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医科普】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顽固”与神经外科的“执着” 已有 346 人浏览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P),是指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而直接造成的疼痛,其为一种慢性疼痛,多表现为静息痛、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和感觉异常等。其病因多种多样,外伤因素如臂丛、腰丛神经损伤,脊髓损伤,截肢、残肢伤等,自发因素如带状疱疹后遗症、糖尿病晚期并发症及脑血管病后遗症等,其疼痛程度剧烈,疼痛评分较高,多合并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往往导致自理能力丧失及社会能力降低,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从物理治疗、心理治疗、针灸治疗、药物治疗乃至外科手术治疗,但是各种治疗往往无效,成为了临床中的疑难杂症。随着疼痛解剖及疼痛电生理的深研究,使用神经外科手术技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方法逐步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及推广。目前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最后的有效治疗方法,其包括神经瘤切除术、脊神经后根入髓区(DREZ)切开术、脊髓电刺激术、运动皮层电刺激、脑深部电刺激术等。我院神经外科苏亦兵主任医师及史良副主任医师,借鉴国内外的手术治疗经验,自2013年以来率先开展了脊…
2021-12-23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怎样预防胰腺癌 已有 287 人浏览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因出现症状就诊时大多数已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即使是接受了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也不到10%。针对这种恶性程度高、治疗效果差的肿瘤,预防的意义尤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戒烟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结果显示,吸烟已经成为胰腺癌的首要病因。烟草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长期吸烟不仅肺癌的发生显著增加,包括胰腺癌在内的多种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也会明显增加。减少酒精摄入长期大量饮酒除了容易诱发胰腺炎以外,对于胰腺癌的发生也有促进作用。因此,建议嗜酒者戒酒,尽量减少酒精的摄入。低脂饮食已有数据显示高脂饮食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提倡采取低脂、高维生素饮食,具体来说就是少吃油腻食物,适当多吃蔬菜、粗粮。低糖低脂预防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发生胰腺癌的几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积极的低糖饮食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也有利于预防胰腺癌。积极治疗胰管结石胰管结石长期存在会引起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或导致慢性胰腺炎,引起胰腺癌的发病率增加。胰管结石本身反复刺激胰管上皮也容易诱发癌变。因此…
2021-11-05 查看详情信息 -
【世界男性健康日】前列腺炎与男“性”健康 已有 283 人浏览
健康中国共同守护 男性健康科普先行 为促进社会关注男性,让男性享有生殖健康的权利,世界卫生组织决定每年的10月28日为"世界男性健康日"。中国从2000年开始,每年10月28日开展"男性健康日"宣传活动。21世纪男科疾病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并已成为威胁男性健康的第三大疾病。今年 “男性健康日”的活动主题是“健康中国共同守护,男性健康科普先行”。今天咱们就谈谈男性最常见的,也是常被关注的健康问题——男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在病原体或/和某些非感染因素作用下,患者出现以骨盆区域疼痛或不适、排尿异常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之一。 前列腺炎的发病诱因前列腺炎患者占泌尿外科门诊患者的8%~25%,约50%以上的男性在一生中的某个时期会受到前列腺炎的影响,大部分前列腺炎症状轻微,部分前列腺炎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公共卫生事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前列腺炎可以影响各个年龄段的成年男性。50岁以下的成年男性患病率较高。我国15-60岁男性报告前列腺炎症的比例为8.4%。此外,前列腺炎发病也可能与季节、饮…
2021-10-28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怎样筛查肝癌 已有 272 人浏览
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12月发布了全球最新癌症数据,原发性肝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6位,新增90.6万例;死亡率居第3位,共计83万例,其中中国占42.5%。来自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肝癌发病人数位居全部癌种的第四位,而肝癌导致的死亡人数高居第二位。原发性肝癌发病隐匿,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往往发现时已进展到晚期,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机,因此预后较差。为了尽早发现肝癌,争取获得根治性治疗的宝贵时机,有必要识别肝癌的易患人群,加强筛查。由于我国绝大多数原发性肝癌为肝细胞癌,我们这里只讨论肝细胞癌。根据《原发性肝癌二级预防共识(2021年版)》的推荐意见,肝细胞癌的易感人群可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四个层级。肝细胞癌危险因素分层低危人群:年龄<30岁,各种原因所致慢性肝病的早期及稳定期,无明显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型肝炎免疫控制期、单纯性脂肪肝及Gilbert综合征、Dubin-Johnson综合征、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等良性遗传代谢性肝病患者。中危人群:年龄>30岁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无肝癌家族史,无…
2021-10-27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保胆取息肉手术,是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吗 已有 369 人浏览
胆囊息肉是常见的胆囊疾病,少数存在癌变风险。对于存在治疗指征的胆囊息肉患者,绝大多数指南和专家共识推荐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治疗。很多患者在发现胆囊息肉以后会担心日后的癌变问题,希望尽早去除息肉,但不想切除胆囊,确实也有一些医院在宣传并开展保胆取息肉的手术,宣称这是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 但是,保胆取息肉手术真的是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吗?如果是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为什么没有被大多数专家认可呢?今天,我就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01.关于手术的必要性小的胆囊息肉是没必要做手术的,尤其是息肉没有达到1cm者,对胆囊功能的影响很小,发生癌变的概率也很低,是没有必要处理的。02.关于手术风险 直径超过1cm的息肉存在胆囊癌的可能,是需要手术治疗的。如果保胆取的息肉已经癌变,取的时候存在导致肿瘤腹腔内种植的风险。 超声显示的单发息肉,术后病理提示存在癌变 03.关于胆囊功能 胆囊息肉患者切除胆囊后确实存在进食油腻食物后消化不良的问题,但这种情况大多会随着时间延长而改善。保胆取息肉手术创伤对胆囊功能也会造成不同程度影响…
2021-09-14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发现胆囊腺肌症怎么办? 已有 580 人浏览
胆囊腺肌症又称胆囊腺肌增生症或胆囊腺肌瘤,有文献将其归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一种特殊类型,但其影像检查和病理形态具有非常特征性的表现,与其它胆囊息肉样病变具有明显差别。发病情况胆囊腺肌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50岁以上的女性较为多见,文献报道的发病率为2.5-5% ,占全部胆囊切除术者的1–9%,我们回顾性分析6336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信息发现病理证实的胆囊腺肌症有205例,占全部患者的3.2%,平均发病年龄为57岁,女性患者占56.5%。分型根据病变的发现部位和范围,胆囊腺肌症可分为三型:局限型最常见,主要表现为胆囊壁局灶性增厚,多见于胆囊底部;节段型多位于胆囊体部,形成一个环形狭窄环,导致分隔胆囊的形成,近端囊腔内的胆汁易淤滞形成结石;弥漫型较少见,整个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发病原因胆囊腺肌症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的病因包括:远端胆道狭窄或神经源性功能障碍,胚胎期胆囊芽发育不全,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胰胆管汇合异常,雌激素等。病理表现胆囊上皮和肌层过度增生,黏膜上皮陷入肌层形成胆囊壁内憩室,即罗-阿氏窦(RAS),胆汁可…
2021-08-30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发现皮肤黄、眼黄、小便黄怎么办? 已有 259 人浏览
近日来北京积水潭医院普外科接连收治了多个“小便像酱油一样,眼睛黄,皮肤黄”的患者。虽然他们的表现很相似,都是黄疸患者,但是病因确不相同,治疗方法也差别很大。今天我们就借着这几个病例向大家介绍一下黄疸患者该怎么诊治 病例一 76岁的赵大爷是一名退休的老中医,住院1周前无意中发现自己的小便非常黄,同时还出现了皮肤瘙痒,家人也发现老赵的皮肤颜色变暗了,白眼球也黄了,住院后检查发现是胆管末端堵住了,接受了根治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胆管癌。老赵术后恢复的很顺利,小便、皮肤和巩膜都恢复了正常,身上也不痒了。 黄疸患者发黄的皮肤和因瘙痒导致的抓痕病例二 43岁的王先生是一名从事销售工作的职员,最近1个月反复“胃痛”,因为工作忙都是自己吃药对付。近3天发现小便像酱油一样,白眼球也有点发黄了,到医院检查发现胆管里面有一颗1cm大小的石头,胆囊也存在多发结石。我们给他做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管切开取石手术,术后很快尿色就正常了,肚子也没再疼。 胆管结石患者核磁检查提示胆管末端存在结石 病例三37岁的赵女士是一…
2021-08-25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体检发现胆囊息肉怎么办? 已有 370 人浏览
胆囊息肉又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是胆囊壁向囊腔内呈息肉样突起或隆起的一类病变。文献报道普通人群胆囊息肉的患病率为1-9%。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腹部超声时发现,少数可出现上腹疼痛、消化不良等不适。大多数胆囊息肉不需要治疗,少数癌变风险较高的需要手术治疗。病因胆固醇代谢不良:胆固醇代谢缺陷被认为是胆囊息肉的可能原因之一。慢性炎症:慢性炎症也会引起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形成,被称为炎症性息肉。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胆囊息肉的发病呈增加趋势。其他因素:饮食不当、缺乏运动、情绪状况等因素都可能会增加患病风险。 病理学分类胆固醇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是最常见的胆囊息肉类型,占全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85%左右。常表现为多发性,也可单发,息肉一般较小且增长缓慢。目前认为胆固醇性息肉不会癌变或癌变风险非常小。炎性息肉:相对少见,为胆囊粘膜慢性炎症增生所致,常合并胆囊结石。腺瘤性息肉:相对少见,病变多为单发,增长较为迅速,存在癌变的可能。恶性肿瘤性息肉:很少见,主要是早期的胆囊癌,因为病灶小,影像…
2021-08-11 查看详情信息 -
多学科联合内镜微创治疗“异位的胆结石” 已有 331 人浏览
不久前,74岁的老人吕某急匆匆来到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普通外科急诊就诊。患者多日不能进食、上腹剧烈疼痛难忍、呕吐,经腹部CT检查,医生初步诊断为临床中少见的一种疾病,胆囊结石继发胆囊十二指肠瘘,且合并十二指肠急性梗阻。胆囊十二指肠瘘是临床中一种少见的胆囊结石的并发症,因胆囊较大结石长期压迫胆囊底部,导致胆囊底与相邻的十二指肠球部穿透,较大的胆囊结石很容易落入十二指肠及小肠导致急性完全肠梗阻,由于累及十二指肠,手术复杂且难度较大。 胆囊结石导致胆囊十二指肠瘘示意图鉴于病情复杂,患者已经极度虚弱,普外科医生及时将患者收入病房,经胃镜检查很快确诊,坠入十二指肠的球部近3cm的“又大又坚硬”结石成了“烫手的山芋”。 胃镜下“进退两难”的胆结石(十二指肠球部) 患者高龄、合并内科多种疾病、长期消耗营养不良,已经基本无法耐受开腹手术,普外科高鹏骥主任医师、徐奇奇主治医师为患者制定了胃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的治疗方案。徐奇奇主治医师作为术者,在泌尿外科李贵忠主任医师、刘振华主治医师,麻醉科李玉锦主治医师多位医师和多…
2021-08-04 查看详情信息 -
【积医科普】无症状的胆囊结石需要治疗吗? 已有 510 人浏览
胆囊结石是常见病、多发病,在普通人群中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长,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随着体检的普及,体检时超声发现胆囊结石是很常见的事。对于这些体检发现的无症状胆囊结石,并非都需要治疗,需要根据结石的数量、大小、胆囊壁的厚度、是否合并息肉或腺肌症以及有无其他伴随疾病区别对待。什么样的胆囊结石需要手术治疗?发生过胆囊炎或胆绞痛的患者是需要手术切除胆囊的。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存在下述情况时,建议手术切除胆囊:结石充满胆囊导致胆囊液性暗区消失,失去功能。胆囊结石伴胆囊壁增厚超过5mm。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合并息肉且息肉大于5mm。胆囊结石压迫肝总管或胆总管。有不明原因的急性胰腺炎病史合并胆囊结石者。结石超过3cm者。结石病史10年以上或女性结石患者超过65岁者。合并糖尿病或冠心病的胆囊结石患者。 不需要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可以用药物治疗吗?对于没有上述手术指征的患者,建议定期复查,如果有用药治疗的意愿,特别是结石小于1cm且没有钙化者,可以尝试服用熊去氧胆酸、复方阿嗪米特和…
2021-08-04 查看详情信息 -
【医患一家】减重代谢手术后3个月,她变了…… 已有 281 人浏览
小雅的减重之路时间过得好快,小雅(化名)接受减重代谢手术已经3个多月了,又到了复查的时候。当她走进病房的那一刻,所有护理过她的护士以及护工师傅,几乎都惊呆了。这是之前那个胖胖的小雅吗?好像脱胎换骨一样,脸盘瘦了一圈,大肚腩不见了,原来脖子上的黑色棘皮也基本褪去了,皮肤变白了,整个人的气质明显提升,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3个月前,小雅是一个体重216.7斤,腰围113cm的胖女孩,曾被诊断:代谢综合征、高脂血症、重度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高胰岛素血症、高尿酸血症、黑棘皮症。她每天拖着沉重的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工作精力不足,每天昏昏沉沉,人际关系及自信心受到极大影响。减重代谢手术的出现,给她带来了希望。当她意识到自身健康状况必需得改变的时候,她毅然选择了手术治疗,这也成为了她改变自己,实现蜕变的关键一步。复查结果让她很激动。3个月来,她已经甩掉近50斤赘肉,腰围减了15cm。“血脂正常了,空腹胰岛素和糖化血红蛋白正常了,尿酸下降了,脂肪肝减轻了,睡觉不打呼噜了,脖子和腋窝的黑棘皮症改善了,皮肤变白…
2021-08-02 查看详情信息 -
【医患一家】减重代谢手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已有 298 人浏览
2021年7月13日,北京积水潭医院普外科在麻醉科及手术室的通力合作下,为一名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重度肥胖患者成功实施了减重代谢手术。 术前MDT多学科讨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通常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或闭经、不排卵、卵巢多囊样改变、高雄激素血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多毛症等,可导致不孕不育,多合并代谢紊乱及肥胖症,严重困扰女性健康。目前,大量研究表明,减重代谢手术能够有效控制体重,改善PCOS症状。3年前,小雪(化名)发现自己体重逐渐增加,最高体重曾达240斤,腰围122cm,BMI超过40kg/m2,同时伴有月经失调、内分泌紊乱等问题。曾多次尝试控制饮食、运动等减肥方式,效果不佳,且体重会迅速反弹。为寻求帮助,小雪就诊于我院肥胖与糖尿病外科专病门诊。普外科副主任毕敬涛对小雪进行了详细的询问病史和评估,发现小雪患有重度肥胖、代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多种代谢相关疾病,符合代谢手术的适应症,予安排住院治疗。手术前,普外科柏楠主任及郑志学、刘亚奇主治医师组织MDT多学科讨论,完善术前准备,排除手术…
2021-07-14 查看详情信息 -
【全国爱肝日】爱护肝脏,拥抱健康生活 已有 275 人浏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悄然改变,超重和肥胖人群正在逐年增加,肥胖已经成为一种威胁着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如今,全世界约有1/3的人超重或肥胖,中国人的肥胖和超重人群已经跃居全球第一位。国内外研究证实,肥胖是许多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慢性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不育、关节炎、抑郁症等等,还与多种癌症如乳腺癌,结肠癌等相关,肥胖也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受到巨大影响。肥胖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需要科学指导的过程,改变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药物治疗都是治疗的一部分,但许多肥胖患者难以坚持长久,减重失败、复胖也不少见,因此越来越多的重度肥胖症患者选择减重代谢手术。减重代谢手术是目前治疗肥胖症患者唯一长期有效的治疗措施,特别是对于合并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不仅体重得到了控制,而且糖尿病也会缓解甚至治愈。减重与代谢手术并不复杂,目前绝大多数都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只需要在腹部穿刺几个小孔就能完成手术,手术创伤…
2021-03-18 查看详情信息 -
【科普创新月】得了泌尿系结石,该用哪种微创治疗方法? 已有 275 人浏览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中占首位。我国也是全世界泌尿系结石高发地区之一,据最新统计,全国的平均发病率接近5%,也就是说,每20个人就会有1人会患有泌尿系结石。而在南方某些省份发病率更是高达11%。泌尿系结石是一个总称,实际上在临床中会根据结石在泌尿系中所处的部位进行更加详细的命名,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其中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统称为上尿路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统称为下尿路结石。不同部位的结石引起的症状也不同,例如输尿管结石主要表现为剧烈的疼痛和血尿,膀胱结石主要表现为排尿中断,尿道结石则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当然,也有很多结石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是在体检中被发现的。但实际上这些没有症状的结石绝大部分最终都会表现出症状来。泌尿系结石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首先是引起尿路梗阻,尿液引流不畅,特别是上尿路结石,引起肾积水,损害肾脏功能,严重的可以导致急性或慢性的肾功能衰竭。尿路梗阻引起的尿液滞留又容易导致严重的尿路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另外,由于结石在局部的…
2020-10-23 查看详情信息 -
已经失去的肢体出现了莫名的疼痛时怎么办? 已有 247 人浏览
已经失去的肢体出现了莫名的疼痛时怎么办?——臂丛神经损伤后幻肢痛、截肢后幻肢痛及脊髓损伤后幻肢痛的最新治疗方法 臂丛神经损伤后、截肢后及脊髓损伤后很多患者会莫名的感到已经消失的肢体仍然存在,部分患者会深刻的感受着莫名肢体的疼痛,这种疼痛往往难以忍受,不易言表,到底这种奇怪的感觉从何而来?如何治疗? 这种莫名的感觉称为幻肢感,它不是虚无缥缈的臆想,而是真真正正存在在每个人神经系统里的真实感受,而幻肢的疼痛痛又称肢幻觉痛,系指患者感到被切断的不存在的肢体仍在,且在不存在的肢体部分发生的疼痛。其病因多种多样,臂丛神经损伤、脊髓损伤、截肢、离断伤等均为常见病因。疼痛多在断肢的远端出现,疼痛程度剧烈,疼痛评分多在8分以上,多合并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对患者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幻肢痛患者中45%日常活动受到影响,33.5%工作能力受到影响,18%工作能力丧失。43%社会能力降低.82%存在严重程度不等的失眠现象。幻肢痛各种药物治疗往往无效,以往缺乏有效疗法,成为了临床中的疑难杂症。 近年来,随着功能神经外科对于疼痛的认识和…
2013-11-19 查看详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