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教育教学丨北京积水潭医院举行第61期全国骨科、一年期导师制进修班结业典礼
2025年7月1日上午,第61期全国骨科医师进修班、一年期导师制进修班结业典礼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举行。院长蒋协远、副院长于洋、教育处处长孙宇庆以及各班次进修学员出席了本次结业典礼。会议由教育处副处长郑鹏主持。
蒋协远对学员顺利完成进修学习表示由衷的祝贺。他表示,进修学员来自全国各地,是对北京积水潭医院多年来学术水平的高度认可。希望进修医师在结束进修学习后,继续与医院保持联系,为骨科等学科先进技术的传播与交流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同时,他勉励学员们在未来医学道路上要永葆勤学之心、践行之力,将所学到的医疗技术和诊疗经验带到全国各地。
进修医师代表徐磊对科室带教老师的悉心教导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在这段宝贵的学习时光中,学员们聆听专家的悉心教诲和细致指点,观摩游刃有余的实操,获益良多。未来,他将把在这里所学到的理论和技术带回到当地,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郑鹏对进修班教学活动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他表示,进修结业不是终点,更是一个新的开始,衷心祝愿每位进修学员在北京积水潭医院都能够学有所成。未来,他希望学员们继续与医院保持联系,带动更多的同事成为积水潭医院进修大家庭的一员。
学习感悟——徐磊
临近结业之际,非常荣幸自己代表第61期骨科进修班的伙伴们来回顾一年的所感所学,面对诸位师长同仁,我们心中涌动着难以言表的感谢与不舍。
回想自己在家中,渴望来到积水潭的日子,内心祈祷“念念不忘,终有绝响”,真正到来之后,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积水潭。
在积水潭的每一天,我们跟着多位造诣深厚的老师学习。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比“老师”更贴切的称谓是“师父”。师父一词,起源于唐,在古代,师父不仅传授技艺,还负责徒弟的生活起居,师生关系如同父子一般,因此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我的爷爷是织布的手艺人,小时候跟我说过,他跟着自己的师父学习了三年时间的很多故事,没想到今天,我们还能在现代医学体制之下感受到最纯粹的传承。中国匠人的师承,在师父们手把手的指点下,将积水潭的魂流进了我们的体内,感受到那些手术入路、复位技巧原来是有招式可循的,我们的师父们,不遗余力,毫无保留地教给了我们这些真本领,不怕我们学会,就怕我们学不会,甚至是端起碗来喂给我们,这是任何一个进修医院都感受不到的。有时候,听其他人讲述自己的进修经历,就跟换了个地方工作一样,并没有太大提升,而我们在积水潭这一年时光,是脱胎换骨的提高。优秀的人才聚集到一起,让你觉得骨科原来可以如此快意江湖,每个人都在用实力说话,用速度说话。实事求是,在这个浮躁、物欲的时代,能保持传统,才是我们爱的积水潭。
我们每一个人,出来进修的心路历程各不相同,但是来到积水潭都是有理想、有追求的,都是追求极致与卓越的人。我们怀揣着“天下武功出积水潭”的仰慕,自五湖四海跋涉而来,成为积水潭的一员,享受这“光明顶”的自豪感。寒来暑往,淬骨砺筋,在这心之向往的“藏经阁”,每天穿梭在地铁之中,当我们穿出地铁积水潭站,路过西海,看着早晨的太阳在国贸的高耸建筑中破云而出,西海中的绿头鸭欢快地戏水,再走几步看到“积水成潭”四个字的时候,内心都无比喜悦。每天趁着夜色离开积水潭的时候,再次遥望这四个字,拍一下照,感觉这一天真有意义!在积水潭的日子,是让人感受到你像一个特种兵一样,去执行各种任务,去跟着师父们做每一台高难度的手术,我们见识了何为“接骨续筋如羚羊挂角”,何为“关节置换如庖丁解牛”,何为“显微修复如穿针引线”,一招一式,让徒弟们看得一惊一乍,原来手术可以做这么快!太帅了!
第61期一年制进修班,经过一年的学习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这一届进修班,转过最多的科室,接触到了最多的师父们,对积水潭的体会最深,也最爱积水潭的工作环境。我们真的非常热爱这里的工作,积水潭卧虎藏龙,能在积水潭工作的老师,身上都有我们值得认真学习的闪光点。从急诊接诊开始,都是非常专业的医生,虽然有的老师很年轻,但是专业知识非常扎实,对待我们进修医生非常好。我们这一年,见证了手外科的华山论剑,小儿骨科的泰山北斗,创伤骨科的紫禁之巅!在小儿骨科我们不敢想象手术做到半夜,第二天主任们还是按时交班;在创伤骨科,蒋协远院长每天早上都亲自审片,我就默默坐在大佬旁边,感受每天媲美COA的交班阵容!这些原本让我们觉得高不可攀的专家们,却如此的认真、平易近人。积水潭的今天,是无数前辈打下的江山,是他们熬过的夜,是他们熬白了头发,苍老了容颜,却留下了中国顶级的骨科殿堂,我们有幸在这里与各位大师一起同台,三生有幸!
今天不是终点,而是我们背负“积水潭”这块金子招牌的崭新起点!第61届同门师兄弟们,我等自当谨记师训,将一身所学播撒四方!无论身在何处,我们便是火种,要将这杏林之地的光芒与温暖,传递到每一处需要我们的角落!
供稿丨教育处
徐磊 山东省安丘市人民医院
编发丨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