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便民服务 >> 健康科普
  • 【骨质疏松诊疗研究中心科普周】人老骨松?四招教您强健骨骼 已有 354 人浏览

    生活中,我们常见到有些人弯腰驼背、走路不稳、反复骨折,老百姓说这是“骨头酥了”,其实罪魁祸首是骨质疏松症。医生在临床中发现,骨质疏松症更偏爱中老年朋友。今天通过病例,跟大家聊一聊中老年朋友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病例1今年年初的雪下得很大,55岁的王女士出门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摔倒时,她下意识地用手撑了一下身体,虽然没怎么用力,却导致前臂骨折。拍片时,大夫说她有比较严重的骨质疏松,幸亏是手臂骨折,医生可以使用手法复位,如果是大腿或髋部骨折麻烦可就大了。 病例278岁的张大爷平时有糖尿病、老慢支,规律治疗后,平时买菜、遛弯都没问题。有一天张大爷在家不小心跌倒了,他大胯疼痛难忍、爬不起来,家人赶忙送到了医院。原来,张大爷左股骨颈骨折了!所幸的是,张大爷2天之内就做了手术,大夫反复叮嘱他,发生一次髋部脆性骨折就是严重的骨质疏松,要马上开始骨质疏松治疗、预防再次骨折!骨质疏松早期并非无迹可寻建造一座结实耐用的高楼,需要质量好且充足的建筑材料,还需要合理的建筑结构。我们的骨骼就好比一座高楼,建造这座“高楼”的材料…

    2021-10-04 查看详情信息
  • 【骨质疏松诊疗研究中心科普周】血管里长“骨头”?骨质疏松如何影… 已有 354 人浏览

    一、骨质疏松:钙从骨骼中流失骨骼是我们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206块骨头的灵活配合让我们得以自由活动。坚硬的骨架还组成了全身五脏六腑的坚强保护伞。然而骨骼并不是实心钢管,不仅坚固还得轻巧灵活。一块正常的骨头,好比一座房屋,原材料都是钙盐,但表层是坚强的皮质骨,密度高硬度大,犹如钢管的管壁,中间部分密度则是相对较小的松质骨,由无数个骨小梁交叉排列连接而成。这种外硬内松的总体结构,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上述的人体生物力学需要。而搭建每块骨头,则需要我们人体内的两种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前者是建筑师:负责为骨骼增添新的钙盐;后者是拆迁工人:拆除房屋多余的钙盐。当然,如果这种平衡被打破,破骨细胞功能更强,就会让“房梁”更少,整个房屋就更不稳定,随着更多的钙盐从骨骼中被释放到血液,那骨骼强度就会明显下降,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骨质疏松”,整个骨骼如同疏松多孔的马蜂窝一样,轻微的活动可能就是脆弱骨质不能承受之重,引起关节疼痛,严重者甚至发生骨折。二、冠脉钙化:钙在冠脉中沉积 当我们提到骨质疏松,可以明白它本…

    2021-10-03 查看详情信息
  • 【骨质疏松诊疗研究中心科普周】“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老年髋部骨… 已有 341 人浏览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2021年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高达1.9064亿,占人口总数的13.5%,这也标志着我国已全面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在临床医学领域,疾病谱的变迁也随之而来。骨科医生需要面对愈来愈多的肌肉骨骼系统的退行性疾病,例如髋/膝关节骨关节炎、颈椎病、腰椎管狭窄症等。但对于老年患者及家庭影响更大的,是另外一大类骨科疾病—骨折。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肌肉骨骼系统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和骨骼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就导致老年人易跌倒,跌倒后易发生骨折。这种类型的骨折,在临床上通常称之为骨质疏松性骨折,或脆性骨折。它与老年人群中常见的骨质疏松密切相关,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比较常见的骨折部位包括:胸腰椎、髋部、腕部、肩部等。其中髋部骨折对老年患者的威胁最大。据统计,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约50%需要辅助才能步行,约25%需要长期护理,而一年内死亡率更是高达20%-30%。所以老年人的髋部骨折曾被人们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01.如何诊断? 如果老年人跌倒…

    2021-10-02 查看详情信息
  • 【世界心脏病日】心心相印 助力健康——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举行世… 已有 344 人浏览

    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World Heart Day),今年的主题为“心心相印,助力健康”。为更好地提高公众对心脏疾病的认知,关注心脏健康,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在新龙泽院区门诊大厅进行了科普宣传活动。活动中,心内科在门诊大厅树立宣传展板,为前来就诊和咨询的患者发放宣传册。同时,为了方便患者就医,心内科还开设了微信公众号,推出了科普知识、咨询服务和预约挂号的功能。在护士耐心地讲解中,大家更加了解了心脏疾病的相关知识和就诊流程,纷纷夸赞新龙泽院区不仅环境好,服务更好。点击查阅视频:https://mp.weixin.qq.com/s/cnVEwmECHfBsYFOQbFmQXQ 就诊咨询方式01.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公众号。点击“预约挂号”,选择“新龙泽院区”,点击“去挂号”按钮,之后自动跳转京医通,选取相应时段的门诊预约挂号。02.前往新龙泽院区门诊楼三层心内科门诊咨询。相关科普:您了解“冠心病”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作用就好比是一个永不停止工作的泵,随着心脏每次收缩将携带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流经主动脉输送到全身,以供给各组织细胞代…

    2021-09-29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我家孩子这么小,怎么就近视了呢? 已有 316 人浏览

    根据近期发布的2021年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高达52.7%。从不同年龄段来看,幼儿园近视率达14.3%,小学生达35.6%,初中生达71.1%,高中生达80.5%。从不同近视程度看,近视的孩子中有10%是高度近视,有超1/3的孩子是中度近视。因此,近视问题并不是遥不可及,它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近视真的是小问题吗?近视可不仅仅是戴上眼镜、角膜接触镜、或者孩子长大后做个屈光手术就能解决的“小”问题。随着度数的不断加深,眼轴会不断拉长,眼底就会发生相关的病理改变。高度近视常见的并发症有: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继发青光眼和白内障等等。而屈光手术只能改变角膜或者晶体的屈光状态,并不能治疗高度近视眼底病变。近视控制不佳所导致的高度近视已成为当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近视能够治愈吗?人的眼轴增长是个不可逆的过程,目前没有有效的手段能使已经变长的眼轴缩短。因此,从现有的研究结果来看,近视是不能治愈的。没得近视的孩子,预防近视的发生。已经患有近视的孩子,控制近视的发展,将孩子的近视控制在较低的度数,…

    2021-09-27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保胆取息肉手术,是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吗 已有 311 人浏览

    胆囊息肉是常见的胆囊疾病,少数存在癌变风险。对于存在治疗指征的胆囊息肉患者,绝大多数指南和专家共识推荐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治疗。很多患者在发现胆囊息肉以后会担心日后的癌变问题,希望尽早去除息肉,但不想切除胆囊,确实也有一些医院在宣传并开展保胆取息肉的手术,宣称这是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 但是,保胆取息肉手术真的是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吗?如果是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为什么没有被大多数专家认可呢?今天,我就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01.关于手术的必要性小的胆囊息肉是没必要做手术的,尤其是息肉没有达到1cm者,对胆囊功能的影响很小,发生癌变的概率也很低,是没有必要处理的。02.关于手术风险 直径超过1cm的息肉存在胆囊癌的可能,是需要手术治疗的。如果保胆取的息肉已经癌变,取的时候存在导致肿瘤腹腔内种植的风险。 超声显示的单发息肉,术后病理提示存在癌变 03.关于胆囊功能 胆囊息肉患者切除胆囊后确实存在进食油腻食物后消化不良的问题,但这种情况大多会随着时间延长而改善。保胆取息肉手术创伤对胆囊功能也会造成不同程度影响…

    2021-09-14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发热后,教您如何正确就诊 已有 288 人浏览

    “大夫,我发热了,不会是新冠吧?”“我的同事发热了,我需要查个核酸吗?”“像我这种情况需要隔离不?”……诸如此类,这是当下感染科医生在接诊患者中,最容易被提及的一些问题,在人们心目中一旦发热似乎离新冠就近在咫尺,甚至谈“热”色变。自新冠病毒席卷全球以来,人们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对发热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重视,特别是身边的一些老年朋友,像对待血压、血糖一样每日监测体温。处于这样一个非常时期,一旦出现发热,我们如何正确面对呢?01梳理行动轨迹 所谓发热,无论是用最普通的水银体温计,还是用各种高科技测温仪器,当腋下温度大于等于37.3℃时就证明发热了。意识到发热后,千万不要紧张、恐慌,先梳理一下自己近期的行动轨迹,也就是政府部门提及的流行病学史,看看近期是否去过有新增病例报道的街道、小区、商场等公共场所,是否接触过有从新增病例地区回来的人,是否和报道的新增病例乘坐同一公共交通,如果都没有,可以暂时长舒一口气。 02及时前往发热门诊就诊 接下来,慢慢感受自己从头到脚的症状,比如乏力、肌肉酸痛、头痛、咽痛、…

    2021-09-13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抓住产后盆底修复黄金时间 已有 266 人浏览

    很多新手妈妈抱着可爱的宝宝出院后,会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宝宝身上。但是,请不要忘记自己,关爱自己永远是第一位的。为了减少子宫脱垂、膀胱脱垂、阴道壁膨出、尿失禁、排尿排便困难、性生活不和谐的可能性。请在产后3周左右开始进行凯格尔(Kegel)运动。开始凯格尔运动前要注意以下3点——通过阻止流动中的尿液(在小便时突然憋住)来找到你的骨盆底肌肉。在做凯格尔运动之前, 找到构成骨盆底地板的骨盆底肌肉是非常重要的。找到它们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小便时阻止流动中的尿液、紧缩尿道的方式,紧缩后再放松,尿流恢复,这样你将会更好地意识到凯格尔肌肉在哪里。但是,不要将中断小便的动作(小便时突然憋住)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规的凯格尔运动。在清晨憋尿状态下,用力咳嗽8次,了解是否存在压力性尿失禁。若存在,可以用力上提盆底肌。使用镜子找到你的凯格尔肌肉。如果你依然在分离和定位凯格尔肌肉上有困难,将镜子放在你的阴道口和肛门之间的皮肤覆盖的区域会阴的下方,收缩和放松练习你所认为的凯格尔肌肉。如果你做的正确,你会看到会阴的收缩。运动时确保呼吸…

    2021-09-09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大积医”里的“小药植”——凌霄花 已有 291 人浏览

    越来越喜欢植物,因为它总是拥有镇定人心的神奇力量,生活总有各种无可奈何,可是植物却从来不会失信。寒来暑往,沉默又坚强。 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新街口院区的行政楼外墙,绿毯一样的五叶地锦间,夹杂着三朵五朵橘红色的小花,像夜空绽放开的烟火,欣欣然已爬到了四层窗外,那是被称作攀岩高手的凌霄花。 凌霄花,植物学名美洲凌霄,又叫厚萼凌霄,紫薇科攀岩藤本植物,别名紫葳、五爪龙、倒挂金钟、上树龙、上树蜈蚣、吊墙花等。花期5月至秋末,小叶9-11枚,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花冠筒细长,漏斗状,橙红色至鲜红色,以气生根攀附于它物之上生长。可别小看这个气生根,它不但会像蜈蚣的爪子一样抓在墙壁上,时间久了更能深深扎入壁内,拆墙毁壁的破坏力正如它的名字一样霸气。历代对凌霄花的描述也可谓毁誉参半,而我知道凌霄花是和许多人一样,从读了舒婷的《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开始。后来,直到学习了凌霄花,才知它是味中药,同等做凌霄花入药的还有凌霄本尊,又叫中国凌霄,但现已少见,多为和美洲凌霄的杂交种。…

    2021-09-03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季节交替感冒来袭,专家教您如何应对 已有 298 人浏览

    随着一场场秋雨的到来,炎炎夏季就这样悄无声息的结束了,我们还穿着短袖吃着冰淇凌,喝着冷饮,天气就凉了。感冒就在这时悄悄找上了我们。为什么秋季容易感冒?秋天比较容易感冒是因为秋天是夏天向冬天过渡的一个阶段,它也是天气从炎热转到寒冷的必然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随着空气的温度、湿度、气压等因素的明显性变化,一旦人的身体免疫系统还没适应这种变化时就很容易感冒。而且秋天气候的一个特点就是昼夜温差大。尤其是刚进入秋季的时候,中午气温比较炎热,晚上气温低。很多人忽视了这一季节特点,因此晚上容易着凉。另外秋天燥热的天气很多人胃口都不是很好,而且出汗导致体内水分大量流失,导致免疫力降低,也是易患感冒的重要原因。感冒的症状都有哪些?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感冒是指“普通感冒”,又称“伤风”、“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多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引起。大多散发,季节交替、冬、春季节时多发。感冒起病较急,潜伏期1~3天…

    2021-09-01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发现胆囊腺肌症怎么办? 已有 1283 人浏览

    胆囊腺肌症又称胆囊腺肌增生症或胆囊腺肌瘤,有文献将其归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一种特殊类型,但其影像检查和病理形态具有非常特征性的表现,与其它胆囊息肉样病变具有明显差别。发病情况胆囊腺肌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50岁以上的女性较为多见,文献报道的发病率为2.5-5% ,占全部胆囊切除术者的1–9%,我们回顾性分析6336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信息发现病理证实的胆囊腺肌症有205例,占全部患者的3.2%,平均发病年龄为57岁,女性患者占56.5%。分型根据病变的发现部位和范围,胆囊腺肌症可分为三型:局限型最常见,主要表现为胆囊壁局灶性增厚,多见于胆囊底部;节段型多位于胆囊体部,形成一个环形狭窄环,导致分隔胆囊的形成,近端囊腔内的胆汁易淤滞形成结石;弥漫型较少见,整个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发病原因胆囊腺肌症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的病因包括:远端胆道狭窄或神经源性功能障碍,胚胎期胆囊芽发育不全,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胰胆管汇合异常,雌激素等。病理表现胆囊上皮和肌层过度增生,黏膜上皮陷入肌层形成胆囊壁内憩室,即罗-阿氏窦(RAS),胆汁可…

    2021-08-30 查看详情信息
  • 【全国残疾预防日】预防出生缺陷——准父母们必须要知道的事 已有 299 人浏览

    孩子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及未来,每对父母都希望生育一个健康宝宝。但是在我国,出生缺陷的发生率达到5.6%,也就是说每100个新生儿中会有5-6个存在出生缺陷,相当于每30秒就会有一个缺陷儿出生。出生缺陷严重危害儿童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影响家庭和谐幸福。为了防止出生缺陷宝宝的发生,准父母们必须要了解以下事情。何为出生缺陷?由各种先天缺陷或疾病而导致的残疾统称为“出生缺陷”, 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先天畸形”指在出生前就存在的异常;有些在出生时就可以表现出来,有一些在生后一段时间才逐步呈现出来。常见的出生缺陷有哪些?染色体畸形:最常见的是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结构畸形:神经管畸形包括无脑儿、严重脑膨出、脊柱裂;严重胸腹壁缺损及内脏外翻、各种心脏畸形、致死性软骨发育不良等。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G6PD缺乏症、新生儿听力障碍等。出生缺陷是怎么发生的?出生缺陷发生的因素有很多。据统计,约25%的出生缺陷是由于遗传因素所致;10%左右是由环境因素所致;剩余65%则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或…

    2021-08-25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发现皮肤黄、眼黄、小便黄怎么办? 已有 262 人浏览

    近日来北京积水潭医院普外科接连收治了多个“小便像酱油一样,眼睛黄,皮肤黄”的患者。虽然他们的表现很相似,都是黄疸患者,但是病因确不相同,治疗方法也差别很大。今天我们就借着这几个病例向大家介绍一下黄疸患者该怎么诊治 病例一 76岁的赵大爷是一名退休的老中医,住院1周前无意中发现自己的小便非常黄,同时还出现了皮肤瘙痒,家人也发现老赵的皮肤颜色变暗了,白眼球也黄了,住院后检查发现是胆管末端堵住了,接受了根治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胆管癌。老赵术后恢复的很顺利,小便、皮肤和巩膜都恢复了正常,身上也不痒了。 黄疸患者发黄的皮肤和因瘙痒导致的抓痕病例二 43岁的王先生是一名从事销售工作的职员,最近1个月反复“胃痛”,因为工作忙都是自己吃药对付。近3天发现小便像酱油一样,白眼球也有点发黄了,到医院检查发现胆管里面有一颗1cm大小的石头,胆囊也存在多发结石。我们给他做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管切开取石手术,术后很快尿色就正常了,肚子也没再疼。 胆管结石患者核磁检查提示胆管末端存在结石 病例三37岁的赵女士是一…

    2021-08-25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甘草能不能泡水喝?专家提醒长期大量服用可能会导致这… 已有 284 人浏览

    甘草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中药,有着很好的药用价值,功效作用很多,如:补脾益气、缓急止痛、祛痰止咳、清热解毒、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因此,甘草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材之一。据统计,我国现今临床常用的700余种药材中,甘草的处方率在70%以上。除了入药,也有人用甘草来泡水喝,达到养生的功效,但长期、大量服用甘草或其复方制剂,不但不能养生,甚至可以引起肢体水肿,不利于身体健康。甘草为什么会引起水肿?通过对甘草成分化验分析,甘草提取物中具有盐皮质激素的作用,可引起水钠潴留、降低血钾水平等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状,也可出现横纹肌溶解。所以长期大量服用甘草制剂可出现乏力、肌力下降、肌肉痛、尿量减少、肢体水肿、血压升高等表现。如果长期大量服用甘草出现水肿该怎么办呢?如果您因长期大量服用甘草制剂出现水肿,先不要紧张。首先,我们需要简单的鉴别此次水肿的原因,是否自身存在其他脏器疾病?如肾炎、慢性心衰、甲亢等疾病,是否存在气喘、血尿、尿里泡沫增多、心悸、怕热、凸眼等症状。其次,就是查看自己长期口服药、或茶饮里面是否存在甘草制…

    2021-08-18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体检发现胆囊息肉怎么办? 已有 276 人浏览

    胆囊息肉又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是胆囊壁向囊腔内呈息肉样突起或隆起的一类病变。文献报道普通人群胆囊息肉的患病率为1-9%。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腹部超声时发现,少数可出现上腹疼痛、消化不良等不适。大多数胆囊息肉不需要治疗,少数癌变风险较高的需要手术治疗。病因胆固醇代谢不良:胆固醇代谢缺陷被认为是胆囊息肉的可能原因之一。慢性炎症:慢性炎症也会引起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形成,被称为炎症性息肉。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胆囊息肉的发病呈增加趋势。其他因素:饮食不当、缺乏运动、情绪状况等因素都可能会增加患病风险。 病理学分类胆固醇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是最常见的胆囊息肉类型,占全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85%左右。常表现为多发性,也可单发,息肉一般较小且增长缓慢。目前认为胆固醇性息肉不会癌变或癌变风险非常小。炎性息肉:相对少见,为胆囊粘膜慢性炎症增生所致,常合并胆囊结石。腺瘤性息肉:相对少见,病变多为单发,增长较为迅速,存在癌变的可能。恶性肿瘤性息肉:很少见,主要是早期的胆囊癌,因为病灶小,影像…

    2021-08-11 查看详情信息
  • 【世界母乳喂养周】北京积水潭医院妇产科多种形式完成母乳喂养周科… 已有 307 人浏览

    2021年8月1日至7日是“第30个世界母乳喂养周”,这是由国际母乳喂养联盟发起的一项全球性活动,旨在鼓励全社会支持母乳喂养。今年的主题为“保护母乳喂养,共同承担责任”。在今年的主题宣传活动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发言人表示:母乳是婴幼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成功的母乳喂养需要妈妈努力,更离不开家庭、单位、社会的全面支持。按照《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开展2021年世界母乳喂养周宣传活动的通知》要求,为倡导和推进家庭、用人单位、医疗机构、政府相关部门及全社会共同承担保护母乳喂养的责任,为哺乳母亲创造支持条件,确保母乳喂养顺利实施,北京积水潭医院以母乳喂养周为契机,结合目前疫情防控工作,通过在门诊楼悬挂横幅、在妇产科门诊及病房放置母乳喂养周易拉宝的方式宣传本届母乳喂养周的主题,并在妇产科门诊及病房发放“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项措施”、“有关母乳喂养的三个技巧”、“婴幼儿科学养育”、“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等宣传资料共计180余份。 在8月6日利用“腾讯视频”平台,妇产科病房护士长张静通过形象生动的PPT,紧紧围绕“母乳…

    2021-08-09 查看详情信息
  • 科学愉快踢球 远离伤病困扰 已有 264 人浏览

    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影响范围广,球迷群体大,每到工作日傍晚或者周末,都有大量业余爱好者换好装备,走向球场,一展球技的同时以球会友。大家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地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和同事、老友交流感情。 但即使是职业运动员,在进行足球运动中,仍有相当比例出现受伤的情况,严重者还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经历相对长时间的康复训练才能重返球场。对业余爱好者来说,伤病不仅会导致身体上的疼痛不适,还可能影响工作和生活,近期也有进行足球运动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科学地进行足球运动,能降低受伤风险,尽情享受足球运动带来的愉悦感。进行足球运动需要注意什么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态。熬夜后、大量饮酒后等情况下的第二天都不适宜进行大强度的体育活动,以防出现心脏骤停等意外情况。在运动之前一定要保持足够的睡眠,同时建议在进行运动前至少半小时抵达场地,换好装备后进行适当的热身。除了牵拉和慢跑外,做几组冲刺跑,把心率提高到一定水平,有助于适应高强度的运动。 如果是到陌生的球场,要提前了解球场的状况,选择合适的球鞋。我…

    2021-08-08 查看详情信息
  • 【医患一家】急诊胃镜 镜到病除 已有 270 人浏览

    “ICU的1床病人现排柏油样便,请急会诊!”8月5日上午11点,消化科门诊的电话突然响起,ICU主任白颖急促的声音提示着病人的病情紧急,正在出诊的消化科医生陈维娜向门诊患者做了解释,迅速来到ICU病房。 患者是一名蒙古族男性,存在多发创伤、呼吸衰竭、肾衰竭,现正在做床边血滤治疗。四天前刚刚拔除气管插管,现出现黑便伴有上腹疼痛且明显。经临床评估患者病情,考虑存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需急诊内镜检查,明确诊断。消化科程远副主任医师(左二)正在ICU做急诊胃镜此刻,正在内镜室工作的程远副主任医师接到急诊内镜通知后,立刻同内镜室护士吕欣、贾娟娟推着内镜设备来到ICU。经急诊内镜检查,发现患者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通过内镜下治疗,患者病情稳定了下来,诊断明确,止血有效,医护人员紧张的心放松了很多。一周前北京出现新冠疫情,医护人员坚守岗位,一边防疫抗疫,一边积极为患者服务,体现出白衣天使的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文图丨消化科编辑丨靳晓方 于淼校对丨于淼

    2021-08-07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秋风送爽话食疗 已有 300 人浏览

    今日立秋,意味着秋天开始。天气逐渐转为早晚较凉,但白天仍热浪袭人,暑气难消。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立秋时节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时候。人们可以根据这一节气的特点,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增强免疫力强身健体之效。祛暑滋阴润燥——餐餐宜多汤羹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加大,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中医认为“秋燥伤肺”,故立秋后宜食用滋阴生津润燥类食物或药物,以抵抗秋季的气候变化。在饮食上应合理调整饮食结构,经常食用一点儿滋阴润燥的食物,能够有效防止燥邪对人侵袭,提高免疫力。日常在平衡膳食基础上,注意在三餐增加牛奶、豆浆、稀粥、绿豆羹等,三餐之间可增加果茶、藕粉、菊花茶、酸梅汤等。适量多吃蔬菜,水果,以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并起到清火解毒,增强免疫力功效。适宜的食物1、主食及豆类:大米、小米、玉米、荞麦、大麦、糯米、糙米,高粱、豆腐、豆浆、扁豆。2、蔬菜:应选择新鲜汁儿多的萝卜、黄瓜,冬瓜、南瓜、西红柿、莲藕等。3、水果:应食用眼养阴生津之品,如…

    2021-08-07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儿童心理行为发育不容忽视 已有 322 人浏览

    8月4日,由北京积水潭医院与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联合主办、北京市科委指导的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火花”系列活动(护理专场)顺利举行。活动采取线上会议模式,由北京积水潭医院科技处于洋处长主持,参会人员超过百人。关于儿童保健,很多家属都有这样的误区,认为儿童保健就是测身高、体重,听心肺,其实不然。身高体重是身体发育评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粗略地评价一个孩子的营养状况水平。除此之外,儿童心理行为发育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说身体发育是关注宝宝长得高矮、胖瘦,那心理行为发育,就是关注宝宝智商的高低以及适应能力的强弱。随着社会变革的逐渐深入,对儿童群体的冲击越来越大,学习压力、竞争压力、家庭和社会压力导致儿童行为心理问题持续上升,因此,儿童的发育行为心理保健工作应得到更进一步的重视和加强。儿童保健工作不仅仅是要消除疾病和致病因素对儿童的伤害,同时要保障并促进儿童获得体格、社会——情绪,以及认知——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评估宝宝发育行为是否异常,以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工作,除了靠临床医生丰富的工作经验,儿心量表…

    2021-08-06 查看详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