,智能骨科研究型病房还要争取完成骨科手术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申报任务,从而使我院依托医工交叉的智能骨科研究水平位居全国领先水平。随着智能骨科研究型病房的逐步完善,探索创新性、实用性的前沿技术在骨科手术的临床应用模式,积累临床资料和数据,逐渐满足全院骨科具备医工交叉特色的智能骨科临床应用研究需要,将保障我院基于骨科机器人研发的智能骨科临床研究全程规范开展。依托研究型病房的高质量支撑体系将为高水平的临床研究提供科研项目、设备、技术保障及人才培养路径,推动我院智能骨科临床研究走上有序、高效、高质量发展的快速路。

文丨创伤骨科 韩巍

图丨宣传中心 陈梓凡

编辑丨靳晓方 于淼


上一篇: 【摄影作品】“见证 开创 进取”新龙泽院区运行一周年主题摄影作品展

下一篇: 【探索之路】揭开腰骶丛神经损伤的神秘面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