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便民服务 >> 健康科普
  • 【积医科普】低血糖——藏在高血糖背后的隐藏杀手 已有 261 人浏览

    老王头是一名“新糖友”,在医生的指导下他开始了使用胰岛素的治疗。从确诊糖尿病开始,老王头就一直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自己的血糖,生怕血糖超过高血糖的阈值。由于太过担心血糖升高,老王头自己饭也不敢多吃,有的时候克制食欲一顿饭只吃一点儿。最近这段时间老王头发现,自己有时候会出现头晕、心慌、大量出汗等身体反应,老王头就纳闷了:自己血糖控制的很低呀,这是怎么回事呢?在我们的生活中,作为“三高”之一的高血糖现在已经成为了备受大众关注的一大健康问题,针对高血糖所导致的糖尿病,它的分型、治疗方法与预防手段也早已普及,为大家所熟知。但其实,在高血糖这一“知名杀手”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加隐蔽的潜在杀手——低血糖。认识低血糖 什么是低血糖?低血糖对于非糖尿病患者群体和糖尿病患者群体有着不同的认定标准,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小于等于3.9mmol/L即可认定为低血糖,对非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为血糖<2.8 mmol/L。低血糖会有什么表现?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与血糖水平以及血糖的下降速度有关,可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如心慌、…

    2021-08-05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无症状的胆囊结石需要治疗吗? 已有 387 人浏览

    胆囊结石是常见病、多发病,在普通人群中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长,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随着体检的普及,体检时超声发现胆囊结石是很常见的事。对于这些体检发现的无症状胆囊结石,并非都需要治疗,需要根据结石的数量、大小、胆囊壁的厚度、是否合并息肉或腺肌症以及有无其他伴随疾病区别对待。什么样的胆囊结石需要手术治疗?发生过胆囊炎或胆绞痛的患者是需要手术切除胆囊的。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存在下述情况时,建议手术切除胆囊:结石充满胆囊导致胆囊液性暗区消失,失去功能。胆囊结石伴胆囊壁增厚超过5mm。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合并息肉且息肉大于5mm。胆囊结石压迫肝总管或胆总管。有不明原因的急性胰腺炎病史合并胆囊结石者。结石超过3cm者。结石病史10年以上或女性结石患者超过65岁者。合并糖尿病或冠心病的胆囊结石患者。 不需要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可以用药物治疗吗?对于没有上述手术指征的患者,建议定期复查,如果有用药治疗的意愿,特别是结石小于1cm且没有钙化者,可以尝试服用熊去氧胆酸、复方阿嗪米特和…

    2021-08-04 查看详情信息
  • 【科学就医我行动】不要忽视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的“小问题” 已有 280 人浏览

    “6个多月了,宝宝还是不会翻身”“1岁左右了,宝宝还是站不稳”“2岁了,宝宝还是不太说话”“幼儿园时,宝宝总是一个人游戏,很少与人交流”..... 诸如此类的“小问题”在孩子成长过程并不少见,实际上,这些情况并不是“小问题”,需要专业人员对孩子进行诊断与治疗,家长们不要因为粗心而错失最佳的干预、治疗时间,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面对孩子的这些问题,大多数家长会感到手足无措,不知从何着手解决,往往不是选择规避问题的存在,就是持过度乐观态度,觉得也许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情况就会有所好转,再或者就是有病乱投医,在网上胡乱搜索一些信息,自我诊断,自我治疗,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使家长对疾病产生错误偏移,增加焦虑感的同时延误孩子的治疗时机。为了帮助更多家长和孩子得到有效的干预治疗,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和新龙泽院区小儿内科保健门诊开展了儿童行为发育能力检测。在保健门诊就诊过程中,对医师初步判断需要进一步深度评估孩子发育能力者或者家长想要全面了解自家宝贝发育情况者,可在医师开具相关检查后就诊保健护理咨询门诊…

    2021-08-03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小儿常见病中成药应用(一) 已有 316 人浏览

    由于儿童年纪比较小,身体素质和抵抗力以及自身的免疫力都比较差,所以在遭受病毒感染的时候,是非常容易生病的。那么,小孩子一般会生什么病呢?一是发烧感冒咳嗽类的疾病,尤其是流感,这种疾病一般传染性比较强,所以很容易造成小朋友之间的交叉感染。另一个就是胃肠疾病,由于儿童吸收和消化功能比较差,容易引起一些胃肠疾病,如厌食偏食是很多儿童常见的疾病。小儿生理和病理都有哪些特点?应该如何选用中成药呢?小儿生理特点一、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时期的生长发育非常快速。形体、动作功能、智力发育及脏腑功能快速增长,不断向完善、成熟的方面发展。古人把这种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特点,称之为“纯阳”之体。所谓“纯阳”,是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二、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出生之后,五脏六腑都是娇柔嫩弱的,其四肢百骸、筋骨肌肉、气血津液、气化功能都是不成熟和相对不足,具体表现在肌肤柔嫩,腠理疏松,气血未充,肺脾娇弱,肾气未固,神气怯弱,筋骨未坚等方面。五脏六腑功能皆属不足,尤其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

    2021-08-03 查看详情信息
  • 老年人“一体多病”如何治?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医学科帮您排忧解… 已有 344 人浏览

    在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人“一体多病”日渐突出的时代背景下,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医学科在以往干部医疗科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为适应新时代的需求,科室逐渐由最初单一的干部医疗向老年医学急速发展。在完成干部医疗任务的同时,科室把在干部保健服务中积累的慢病综合管理经验推广到老年患者中,为更多“一体多病”的老年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经过40多年发展,目前老年医学科拥有独立门诊系统,两个病房,床位54张,拥有一支专业的医疗团队:医生24人,其中高级职称9人,博士6名,硕士15名;以及训练有素的老年科护士28人。科室包含老年心血管专业、老年内分泌专业、老年呼吸专业、老年神经内科专业、老年骨质疏松专业、老年围手术期管理专业、老年综合评估等,能够更好地为一体多病的老年人提供综合服务。多年来科室一直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生及研究生培养工作;多名医师获有市级\局级科研课题;近5年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近50篇。另拥有独立老年心电血压检查室及技师1人。 2021年3月,在院领导的支持帮助下,成立积水潭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全体医护人员立…

    2021-08-02 查看详情信息
  • 【医患一家】减重代谢手术后3个月,她变了…… 已有 358 人浏览

    小雅的减重之路时间过得好快,小雅(化名)接受减重代谢手术已经3个多月了,又到了复查的时候。当她走进病房的那一刻,所有护理过她的护士以及护工师傅,几乎都惊呆了。这是之前那个胖胖的小雅吗?好像脱胎换骨一样,脸盘瘦了一圈,大肚腩不见了,原来脖子上的黑色棘皮也基本褪去了,皮肤变白了,整个人的气质明显提升,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3个月前,小雅是一个体重216.7斤,腰围113cm的胖女孩,曾被诊断:代谢综合征、高脂血症、重度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高胰岛素血症、高尿酸血症、黑棘皮症。她每天拖着沉重的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工作精力不足,每天昏昏沉沉,人际关系及自信心受到极大影响。减重代谢手术的出现,给她带来了希望。当她意识到自身健康状况必需得改变的时候,她毅然选择了手术治疗,这也成为了她改变自己,实现蜕变的关键一步。复查结果让她很激动。3个月来,她已经甩掉近50斤赘肉,腰围减了15cm。“血脂正常了,空腹胰岛素和糖化血红蛋白正常了,尿酸下降了,脂肪肝减轻了,睡觉不打呼噜了,脖子和腋窝的黑棘皮症改善了,皮肤变白…

    2021-08-02 查看详情信息
  • 【科普视频】健康北京周——健康北京在行动 大家一起来点赞 已有 0 人浏览

    【科普视频】健康北京周——健康北京在行动 大家一起来点赞

    2021-07-31 查看详情信息
  • 【科普视频】健康北京周——厨师促进健康行动 已有 0 人浏览

    【科普视频】健康北京周——厨师促进健康行动

    2021-07-30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夏季发热需警惕“空调病” 已有 275 人浏览

    盛夏酷暑,持续高温,空调成了防暑降温的主力。有的人会在空调房里呆上一整天,也有的人大汗淋漓地从外面进来,直接走到空调前直吹。殊不知,这么吹空调虽然凉爽了,但疾病也随之而来了。入夏以来,发热急诊的患者有增无减,很多患者出现了发热,畏寒,疲倦乏力,头晕,头痛,咳嗽,打喷嚏,流涕等感冒症状,除了感染性疾病外,还需要警惕空调病。空调病是因为使用空调时空间相对密闭,空气不流通,致病微生物滋生,且室内外温差较大,人体适应不良,因此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哪些因素会引发空调病1.空间密闭干燥,空气不流通空调房间一般都门窗紧闭,空气流动性差,时间长了,室内氧气量下降,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房间内湿度太低,这就会对人体眼、鼻等处的黏膜产生不利作用,导致黏膜病。2. 微生物滋生空调房间空气流动性差、长时间不开窗、阳光不足,致病微生物容易滋生。空调中藏有很多的细菌、霉菌、尘螨、粉尘。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及过敏,引起发热、咳嗽、打喷嚏,流涕等症状,严重的可引起肺炎,最严重的一种致病菌要属军团菌,尤其是中央空调,它的冷凝水…

    2021-07-29 查看详情信息
  • 【科普视频】健康北京周——家庭健康母亲守护行动 已有 0 人浏览

    【科普视频】健康北京周——家庭健康母亲守护行动

    2021-07-29 查看详情信息
  • 【世界肝炎日】肝炎界的新晋世界冠军——脂肪肝 已有 312 人浏览

    今天是2021年7月28日第11个世界肝炎日,我国的宣传主题仍是“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但与往年不同,我们此次不谈乙肝,而是把目光投向肝炎界的新晋世界冠军——脂肪肝。 最近十余年来,中国慢性肝病的病因谱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虽然慢性乙肝至今仍是导致国人肝病残疾和死亡的首要原因,全国慢性乙肝患者仍有2000万人左右,但乙肝病毒携带者已经由1992年的9.75%下降到2006年7.18%,随着全面免疫计划的成功,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已降至1%以下,乙肝现已成为可以预防和有效控制的疾病。 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的增加,体力劳动减少,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提高,目前已占成年人比例接近30%,成为发病率最高的肝脏疾病,也是体检中肝功能异常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因为人们对脂肪肝存在许多的误解,觉得脂肪肝司空见惯,根本不算病,顶多算是“亚健康”,即使有也无大碍;也有许多脂肪肝患者在得知病情后,不愿意去医院看病,认为脂肪肝“没药可治”或“不可能治好”;还有部分…

    2021-07-28 查看详情信息
  • 【科普视频】健康北京周——创健康环境 做健康达人 已有 0 人浏览

    【科普视频】健康北京周——创健康环境 做健康达人

    2021-07-28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小心“跌倒”背后的脑血管病 已有 294 人浏览

    不久前,我院神经内科病房新收了一位脑梗塞合并右侧股骨干骨折的病人——李阿姨,病友们很奇怪:又脑梗又骨折,怎么赶到一块儿啦?事情要从4天前说起。当时正在遛弯儿的李阿姨突然觉得两腿无力,摔倒在地。过了一会儿腿上又有劲儿了,李阿姨就站起来走了,自己也没当回事儿。4天后在回家的路上,李阿姨再次出现双下肢无力,发作时正准备从马路边的台阶往下迈,重重地摔倒在地。这次李阿姨自己可站不起来了,右腿根本使不上劲儿,别人一动就撕心裂肺的疼。送到医院一检查,发现李阿姨得了急性脑梗塞,同时由于下肢无力“跌倒”,导致了右侧股骨干骨折。脑梗塞合并骨折会导致后续的治疗比较棘手,急性脑梗塞使骨折手术围手术期的脑血管风险增加,而骨折同时也影响脑梗塞患肢的康复锻炼。脑梗塞合并骨折还可能会导致患者卧床时间延长,增加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合并症发生的风险,导致预后不良。其实这种复杂的病情是病人所不愿意面对的,而且本来是有可能避免的。我们回过头看一下,李阿姨4天前那次下肢无力摔倒,就是一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由…

    2021-07-20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预防骨质疏松从娃娃抓起 已有 286 人浏览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观结构改变为特征的疾病,导致骨脆性增加,从而增加骨折风险。我们通常认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属于成年人的疾病,但实际上骨质疏松的发生可能源于儿童和青少年。人体骨骼从一出生就在不断地进行代谢和重建,骨量在整个童年、青春期、青少年时期都在发展,大多数人30到35岁的时候达到了人体骨量的最高值,也就是骨峰值。骨峰值在个体之间有差异,如果骨峰值不能达到最佳,将促进成年后骨质疏松症发生。因此,骨质疏松的预防要从娃娃抓起。影响儿童骨骼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许多都是可以改变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的。下面我们介绍下日常生活中需要引起重视的促进儿童骨骼健康的措施。首先要有合理的饮食习惯,尤其保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对于钙摄入而言,富含钙的食物比补钙药物更可取,因为含钙食物的生物利用度更高而且更容易消化,此外含钙食物的摄入可避免过多补钙可能发生在成人中的继发性心血管疾病,并且有利于儿童养成良好的营养习惯。不建议儿童在没有骨质疏松或骨密度减低的情况下服用补钙药物。饮食中存在…

    2021-07-19 查看详情信息
  • 【老年健康宣传周】老年人心理健康特点 已有 309 人浏览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关系着广大老年人的幸福安康以及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由于人口快速老龄化、高龄化、家庭结构变化以及老年多种慢性病共存等原因,导致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凸显,老年人群中存在抑郁或焦虑症状的比例越来越大。同时,随着年龄增加,或受许多慢性病的影响,老年人认知功能逐渐退化,发生老年痴呆症的风险也逐渐升高。为了积极应对老年心理健康问题,有效维护和促进老年心理健康,在“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指导下,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及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委于2019年至2020年在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选取 1600 个城市社区、320 个农村社区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什么是真正的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它包括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心理健康作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包括:个人能认识到自己的潜能;能够应对生活压力;有成效地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心理健康包括哪些内容?能认:认人,认物,认路能记:记事,记时,记地能认、能记说明…

    2021-07-18 查看详情信息
  • 【老年健康宣传周】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维护 已有 285 人浏览

    认知是大脑皮层的正常功能之一,涉及到学习、记忆、语言、思维、精神、情感等一系列的心理和社会行为。任何引起大脑皮层功能和结构异常的因素均可导致不同程度和形式的认知障碍,会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和自理程度,从而导致患者无法适应整个社会环境,不能独立生活和工作。此外,认知功能还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退。那么,该如何维护认知功能呢?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已经明确了一些生活方式可有助于保护认知功能,预防痴呆。第一,运动。运动有助于预防认知功能的减退,而且定期参加体育锻炼可有助于改善已有的记忆和认知问题。第二,饮食习惯。地中海饮食除了可以促进心血管健康,降低癌症风险,还可以预防认知功能下降,降低痴呆发生的风险,甚至可以减缓已存在认知障碍患者进一步恶化。地中海饮食强调摄入足量的水果、蔬菜,全谷物的碳水化合物,豆类,坚果和食物种子,橄榄油,适量摄入鱼、家禽和乳制品,限制红肉的摄入量。第三,控制酒精的摄入量。研究表明重度饮酒会增加患痴呆风险,男性饮酒量应限制在每日不超过2杯,女性每日不超过1杯。第四,睡眠。充足、优质…

    2021-07-18 查看详情信息
  • 【老年健康宣传周】老年人怎么吃最健康 已有 270 人浏览

    关键推荐少量多餐细饮,预防营养缺乏主动足量饮水,积极户外活动延缓肌肉衰减,维持适宜体重摄入充足食物,鼓励陪伴进餐由于身体各项机能的下降,健康合理的饮食对老年人来说非常重要。那么,老年人吃什么、怎么吃才最健康呢?1、摄入充足的食物老年人每天应至少摄入12种及其以上的食物。采用多种方法增加食欲和进食量,吃好三餐。早餐宜有1~2种以上主食、1个鸡蛋、1杯奶、另有蔬菜或水果。中餐和晚餐宜有2种以上主食,1~2个荤菜、1~2种蔬菜、1个豆制品。食物多采用炖、煮、烩、焖、烧等烹调方法,少煎炸和熏烤。高龄和咀嚼能力严重下降的老年人,饭菜应煮软烧烂,如软饭、稠粥、软烂面条等;对于有咀嚼吞咽功能障碍的老年人,可选择软食、半流质或糊状食物,液体食物应增稠。正餐摄入量有限时,可适当增加餐次,常换花样,保证充足食物摄入。2、保证获得足够蛋白质(1)吃足量的肉:鱼、虾、禽肉、猪牛羊肉等都含有消化吸收率高的优质蛋白及多种微量营养素,对维持老年人肌肉合成十分重要。(2)天天喝奶:建议老年人多喝低脂奶及其制品。乳糖不耐受的老年人可以饮用低乳…

    2021-07-17 查看详情信息
  • 【老年健康宣传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老年人的注意事项 已有 314 人浏览

    由于新冠疫情在我国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人们的生活工作又恢复了常态,但是疫情并没有消失,在全球,仍存在影响人类健康的危害。那么,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老年人应该注意哪些呢?① 日常生活要注意,不食用野生动物,接触禽畜后要洗手,不直接接触病畜、病禽,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② 确保陪护人员的健康。③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愉悦的心情,好情绪是人体的重要免疫力!④ 老年人应进食容易消化或助消化的食品,多吃蔬果勤喝水,不能进食过期的食品。⑤ 尽量减少外出活动,避免去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人群聚集的地方。保证睡眠,注意保暖,适度锻炼,提高抵抗力。⑥ 12字口诀保健康:勤洗手,戴口罩,不扎堆,保距离!还要提醒老年人,在疫情期间应做到:调整合理的饮食:均衡的摄入热量、蛋白、维生素、矿物质等,少食多餐,建议进食容易消化或帮助消化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勤喝水,每天摄入合理的高蛋白类食物,包括鱼、肉、蛋、奶、豆类和坚果,坚决杜绝接触进食野生动物,拒绝进食腐烂、过期的食品,拒绝进食半熟、生食品。保持食物种类、来源丰富多样,…

    2021-07-15 查看详情信息
  • 【老年健康宣传周】老年人一年一次牙科体检不能少 已有 307 人浏览

    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牙齿的破坏都是渐进性的,一开始是小洞洞,非常容易处理、一般一次就能处理好,不用再去担心;而发展到大洞洞或者残根时治疗的周期会大大延长、 是所谓的“大洞吃苦”。“回龙观地区的老人家牙齿残根残冠的特别多,拔牙时两头害怕,医生如走钢丝,患者和家属也提心吊胆。”北京积水潭医院口腔科主任徐小川介绍,由于身体承受能力有限,老年人一旦牙齿损坏过大,治疗起来会更加困难。那么,什么程度的损害是残根残冠?“牙齿由于龋坏等原因而致使牙冠的大部分缺损,称为残冠,而牙冠基本缺失,仅剩余牙根,称为残根。”如下图右二图例所示即可称之为残冠,患牙都有髓腔破坏,需要根管治疗,而右一的牙齿破坏更大、成为残根,治疗就会更复杂,而且预后也不好。 老年患者的残根残冠会大大影响咀嚼功能,降低对食物进行正常的切咬能力、咀嚼和研磨能力,从而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易增加营养不良的风险;而咀嚼能力丧失,对大脑的良性刺激消减,会导致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下降,全口都没有牙的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风险会增加2-3倍,因此残根残冠多、…

    2021-07-13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喝水是门大学问,孩子怎么喝最健康? 已有 315 人浏览

    随着气温升高,小朋友们户外活动越来越多。最近我院回龙观院区小儿内科门诊就接诊了不少咽痛、咳嗽的孩子。诊疗结束,大夫们总不忘叮嘱一句,“天热,记得多喝水!”家长们也总是犯难地点点头,“这孩子,就是不爱喝水!”其实,喝水也包含着大大的讲究。水是构成人体、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也是人们日常获取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重要来源。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喝够水、喝对水,对其健康成长十分重要。今天就让我们好好聊聊,怎么正确喝水。喝水少有哪些危害?调查发现,我国儿童青少年普遍存在喝水量少、喝水次数少、喝饮料多等饮水问题。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新陈代谢快,对于水分的需求和消耗量相对较大;而且对于儿童来说,水占总体重的比例较大,肾脏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对于缺水的耐受能力低于成人,水分丢失后更容易出现脱水症状。 许多儿童常见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尿路结石、牙齿疾病、便秘、肺部感染等都与脱水存在相关。一定程度的脱水还可能会降低儿童认知能力和身体活动能力。孩子每天喝多少水才算合适?是越多越好吗?各年龄段儿童的适宜饮水…

    2021-06-02 查看详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