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成立于1956年,是以骨科、烧伤科为重点学科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相继成为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清华大学临床教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第七临床医学院,牵头建设首都医科大学骨科学院、烧伤与创面修复学系。1959年成立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2002年成为北京市创伤烧伤抢救中心。医院拥有骨科、手外科、烧伤科、运动医学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7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十四五”期间,先后获批骨科手术机器人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设单位,入选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第一批项目储备库,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输出医院,建设贵州、聊城、郑州三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医院,2022年获批成为国家骨科医学中心,2023年获批成为北京市骨科专业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委员单位,2024年获批北京市医学创新和成果转化改革试点。一、基本情况医院现有新街口、回龙观、新龙泽三个院区,正在建设回龙观二期工程计划于2024年底开业试运行。医院设有48个临床科室、18个医技科室和25个行政职能处室。… 详细介绍>>
北京积水潭医院召开2024年度中层干部及党支部书记述职会详细介绍>>
温馨提示 | 2025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春节工作安排详细介绍>>
血栓与止血临床应用能力提升项目启动会暨第一期培训班成功召开详细介绍>>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1月10日总务处组织了一场特别的观影活动,全体党员及部分职工共同观看了爱国主义题材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聚焦于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详细介绍>>
北京积水潭医院团委举办寒假志愿者培训会详细介绍>>
序号合作项目名称合作机构情况合作方式合作时间合作主要内容是否增挂合作名称其他需要说明机构全称地址是/否增挂具体名称及… 详细介绍>>
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西楼办理住院流程来了 详细介绍>>
为进一步满足广大患者的就医需求,北京积水潭医院上线支付宝小程序。患者可通过支付宝小程序进行预约挂号、诊间缴费、医保移… 详细介绍>>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影响身体包括骨骼、肌肉、关节和皮肤在内的多个部位。当这种疾病影响骨骼时,… 详细介绍>>
大虾、螃蟹、生蚝……又到了大快朵颐的季节。海鲜虽然肥美清甜,含有丰富蛋白质,但是享受美味的同时,大家也需要留心细菌感染… 详细介绍>>
什么是带状疱疹带状疱疹,中医里又有“蛇串疮”、“缠腰火丹”或“火带疮”的称法,本质上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详细介绍>>
北京积水潭医院院训:精诚、精艺、精心 详细介绍>>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1月10日总务处组织了一场特别的观影活动,全体党员及部分职工共同观看了… 详细介绍>>
提升履职能力 防范廉洁风险——北京积水潭医院纪委召开党支部纪检委员座谈会 详细介绍>>
2024年11月18日,《认知障碍疾病数字疗法产品研发及示范应用——骨科综合数字疗法产品研发及临床验证》项目和《骨科患者围手术… 详细介绍>>
学术交流 | 昌平区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成功举办2024年第九期医学检验质量培训会 详细介绍>>
积医荣誉 | 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研究成果获第十七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论文评比大赛三等奖 详细介绍>>
尊敬的患者和家属:您好!为了有效维护您的合法权益,现依据《医疗机构投诉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对于投诉处理的相关流程及内容告知如下:… 详细介绍>>
2024年8月5日,北京积水潭医院2024年新职工入职欢迎会在新龙泽院区澍寰报告厅举行。院党委书记李玉梅,院长蒋协远,党委副书记吴缦莉,党委… 详细介绍>>
截至目前,我院共有15项相关技术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备案,具体名称如下:1、同种异体运动系统结构性组织移植技术2、肿瘤消融治疗技术3… 详细介绍>>
点击下载查阅——2024年中国核心期刊目录(社会科学卷).pdf 详细介绍>>
新闻报道
媒体聚焦
热点回应
通知信息
公示信息
健康大讲堂
专题建设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栏
北京积水潭医院援几内亚医疗队专题
党日活动
医疗服务
有感随笔
光影艺术
生命与医学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学习十九大报告专题
最新动态
脊柱外科学术会议
论坛信息
论坛动态
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
医改动态
医改问答
学习资料
图解医改
光荣榜
《向职业精神敬礼》专题
党的群众路线
医药分开 深化医改
三好一满意专题
宣传材料
活动动态
创先争优纪念建党九十周年
支部篇
历史荣誉篇
无烟医院专题
控烟展板
控烟知识
烧伤科成立50周年
致辞贺词
历史回顾
人物风采
科教研防
今日烧伤科
庆典精彩瞬间
医疗技术动态
医疗技术
学术会议
党建工作专题
积水潭60周年庆
院庆概况
院庆动态
院庆图片
院庆视频
先天性手部畸形治疗中心
关于我们
常见疾病
教育及培训
联系我们
2018积水潭论坛会议
第十八届国际计算机辅助骨科学术大会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医疗服务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
北京积水潭医院65周年庆
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工程专题
专题动态
北京积水潭医院庆祝建党百年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
我讲党史·说院史
我为群众办实事专栏
光荣在党50年
党史回眸
党史·医者仁心
示范性研究型病房
2022积水潭论坛会议
北京积水潭医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
理论学习
主题党日“亮”起来
人民至上
医“声”向党
医学动态
近日, 教育党支部开展了以“学习北京冬奥精神,激发爱国情怀”为主题的党课活动,邀请北京积水潭医院科技处副处长、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副医疗官韦祎副主任医师作为分享嘉宾,讲述在北京冬奥、冬残奥会期间的工作生活。教育处党支部不仅组织支部内党员和职工积极参与,还邀请我院学生党支部、学生团支部成员共同学习。分享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共80余人参与了此次活动。 韦祎副处长讲述了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备期间,以北京积水潭医院为核心,滑雪医生、场地医疗站、救护车/直升机转运系统共同组建了国内第一支高山滑雪医疗救援团队,经历了医生的选拔培训、医疗站建设从无到有、救护车/直升机转运的无数次演练配合,在赛事期间面对参赛国家多、医疗保障任务重、环境寒冷、新冠疫情防疫任务重、人员短缺、医疗负荷超出预期等各种困难,全体队员迎难而上,展示出了高水准的医疗素质和奉献精神,出色的工作得到冬奥组委国际医疗官的高度认可,圆满地完成了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医疗保障任务。 奥运期间两个多月的闭环管理,所有工作人员早起晚归,工作…
内一分会 付晨《全神贯注》 行政分会 《暖心服务》 骨肿瘤分会 白华《为隔离患者置PICC》 行政分会 林则《窗》 手麻分会 丁爽《组装手术床》 器械联合分会 高枫《灯火通明》 行政分会 于淼《心里有爱 眼中有光》 内二分会 王艳霞《用心守候》 骨肿瘤分会 杨柳《温暖》 编辑丨靳晓方 于淼
神经外科/智能骨科研究型病房,即西一病区,在院领导及相关兄弟部门的关怀支持下,经过紧张的筹备工作,于近期正式启用。 神经外科/智能骨科研究型病房的第一次交班会神经外科2002年成立之初,适逢北京积水潭医院全国创伤烧伤抢救中心成立,奠定了神经外科以颅脑创伤为重点的学科发展方向。伴随着医院20年的迅猛发展,神经外科前赴后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20年来由小到大、由弱及强,在医疗、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均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绩。作为危重创伤多学科救治团队重要成员之一,神经外科在西一病区将拥有病床22张,其中重症监护病房3张,配备了颅内压监测、亚低温治疗、脑电生理监测、脑血流量监测及脑动脉氧分压监测等多种监护设备,医师团队由最初3人,发展至10人,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4人,在读博士2人。依托北京积水潭医院的优势,神经外科除了延续重型颅脑损伤、多发复合伤和脊髓损伤等原有特色以外,椎管脊髓肿瘤,Chiari畸形,脊髓空洞、颅颈交届区病变、骶管囊肿等外科治疗,逐渐成为神经外科的学科核心,而功能神经外科,包括顽固性疼痛、脊髓电刺激治疗…
编者按腰骶丛神经损伤的诊治是骨科领域公认的难题,至今仍然困扰着无数专家学者。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王树锋主任医师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不断研究、探索腰骶丛神经损伤的诊治难题,最终形成了该领域的“积水潭”经验和治疗模式,获得了国际、国内同行的认可,并成立周围神经外科治疗中心,在这一领域继续深耕不辍。今天,小编将王树锋主任的故事整理为三篇文章进行连载,大家一起来了解感受一位医学专家的心路历程。医者名片 国内著名手外科专家王树锋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人选、 北京市十百千卫生人才工程前十位,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4年入选国际臂丛神经班讲师。擅长:臂丛神经、产瘫、腰骶丛及周围神经损伤功能重建。揭开腰骶丛神经损伤的神秘面纱(二)峰回路转——将准确诊断的难题各个击破研究腰骶丛神经损伤诊断过程中碰到的第二个难题:物理查体及影像检查已确定骶丛神经完全损伤的患者,查体时却发现患肢…
7月1日早上8点,智能骨科病房主任王军强及其团队、神经外科主任苏亦兵及全体神经外科医生准时到达西一病区,最后校验病区开始收治患者的条件。两位主任着重强调开科当天转运及收治患者严守安全底线,绝对保证患者安全。随着主任对大家进行具体工作分配后,西一病房全部医务人员开始有序进行各自负责的工作。 忙碌的西一医务人员主管医生负责提前与家属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责任护士在转运过程中责任到人;仪器设备、患者病历等重要物品均安排专人负责。上午9点20分经过神经外科医务人员1小时的努力,17名患者其中包括3名重症患者全部安全转运至西一病区。上午10点急诊通知神经外科需收治一名高处坠落伤患者,全身多发创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情绪躁动。经主管医生协调,紧急调配出重症监护床一张,收治患者入院。11点,患者收治完毕。下午4点智能骨科研究型病房通知准备12张床位,急诊病人等待核酸结果后入院。晚上8点,急诊电话需要接4名患者入院,夜班护士开始收治患者。由于是病房启用的第一天,大批量收治急诊患者,护士长、辅助班护士等白班护士姐妹…
小儿骨分会 彭琳琳《护士妈妈》 行政分会 梁学亚《为您服务》 急诊分会 李颖《日与夜》 行政分会 靳晓方《手心的“太阳”》 器械联合分会 郝祎《对话——积水潭的老一辈建设者来新龙泽院区参观指导》 中医分会 王霞《曲面之美》 行政分会 陈梓凡《沟通》 内二分会 王艳霞《用心守候》 编辑丨靳晓方 于淼
在庆祝党的第101个生日之际,创伤骨科智能研究型病房在新街口院区西一病区并正式运营。西一病区新增正式床位10张,为智能骨科与神经外科共同使用,同一护理团队共同承担两科护理工作。 我院基于骨科手术机器人研发与临床应用的智能骨科研究,在北京市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医院为了更好地推动骨科机器人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普及推广骨科机器人微创手术技术,提升骨科手术的精准化、微创化、智能化水平,于2021年10月8日在创伤骨科组建智能骨科研究型病房。随后,智能骨科病房参与申报骨科手术机器人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并获得北京市发改委批准立项。该工程研究中心定位于突破骨科手术机器人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等瓶颈制约,提高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临床需求引领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引领行业发展,提升精准医疗服务,提升我国医疗高科技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工程研究中心筹备期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助力智能骨科研究型病房建设,病房运营8个月以来,开展机器人辅助手术171例,开发新术式16种,并协助研发手术相关软硬件工具,申报多个国家级省…
编者按腰骶丛神经损伤的诊治是骨科领域公认的难题,至今仍然困扰着无数专家学者。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王树锋主任医师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不断研究、探索腰骶丛神经损伤的诊治难题,最终形成了该领域的“积水潭”经验和治疗模式,获得了国际、国内同行的认可,并成立周围神经外科治疗中心,在这一领域继续深耕不辍。今天,小编将王树锋主任的故事整理为三篇文章进行连载,大家一起来了解感受一位医学专家的心路历程。医者名片 国内著名手外科专家王树锋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人选、 北京市十百千卫生人才工程前十位,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4年入选国际臂丛神经班讲师。擅长:臂丛神经、产瘫、腰骶丛及周围神经损伤功能重建。揭开腰骶丛神经损伤的神秘面纱(一)经过近二十余年的快速发展,骨科亚专业的划分越来越“专”,随之而来的技术进步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目前,骨科领域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已所剩无几,如果要说…
肺部肿瘤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生率越来越高,对于气管或者支气管内的肿瘤治疗,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近日,我院新龙泽院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了一名老年男性患者,该患者在半年前于外院诊断肺鳞癌,肿瘤生长迅速。近1个月来患者出现喘憋加重,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入院后在积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了床旁支气管镜的检查,在镜下发现患者气管上段有肿瘤向管腔内生长,几乎阻塞了80%的管腔,远端大量的脓性痰液。在科室的查房讨论中,考虑肿瘤阻塞气道容易导致患者窒息,目前的方案是积极气管镜吸痰和抗感染治疗,择期选择内镜下冻融冻切清除肿瘤,开放气道,缓解病人呼吸困难的症状。同时,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主导下,胸外科、麻醉科、ICU进行了多学科讨论,详细地制定了手术治疗方案,尽可能地规避手术风险。 术前查房讨论手术方案手术当天,在麻醉科、内镜中心的共同协作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患者进行了内镜下冻融冻切治疗。由于患者的基础条件很差,术中发生意外的机率很大。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操作过程顺利,最终把气道内的肿瘤大…
为促进医院药学专业水平发展、提高药师的药学服务水平,正值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100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1周年之际,7月4日,北京积水潭医院药剂科党支部联合团支部共同举办了青年药师专业技能知识竞赛。 本次知识竞赛的参赛选手主要为科内青年药师,他们大都刚刚从学校步入工作岗位,是夯实基础知识、培养专业能力的最佳时期。此次竞赛共分为三个小组,每组由一名组长带队,六名参赛选手组成。全程一共分为两个环节,必答题与抢答题,分别由科内三位经验丰富的药师作为大赛评委进行打分。 必答题环节主要涉及院内常用药物的基本药学知识,包括药理作用分类等,所有参赛人员仪表得体、自信稳重、回答流利自如。抢答题环节难度有所提升,不再是考察单一的药品作用,而是对不合理处方分析能力的考察。药师,作为临床合理用药的关键守门人,处方审核,是每一位药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此环节战况更加精彩激烈,3支参赛队伍尽全力比拼,让现场气氛瞬间点燃,选手们拼手速、比知识,运用平日里工作岗位上积累的经验,联系基础理论知识,将每一个问题处方都分析的全面…
董秀丽女,汉族,1966年8月出生,199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积水潭医院护理联合党支部书记、护理部副主任,副主任护师。董秀丽同志严谨敬业、真抓实干,始终保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反省不足、谋求进步。从事党务工作的四年来,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深知加强党的建设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在党史学习教育、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等党建工作中,始终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扎实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注重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让基层党员找到自己要干什么事、重点做哪些事,正确处理好基础工作与重点工作的关系,党建工作基础得到不断夯实,得到了各级领导及党员群众的一致认可和称赞。为加强与一线抗疫护理人员的沟通,及时迅速解决实际需求,组织建立工作交流群,主动询问、耐心了解,做好外派隔离点护理人员的心理疏导,鼓励外派党员亮身份、当先锋,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并代表护理部与医务部一同慰问承担隔离点、流调任务的医务人员,了解大家工作、生活的实际困难,协调解决,将医院是大家坚强后盾的精神传递…
新龙泽 新速度 新发展 新高度还记得那是开业的第一天,一位患者满怀欣喜地来到门诊药房窗口,在接受完药师仔细而耐心的药学服务后,一边往袋子里装药一边乐呵呵地对窗口药师说:“你们积水潭开业了,我这个老病号来这里取药可方便多了,看看这环境这设备这服务,新医院就是好!”在场的每一位药师听后都难掩喜悦与自豪,是呀!这就是新龙泽!一年间汗水浇灌成长,努力带来收获,坚持创造新高! 106天,在各级领导、院党委以及科室主任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全体积医人的付出和坚守下,新院区克服人员少、工期紧、任务重的局面,顺利完成了新院区内部装修改造,设备安装调试,人员招聘培训等工作,新龙泽院区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速度,及时的投入使用,不仅出色完成非首都功能疏解任务,更及时将优质医疗资源造福“回天”居民。药学部从现场筹划到施工改造,从调试磨合到顺利运行,始终秉承标准化、现代化、自动化的药房设计理念,打造智慧化药房。从设计之初,高标准严要求,反复讨论,仔细遴选,将自动化设备更好地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将现代化技术带来的便利、高效、精准转化…
播芳蕤之馥馥发青条之森森植物之美在花在果在根在叶更在于它与生俱来的善性与自然的和谐与人类的息息相关新街口院区教学楼正门北侧,一株藤蔓业已爬过二楼的窗子,几朵纯白清澈的花朵散落在碧绿的藤蔓间。走近细看花是单生,花萼筒圆筒状,裂片披针形,花冠白色,裂片两侧的丝状流苏像卷曲而柔嫩的蕾丝边儿。茎上有卷须,叶子也是典型的葫芦科巴掌形,3-5浅裂至中裂,有的不分裂而仅有不等大的粗齿。没错了,是栝蒌!能在医院看到它着实让我欣喜。 瓜蒌作为治疗胸痹的要药,最早是以栝蒌根载于《神农本草经》的,列为中品,以果实入药首载于《名医别录》,在唐代的《备急千金药方》、《日华子本草》中开始出现了栝蒌仁、栝蒌子,宋代的《太平圣惠方》有了栝蒌皮入药的记载。栝蒌在历代本草、植物志和书籍中又称地楼、果裸、野西瓜、天瓜、泽姑、黄瓜、苦瓜、吊瓜,《针灸甲乙经》始载为 “瓜蒌”,而今栝楼一词多作为瓜蒌的原植物名称,瓜蒌则作为药材及饮片名称。 《中国药典》记载瓜蒌植物来源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kirilowii Maxim. 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
为促进护理学科发展、推进护理人才培养、提升护理科研学术水平,打造具有积水潭特色的护理品牌,7月1日,在科技处的组织下,护理学科建设交流会在新街口院区行政楼会议室顺利召开,新龙泽院区与回龙观院区护理人员线上同步参会。院长蒋协远、副院长于洋、科技处副处长韦祎、护理部主任鲁雪梅出席会议,护理科研小组成员、部分护士长、科技处成员及方法学平台老师们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科技处副处长韦祎主持。于洋副院长首先介绍了此次会议的背景,我院护理在中国医院科技量值学科排名中进步显著,对护理人员做出的努力给予了肯定。于洋副院长指出,我院护理人员队伍庞大,护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与医院发展息息相关,希望明确目标和科研方向,通过2-3年的持续发力,在十四五期间取得突破性进展。鲁雪梅主任对近年来护理学科的发展进行总结,尽管我院护理科研基础相对薄弱,但护理人员仍不断努力并有相应成果产出,后期将不断加强学习,提升专业水平,结合各自专业领域提升护理学科专业素养。 韦祎副处长对学科科技量值评价标准进行详细解读,并介绍了我院护理科研课题、…
护理联合党支部 护理联合党支部有正式党员17名,下设两个党小组,下辖护理部、团委、消毒供应中心三个科室,支部所辖科室共158名职工。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护理联合党支部始终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共同推进。2021年11月护理联合党支部按要求完成换届工作,产生新一届支委班子,董秀丽任党支部书记,佟明笑、郝艳丽任支部委员。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支部坚决落实疫情防控工作,高效完成医院交办的各项急难险重任务、完成中高危地区排查、外派核酸采集、派驻隔离点、支援地坛医院、疫苗注射等工作。同时,联合内科、急诊、团委共同组织“我为群众办实事,健康科普、急救知识进社区”等活动,为社区居民讲解糖尿病、高血压、血栓预防、慢性伤口等知识;实操演练培训心肺复苏技术、AED等急救技能。通过系列活动,深入党建品牌创建,加深党员以身作则、热心服务意识,以群众需求校正服务内容,真正做到“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获得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支部积极组织党员开展主题党日、党课学习等活动,采取自学、集中学习、党员讨论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坚持…
第一届昌平区重症医学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工作会议医疗质量控制是学科规范化建设永恒的主题,是临床工作的根本保证,是学科发展和进步的基石,医疗质量是学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必然要求。重症医学是一门主要研究危及患者生命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和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的发病机制、诊断、监测以及治疗问题的临床学科,其核心技术为脏器功能监测和脏器支持。近年,我国的重症医学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规模扩大,从业人员增加,学科服务能力提升,但重症患者病情复杂,治疗时间紧迫,侵入性操作多等众多因素,也导致了在临床工作中出现医疗差错或不良事件的概率较高,因此,质量控制在重症医学的发展中显得尤其重要。 在重症医学科快速进步和发展的背景下,北京市昌平区重症医学质控中心于2021年末成立,由北京积水潭重症医学科作为牵头单位,昌平区8家医院重症医学科组成,北京积水潭医院重症医学科白颖担任中心主任委员,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重症医学科周华担任副主任委员,北京积水潭医院王郝、张柳、北京清…
2022年7月4日,北京积水潭医院肾内科在新龙泽院区开设“肾性骨病”专病门诊,为“肾性骨病”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 当前我国慢性肾脏病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慢性肾脏病带来的危害远非肾脏功能衰竭一种,从血清肌酐高出正常上限(估测为慢性肾脏病3期)开始,就会造成包括心血管疾病、贫血、骨病等一系列并发症,其中肾性骨病又称“肾性骨营养不良”,近年来纳入“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代谢异常(CKD-MBD)”的范畴。肾性骨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骨软化、骨硬化、纤维囊性骨炎、骨质疏松、转移性钙化等,一旦发生肾性骨病,患者会面临肌力下降、易跌倒、脆性骨折、血管钙化、皮肤瘙痒等一系列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并发症。 肾性骨病该门诊由肾内科张东亮主任医师每周一上午在新龙泽院区出诊。张东亮主任医师常年从事慢性肾脏病一体化诊疗的临床工作,对肾性骨病开展20多年的研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国际前沿的诊疗技术,他致力于为慢性肾脏病患者解除病痛、保护肾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出诊信息出诊专家:肾内科 张东亮(主任医师)出诊时间:每周一(法定节…
不负历史 不负韶华我院新龙泽院区自运行以来,全体门诊护理人员秉持“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初心使命,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在院党委及门诊部领导的带领下,迎难而上、坚守岗位、履职尽责,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日常门诊护理工作,展现了“精诚、精艺、精心”的院训精神,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强化战时意识,组织领导坚强有力。2021年的上半年我院新龙泽院区建院筹备组成立,彼时距离开诊仅有100天。我有幸参加了门诊的筹备工作,时间就是命令,面对新环境新任务,我们与时间赛跑,每日勘查现场与施工人员和院相关职能部门协调沟通,他们将任务细化、将时间分解,从物的角度反复推演科学研判,并借鉴回龙观院区的搬迁经验,结合实际不断改进完善各项设施、布局,包括门诊咨询台设置的位置、大小、形状,抽血室窗口的分布,送检流程的优化,各种标识的张贴调整,自助机合理摆放等。从人的角度提前组织护士岗前培训,包括医院的科室分布、周边社区基本情况等。门诊的筹备工作进度每周到最后每天上报门诊部。从满眼装修垃圾的杂乱…
为全力支持保障疫情防控工作,我院26名医务人员通过线上理论、线下实操的系统培训,成为市属医院流调队储备人员,随时待命。 5月以来,在接到市卫健委通知后,医务部、护理部立即联系组建流调小分队赶赴各区疾控中心开展支援工作。队员们闻令而动,有的刚下夜班,有的刚结束其他区支援任务,但无论处于什么状态,接到通知第一时间准备进入战斗状态。分13批次外派,先后支援丰台区、昌平区、朝阳区、海淀区、房山区、顺义区、东城区等7个区。 有召必至,使命必达。队员们到达各区疾控中心后,就立即投入到工作中,一旦得知哪里有阳性人员,就需要跟随阳性病例的行动轨迹立刻开始一系列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内容包括病例流调、人员环境采样、风险人群判定、大数据分析、撰写流调报告和防疫物资消杀等。 24小时待命的闭环流调队,环环相扣,分秒必争,与病毒较量。 现场流调组是急先锋,在疫情形势严峻的时候,队员们不舍昼夜,无论酷暑还是暴雨,任务下达队员们就要立刻集结,穿上防护服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中药房张蕊“支援期间先后到超市,科技产业园,住宅小区,车站底…
2022年已过半,对于我来说,今年注定是格外难忘的一年。上半年,我参与了两次隔离点保障工作,深感荣幸能够一再成为隔离点外派医疗队中的一员,心中有诸多体会与感悟。后疫情时代,穿越凛冽的寒冬,迎接明媚的盛夏! 第一次投入隔离点工作是在2022年2月底。进入隔离点第一天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开展各项医疗保障准备工作。6名医生的日常工作主要负责汇总整理表格、电话调度、隔离人员的电话咨询、更新并打印核酸条码、阳性病人转运、外出就诊人员转运等,并承担本次入境人员所有信息的录入、梳理、汇总、审核、上报等工作,需确保数据的精准性与时效性。信息录入与汇总需要非常仔细认真、精力集中地投入其中且十分耗时,通宵加班是常态,虽疲惫至极,但大家从不叫苦、叫累。隔离点任务繁杂、工作艰巨,工作重中之重是要严格确保落实防护措施。医护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防疫。 6月下旬开始了第二次隔离点工作。与上次经历不同,此次我被分至红区工作,每天的日常工作包括为隔离人员进行核酸检测、体温测量、健康状况监测及环境标本的核酸检测,此外还承担接收、解离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