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抗疫】战疫情!一封来自战友的感谢信
编者按
为应对本轮疫情,北京积水潭医院派出多支医疗队支援定点医院、隔离点、方舱等地的疫情防控工作。医疗队员不畏艰难,挺身在前的战斗精神得到了各方的肯定和赞扬。其中,支援佑安医院的46名医护人员在即将结束工作离开前,收到了一封来自战友的感谢信。这不仅是佑安医院郭彩萍主任对他们的肯定,更是一位和他们一起在一线战斗的战友心声。
一封来自定点医院的感谢信
为期三周的第一批贵院支援工作即将结束,我忍不住要表扬一下我们的队伍。
北京积水潭医院一行46人当中,8名医护人员进驻重症监护区,其他医护人员组成临时工作组,在隔离病房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克服各种艰辛和困难,愉快、圆满地完成了前期工作,留下的同志还将继续并肩作战一周。
支援佑安医院医疗队部分队员出发前合影
除了感谢之外,必须要说的还是感动。初期的工作是繁杂且无序的,所有人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疾病,再加上复杂的防护,应该说是有压力的,甚至我想是望而生畏的。尤其在起初,由于6名医护被隔离管控的原因,其余的9名医生同志克服人员缺乏、昼夜倒班、甚至全部“黑白颠倒”的困难,克服畏惧心理,主动承担进到“红区”的工作。在感控老师的监督和帮助下,大家小心翼翼,严以律己,同时自己不断摸索、总结,仅仅三天就将全病房五十五张床位全部收满。随着对新环境、工作站系统以及穿脱防护服等工作的逐渐熟悉,收治工作逐渐顺利,但是随着危重症的增加,我们必然经历着一次次的考验。在这短短的三周期间,大家团结协作,互助友爱,各医疗队员发挥本专业优势,合理分工,更加高效地收治病人,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能。我们队员身先士卒、竭力为患者排忧解难的作风,不仅让患者受益,同时也深深感染着身边的人,让他们放下包袱,轻松上阵。
岳睿医生是医疗队队长,入科后就安排承担每日科室基本情况和危重病人汇报的工作,并主要负责危重症执行医疗和监测。她工作严谨、任劳任怨,在本来可以三周结束工作离岗的情况下,当我提出希望她可以留下来帮我度过人员换岗的困难期,岳睿毫不迟疑表示:“如果工作需要,我愿意留下继续工作。”董轶非医生是医疗队里年龄最大、年资最高的骨科医生,又是党员身份,安排他兼任我们的疫情上报、信息传送、入出院管理、规范制定、家属沟通工作以及C6病区临时党支部宣传委员,负责各种信息整理和书写上报,需要确保我们每日传染病信息准确上报,统筹安排出入院患者并保障每位患者都能安全离院。入科第一周董轶非就以稿件的形式宣传科室内的优秀事迹,鼓舞医疗队士气,并在业务上对科内收治的骨科病人给予治疗上的指导,与唐浩医生组成的院前骨科患者会诊小组一同讨论病例,提供专业意见。
另外,我们其他医生也是各显神通,眼科黄晓寒医生完成特殊环境下的眼内异物取出。耳鼻喉科陈默医生克服环境困难,利用简陋器械,准确诊断突发性耳聋,并给予治疗指导。在口腔科李贺医生的协助下,我们演习了牙周脓肿的相关器械应急准备。虽然在内科的保守治疗下,患者顺利康复,但是在治疗中考虑到患者可能需要切开引流时,李贺毫不退缩,通过视频学习“正压头套正确使用方法”后就准备在战场中大展技能,值得钦佩。隔离病房的拆线换药更是家常便饭,我们的小队员们游刃有余,如鱼得水。
手外科黄东宁医生为患者做牵引
眼科黄晓寒医生检查患者伤情
在我们收治的几个肿瘤术后患者中,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肾癌的女患者,由于我们没有取钉器,马珂大夫自创工具,他骄傲地自称“也就花了正常3倍的时间搞定”,可以想象也是有难度的,都不知道他是怎么把那几十个跟“订书钉”一样的钉子取出来的。
还有最近收进来的一位86岁股骨粗隆骨折的老人,更是让我们再展风采。每一班上的老将新兵,主动发挥自己技能特长,不仅为患者“研制”床头牵引装置,用灌水的瓶子评估重量,用装上水的橡胶手套做按摩,麻醉科小伙子罗太君借来B超机为患者打阻滞止痛。总之就是特殊环境下,想方设法巧夺天工为患者服务。年轻医生陈绪丰小姑娘是我们的神内“专家”,负责相关患者的查房和评估,小身体大力气,面对这些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每天认真查体,给出治疗的建设性意见。刘献辉、蒋徽豪、曲文白处处为老同志、女同志着想,主动承担起随时进入“红区”收治新病人、巡视病人、问诊病情等工作……太多太多,短短的三周,这个团队的13位同志不顾个人安危,逆行出征,迅速投入危险的抗疫工作,不辞辛苦,昼夜奋战,用坚守和奉献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我写得不好,但是我真情感受。谢谢他们。
北京佑安医院 郭彩萍
来自隔离病房患者的感谢
编辑丨靳晓方 于淼
上一篇: 【积医科普】害怕孩子感染新冠病毒?了解这些心中不慌
下一篇: 抗疫前线的青春之歌——隔离点工作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