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一线救治丨回应生命的呼唤
这里集中了医院所有的高精尖设备
这里有医院临床的“特种兵”
这里是与死神殊死较量的主战场
新冠病毒大规模感染已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的危重症患者逐渐增多。无论是年轻的IT精英,还是耄耋之年的高龄老人,这里的危重症患者几乎都需要有创呼吸机的支持,以及其他器官的功能保护。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用“7*24小时”的不眠不休,唤醒生命律动,点亮希望之光。
为疏解急诊发热的滞留患者,提高收治率和救治成功率,三院区的重症医学科应收尽收,打开全部的床位,满负荷的运转,使用率一直在100%,重症病人增多,护理工作量也直线上升,一次次危重患者的转运,一次次紧急的抢救。从气管插管到纤维支气管镜进行肺泡灌洗;从床旁持续CRRT到血浆置换和配合ECMO上机;从持续俯卧位通气到平躺侧卧;从有创呼吸机过渡到脱机拔管使用经鼻高流量吸氧,从昏迷不醒到顺利转出ICU,都离不开ICU护士们的精心护理,凝聚了所有ICU医护人员辛勤的汗水。
三院区的危重症患者几乎全部需要进行有创机械通气,人工气道的通畅和规范的管理对患者来说尤为重要。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每天要为气管插管的患者进行3-4次的口腔护理,使用祛痰清肺仪和咳痰机及时彻底的吸痰,气囊压力的管理,气道的加温湿化,抬高床头,翻身拍背等大量护理工作,每一环节都不能忽视。
由于危重症患者均为合并肺部疾病,俯卧位通气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看似简单的俯卧位,实施时却需要一名医生和四名护士相互配合,固定气管插管,观察生命体征,保护受压部位等等。在患者俯卧位的12-48小时期间,护士每两个小时要为患者的四肢关节活动,更换头部受压部位,清理气道及口鼻腔分泌物,随时观察管路的固定是否良好,持续肠内营养,监测胃残余量,避免胃内容物的返流和误吸。
经过一个多月的日夜奋战,护理团队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不断改进流程,规范操作,配合越来越默契。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重症患者肺部通气功能得到大大改善,目前已有7名患者陆续转出ICU。
很多人总会开玩笑说,ICU的医护人员每天都在感染风险极大的环境下与死神赛跑,是医院里体力最强的。其实不然,他们只是无所畏惧,用“十八般武艺”为患者撑起生命的“保护伞”。他们可以戴着护腰、吃着止疼药仍坚持每天为俯卧位通气的患者翻身、护理;可以发着高烧,还在忘我的抢救101岁的老奶奶;心脏不太好,长时间劳累或者缺氧就容易心律失常,在这严峻的时刻也没有提出要休病假;“孕妈”护士丝毫不惧怕被感染,更没有退缩,依然坚持在病房工作;科里的所有男护士们,虽然体型都不算太高大,却用有力的臂膀和不知疲倦的工作状态,扛下了大部分的重体力活;还有入职刚满一年以及不到半年的规培护士们,在老师的带教下,也快速成长,可以出色地完成危重患者的许多护理工作。三院区的护士长更是以身作则,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承担了责任护士、主班护士以及夜班的工作……在他们看来这些何足挂齿,因为在ICU无时无刻都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宝贵。
这里是ICU,这里的医护人员时刻回应着每一个生命的渴求和呼唤,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践行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责任和担当。
文图丨重症医学科 郭正杰 展莹 贾金凤
编辑丨靳晓方 于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