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News report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报道 > 正文

新闻报道

从“抗疫应有我”到“祈愿天下无疫”——支援昌平区某隔离点工作纪实

点击数 字体:

718日,我院第三批支援昌平区某隔离点医疗队即将结束隔离,返回工作岗位。在这段支援期间,我有幸担任了本次医疗队的队长。医疗队一共9人,包括3名医生,6名护士,在隔离点工作的14个日夜,大家从陌生到熟悉,从忙乱到有序,圆满完成了各项医疗保障工作,充分展示了积医人奋力抗疫的风采。

组织准备期

不久前,天堂超市酒吧爆发聚集性疫情,使北京抗疫形势变得更加复杂,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也默默做好了投身一线的准备。一天下班后,接到医务部主任助理汪蓓的紧急通知,要求我参加隔离点医疗队,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而骨肿瘤科副主任刘巍峰作为科室负责人,也高度重视和积极配合医院的支援任务,在临床工作人手不足的情况下,第一时间表示全力支持。这只是我个人经历的情况,相信其他队员所在的科室也是同样鼎力支持。

很快,我们医疗队成员加入了一个微信群。当看到我的名字的后面备注为“队长”,我感受到了组织对我的信任,也顿时感到了额外的一份责任。第二天,我们参加了院里的防护培训。其实,这期间医务部工会等职能处室的老师们还在为我们一行人即将开始的全封闭生活和工作所需的物资忙碌不停。

快速磨合期

621日早7点,我和另外两名队员从新街口院区集合出发,医务部主任鱼锋护理部主任鲁雪梅和副主任董秀丽及其他老师前来送行。领导们的殷殷嘱托,让我们既激动又感到了压力。救护车风驰电掣,不到一小时就到了位于昌平十三陵地区的隔离点。

2.jpg

医务处鱼锋主任、护理部鲁雪梅主任及其他老师为医疗队送行,其余的队员从回龙观院区出发。

3.jpg

医疗队初到隔离点的集体合影

到达隔离点后,在上一批医疗队队长、我院放射科钱占华医生的带领下,我们迅速了解并交接工作,大家立刻绷紧神经,准备投入一个未知且艰巨的战斗中。

钱大夫是一个热心且细心的同事,他带着他的搭档,让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了工作流程:隔离点分为红区和白区,此外还有北大国际医院的医疗队和我们一起工作。红区工作人员负责一线工作,包括隔离人员的登记、接收、样本采集、医疗保障、健康评估及解除隔离等全流程工作。白区工作人员负责整个医疗队的内外运行,包括内部工作流程的确定和调整,拟定每天隔离人员进出隔离点计划、制定每天样本采集方案、隔离人员的数据维护以及和昌平区政府主管部门及隔离人员所在街道的沟通。

面对陌生且繁杂的任务,我们发挥集体智慧,在三天内迅速掌握工作要点,捋清工作流程,总结起来,这是因为我们抓住了如下四个工作重点。

第一、合理安排人员。按照惯例队长留在白区,而来自心内科的欧阳琳老师,性格温和,关爱同事,任劳任怨,则带领6名队员坚守红区。此外,隔离人员的信息数据量较大且繁琐,本次任务几乎所有工作都得围绕着这些数据运转,如果数据运行有误,势必给全队工作带来混乱。因此数据负责人的选择至关重要!最终大家决定由心内科的白玉老师担当重任,她也不负众望,做到了数据的高效且零差错运行。

第二、发挥集体智慧。虽然队员们都是各临床科室的精兵强将,但由于隔离点工作和平时的临床工作有很大区别,因此,刚接手隔离点任务的时候,总是感到工作不太顺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采取与队员点对点私下沟通及集体面对面开会讨论——点面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每个队员的工作能力迅速整合成为团队的战斗力,医疗队工作很快走上了正轨。

3.png

第三、持续优化流程。隔离点的工作和平时的临床工作类似之处,二者都是人参与、处理人的事情。因此,过程肯定会有各种变化的问题。由于工作量巨大,我们一边起早贪黑,一边不断优化流程,标本每转手一次,都要经过数量的核验,避免了各楼层汇总时出现遗漏标本的问题。

第四、相信依靠组织。在我们刚接手隔离点时,我们还不熟悉工作流程,稍有不慎,则可能造成严重后果。面对困难和压力,我们积极主动作为的同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向医院汇报工作;也正是在这最困难的时候,医务部护理部的相关领导,在微信群里给我们鼓励打气,虽然是简短的语言,但鼓舞了士气,也指明了方向。在此,向他们的关心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

4.png

医务处及护理部领导关心支持医疗队工作

高效运转期

医疗队在快速磨合期打下的坚实基础,很快就发挥了作用,让我们的工作进入高效运转期。即使在酷暑和湿热的条件下,我们也不折不扣地完成每天任务。

这期间,大家始终保持着“抗疫应有我,奋斗正青春”的昂扬姿态,各司其职。白区的数据工作有序运行,白玉老师源源不断地把条码标签准确无误地准备好交到红区手里,而在红区工作的队员们,不惧困难,冲锋在前,出色完成各种艰巨任务。欧阳琳老师作为红区的组长,总是吃苦在前,休息在后,时刻操心医疗队的每一个细节;矫形骨科的王城洁老师干活又快又利落,还善于总结沟通,提出有益的见解;重症医学科的张悦和胸外科的杨晨这两位老师年纪虽然不大,但每天干活都很积极,还时常主动询问在隔离区的队友是否要替换,工作量大的时候,经常自告奋勇加班到夜里一点多;神经内科的张贞老师是我们几个里年龄最大的,但每次干活都冲在最前头,想让她先脱去隔离服她都不肯,坚持把活干完再走;来自烧伤科的曹健坤和来自社区医学科的张家玮两位医生,让护士老师们没想到的是,平常的护理工作他们上手也很快,甚至可以和护士老师们平分秋色了。

5.png

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我们医疗队的工作很快赢得了三个认可:

第一,得到隔离人员的认可。虽然大家都是被临时抽调参加隔离点的医疗保障工作,但出于医者的责任,在完成防疫工作的同时,还守护着隔离人员的基本健康需求。特别是对于老幼隔离人员,尽管每次上门都要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大家也是能做到随叫随到,量血压,测体温,把脉搏,对外联系紧急必需的药物等,这些充满爱心的点滴行为,让积水潭医疗队得到了所有隔离人员的认可。

6.png

第二,得到检测机构的认可。隔离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每天对隔离人员的样本采集,特别是隔离期满,解除隔离前一天的“平行检测”,需要采集隔离人员及所处多个环境的样本,且同一个人的每个样本都需严格按照防护要求穿脱一次隔离衣,可谓是任务繁重。我们在最多一天进行200多人的“平行检测”中,都能零差错、高效率地完成标本采集并交接到检测机构手中,得到了检测机构的高度认可。

第三,得到主管部门的认可。从上一批医疗队接手工作时,我们就被提醒,七天后将要迎来一次大家都没经历过的200多人“大解离”。为了顺利完成这一天的任务,我们提前两天推演各种预案,计算大概需要的时间,并和所属的各个街道提前确定车队接送细节。当天早上,我们一开始按计划按楼层逐层解离,结果进度很慢,经过简短沟通,决定启动预案,联系酒店同时打开三部电梯,且按照防疫规定三部电梯不能同时在一层楼停靠载人,三层楼同时解离,但避免彼此在电梯间聚集。一下子加快了速度,在下午4点之前,顺利完成了大部分客人的解离工作,创造了“昌平纪录”,得到了昌平区隔离点办公室的表扬。

平稳收尾期

随着高峰期的度过,接下来的日子只是把剩下的隔离人员维持好,此外零星接受从其他关闭的隔离点转来的隔离人员。这些工作,对经过“大风大浪”的队员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了。

经过短短的两周时间,我们在昌平隔离点,快进快出,速战速决,和友队并肩作战,赢得了隔离人员及昌平政府的赞扬。这背后凝集着医疗队每位队员的智慧和汗水,大家不仅在这里圆满完成了医院和政府交给我们的任务,还锻炼了自己的工作能力,收获了友谊。大家也希望通过对这次任务的总结,把其中好的经验发挥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在隔离点这个封闭的“小社会”,我们意识到医护人员虽然承担一线辛苦工作,但只是抗疫体系中的一部分。单就我们所在的隔离点来说,抗疫工作的平稳推进,还少不了卫健委的统筹协调,疾控部门的全力支持,政府部门的大力配合,以及所在酒店的后勤保障。在此,我们向在隔离点一起努力过的上述各部门人士表示感谢和敬意。

此外,从更大的层面来说,这次支援任务,让每个队员实实在在感受到了隔离点工作是抗疫工作的重要一环,凝聚着党和政府、社会各方面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价值追求的不懈努力和人文关怀。

当我们满怀喜悦登上归家的班车,此轮北京疫情已经完全得到控制;看着车窗外的车水马龙,整个城市逐步恢复正常运行,内心感慨万分。来的时候,北京疫情正吃劲,“抗疫应有我,奋斗正青春”的激情在每个队员的内心燃烧;回的时候,切身感受到抗疫成果实属不易,“祈愿北京无疫,天下无疫”的愿望在每个人的内心回荡。在北京市扎实可靠、扛过一波又一波疫情汹猛冲击的防疫体系中,我们的这一点点工作,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但正是无数个医疗队、无数个医护人员,和社会上千千万万的各行业的人们,把自己的绵薄之力汇聚在一起,科学合理地组织在一起,加上所有市民的最大限度配合,才扎牢了守护这个城市的防疫藩篱。

7.png

文丨骨肿瘤科 徐启明

图丨医疗队提供

编辑丨靳晓方 于淼


上一篇: 感恩遇见——写在新龙泽院区门诊开诊一周年

下一篇: 【法制教育】北京积水潭医院开展《医师法》普法宣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