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News report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报道 > 正文

新闻报道

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完成3T MRI兼容除颤器首植,24小时除颤保护和磁共振检查可兼得

点击数 字体:

“您植入了起搏器,不能做核磁检查!”对于老年人而言,为了治疗心脏疾病植入起搏器之后,经常被核磁MRI检查室拒之门外。但最近,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为一名72岁高龄的患者成功植入全球首款3.0T & 1.5 TMRI兼容,国内首款3T MRI兼容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不仅成功挽救了患者的性命,也为患者后续生活提供了便捷。

72岁的代先生爱好乒乓球运动,10年前就曾发生过晕厥,此后多次在打乒乓球的过程中发生过心慌、头晕等症状,反复就诊于神经内科,完善各项头颅核磁检查均未见异常。去年8月份,代先生再次出现心慌、头晕的症状,送入我院急诊,心电图显示为心率170次的心动过速,当即给予电复律治疗,代先生转危为安。在后续的冠脉造影检查中,心内科刘巍主任团队通过腔内超声发现,患者右冠状动脉中段出现了夹层,在植入支架后解决了夹层的风险。随后,代先生通过口服药物短暂控制住了心律失常的症状。然而没过多久,代先生在家中再次出现心慌不适,120急救车上心电图再次显示为心率174次的心动过速。经积水潭医院心内科团队紧急预案,将患者迅速收入心脏监护室。

1.jpg

急诊心电图

面对再次发作的、复杂且危险的心律失常,需要明确心律失常的疾病来源。就像心绞痛意味着有心脏血管的堵塞,心律失常也意味着有心脏生物电路的紊乱。

刘巍主任组织电生理小组进行讨论,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韩昊医师及任岚医师通过电生理检查、电生理刺激,诱发了与临床发作频率相同的心动过速,通过电生理技术明确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继而对患者尝试进行标测及射频消融,以期达到根治的目的。但事与愿违,在手术标测过程中,患者发作另一种既往未记录到的,心率高达230次的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出现心慌、胸闷的症状,术中给予电复律紧急处理症状。

2.jpg

术中出现两种形态不同的室性心动过速

此时,代先生反复出现多种不同形态、不同来源的高危室速,随时可能出现死亡风险。针对这样的情况,为了代先生的安全,积水潭医院电生理小组当机立断,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进行起搏器植入!

考虑到代先生年纪大,还有多种疾病病史,未来接受磁共振检查(MRI)检查诊断的需求较高,经积水潭医院努力,为患者调配了最新款的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这是全球首款3.0T & 1.5T MRI兼容,国内首款3T MRI兼容ICD

心内科孙华毅主任医师和任岚医师的操作下,手术全程仅用时40分钟,术中、术后ICD工作良好。并且,考虑到患者室性心动过速的复杂和特殊,孙主任特意设计了代先生专用的ICD工作模式。此外,任岚医师细致地缝合患者皮肤、精致地术后管理,保证了起搏器整套设备在体内的安全工作,进一步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也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目前代先生恢复良好,可下地自行活动。

3.png

磁共振检查(MRI)是现代医学广泛应用的检查手段,它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人体信息,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神经、骨骼、肌肉等病变的影像检查。而ICD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极导线在需要的时候向心脏发送电击治疗。在接受MRI检查时,MRI扫描时强大的磁场环境会对起搏器和除颤器产生严重的影响。因而,长期以来,磁共振检查是传统起搏器植入术后病人的禁区。但接受MRI兼容的ICD治疗后,为患者实现了24小时除颤保护和磁共振检查的“鱼”与“熊掌”兼得。出院后即可恢复健康生活。

MRI兼容ICD产品在我院成功植入,标志着我院心律失常器械治疗“MRT兼容”时代的正式开启。心内科刘巍主任的带领下,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团队积极从人才、技术及经验进行多方面认真储备,勇于尝试,创新,掌握高精尖技术,并在两院区开设心律失常专病门诊(回龙观院区周一下午,新龙泽院区周三上午),为更多心律失常患者提供专业诊治。

文图丨心内科

编辑丨靳晓方 于淼


上一篇: 【离退生活】夕阳别样红!离退办开展“喜迎二十大”系列活动

下一篇: 【积医科普】血管通路小组在行动——保卫血液透析患者“生命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