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积医科普丨北京发布雷雨大风双预警,警惕“雷暴哮喘”突袭
9月15日,北京市发布雷电黄色预警及大风黄色预警。预计今日12时至23时,本市自西向东将出现雷阵雨天气,并伴有7至9级短时大风、短时强降水和小冰雹;其中12时至17时局地阵风可达10级以上,请市民注意防范。
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专家提示,在前几次雷雨天气过后,急诊接诊的呼吸困难患者骤然增加。这种现象背后,往往与“雷暴哮喘”有关。那么,什么是雷暴哮喘?它又是如何发生的?哪些人群需要特别注意?一起来了解。
雷暴哮喘(Thunderstorm Asthma)是近年来在中文网络中出现的一种非正式说法,通常是指雷暴天气期间或之后出现的哮喘急性发作或群体性加重现象,多发生在花粉季节。当雷暴天气出现时,花粉、霉菌等过敏原被击碎成微小颗粒,更容易进入下呼吸道(支气管和肺部),从而诱发哮喘发作。
为什么会发生雷暴哮喘
雷暴哮喘的形成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花粉上扬:雷暴前的强风将地面花粉、霉菌孢子等过敏原卷扬至高空;雷电击碎:云层中的湿度、静电和雷电作用使花粉颗粒爆裂成小于2.5微米的微粒;微粒入肺:这些微小颗粒可绕过鼻腔的过滤屏障,直接进入支气管和肺部;气道痉挛:引发气道收缩、黏液分泌增多,导致咳嗽、喘息、胸闷、呼吸困难等典型哮喘症状。
哪些人最容易中招
过敏性鼻炎患者(尤其是花粉过敏者)
既往有哮喘病史者家族中有过敏性疾病史者
雷暴天气时在户外活动者
从未确诊哮喘但过敏体质者(部分患者首次发作即为雷暴哮喘)
典型症状有哪些
突发性咳嗽、喘息、胸闷、呼吸急促。
严重时可见大汗、无法平卧、言语困难。
病情进展迅速时可导致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雷暴哮喘
关注天气与花粉预报,雷暴前1~2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关闭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降低室内过敏原浓度。
外出佩戴N95口罩,有效阻隔微粒吸入。
哮喘患者应规律使用吸入激素(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过敏性鼻炎患者可提前使用抗组胺药或鼻喷激素。
雷雨结束后建议暂缓外出,待空气中过敏原沉降后再行活动。
出现这些情况请立即就医
吸入速效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20分钟后症状未缓解。
血氧饱和度低于92%。
出现说话困难、意识模糊、皮肤湿冷等表现。
雷暴哮喘并非偶发现象。随着气候变迁与过敏人群增多,其发生频率可能逐渐上升。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即便无哮喘病史者也可能首次发作。花粉季节遇上雷暴天气等于进入高风险时段,请务必加强防范。
如您或家人有花粉过敏或哮喘病史,建议在花粉季来临前前往呼吸科或过敏反应科就诊,制定个体化预防方案,避免雷暴天气带来健康威胁。
供稿丨急诊科 张越
编发丨宣传中心
上一篇: 媒体聚焦丨植入后自动延长骨骼 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黑科技”亮相服贸会
下一篇: 德国默克公司代表团访问国家骨科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