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报道 > 正文

世界麻醉日,揭秘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髋部骨折治疗的麻醉智慧

发布时间:2025-10-16 字体: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对老年人来说,髋部的骨折更是一场严峻考验。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数量与年龄均逐年攀升 [1],这种被称为 “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的损伤,正持续威胁着老年群体的生命健康。在世界麻醉日来临之际,我们聚焦这一特殊病种,通过真实病例与专业解读,探寻麻醉医生在治疗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袁奶奶的惊险72小时 麻醉护航下的生命逆转

寒冬腊月里第一场雪后,北京朝阳区的袁奶奶在小区不慎滑倒,胯部剧痛难忍。常年照料她的保姆第一时间联系家属并拨打120,将其紧急送往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医生迅速确诊为股骨颈骨折,需手术治疗。然而,袁奶奶身患多年高血压糖尿病,心脏曾植入3枚支架,日常需服用包括抗凝血药物波立维在内的7种药物,复杂的基础病让家属对手术麻醉充满顾虑,一度拒绝手术。

24小时过去,袁奶奶的疼痛持续加剧,无法翻身进食,血液检查显示心肌酶升高,血气分析提示动脉血氧含量显著降低,全身器官面临缺氧受损的风险。危急时刻,袁奶奶听从医生的建议,马上手术。五年前,她的老伴因髋部骨折选择保守治疗,卧床不到一个月便离世的经历,让她坚定了手术的决心。

骨科团队为其制定“人工股骨头置换”方案,麻醉医生精准选择椎管内麻醉(俗称“半身麻醉”),仅在腰椎进行穿刺给药,确保袁奶奶意识清醒且下半身无痛感。整个手术历时40分钟顺利完成。术后第一天,袁奶奶疼痛明显缓解,可正常进食并尝试床边康复训练。受伤后的72小时,她顺利出院转至社区康复医院。6周后,袁奶奶拄着拐杖自己走进了骨科复查门诊的诊室,身体状况恢复良好。

与时间赛跑 ERAS理念下的麻醉攻坚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主要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2]。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00万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3],其中70岁以上患者占比达75%。这类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住院期间死亡率为2.3%-13.9%,术后半年死亡率升至12%-23%,存活者中超半数会遗留功能障碍,丧失独立生活能力[4]

国际医学界公认,除非存在绝对手术禁忌,老年髋部骨折应尽早手术,这与加速康复外科学(ERAS)理念高度契合。“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功能”已成为治疗金标准。国内外指南均建议[5],患者应在入院后24-48小时内接受手术,可显著降低并发症与死亡率。但在临床实践中,围术期潜伏的巨大风险,不仅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也让麻醉医生常常处于艰难的选择中。

wechat_2025-10-27_161039_084.png

常见的老年髋部骨折有股骨颈骨折(左图)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右图)

风险与获益的权衡 麻醉医生的艰难抉择

“老人年纪大,能经受住手术和麻醉吗?”这是家属最常问的问题,也是麻醉医生必须直面的权衡难题。手术麻醉可能伴随心脑血管并发症、感染、血栓、术后疼痛等风险,但保守治疗的代价更为沉重。长期卧床易引发坠积性肺炎、褥疮、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多数老年患者无法耐受长期卧床,可能导致身体状况恶化,甚至丧失手术机会。

临床实践证明,绝大多数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能从手术中显著获益,通过手术恢复骨骼解剖结构,可促进早期活动,减少卧床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经过大量病例验证,除以下7种需先稳定病情的情况外,老年髋部骨折麻醉无绝对禁忌:血色素低于80g/L的严重贫血;钠低于120mmol/L或高于150mmol/L、钾低于2.8mmol/L或高于6mmol/L的电解质紊乱;严重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未经控制的急性左心衰;心室率大于120/分的可逆转快速心律失常;胸腔感染伴脓毒血症;可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如遇以上情况,医生通常会建议先稳定病情,经过系统性治疗后再择期安排手术。

未雨绸缪 多学科协作的麻醉评估机制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复杂性,决定了麻醉不能孤立进行。北京积水潭医院建立了骨科、内科、麻醉科多学科联合评估机制,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方案。评估重点包括三方面,一是快速优化全身状况,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与贫血,稳定心、肺、肾等关键脏器功能,筛查认知障碍与谵妄风险;二是结合影像学结果确定骨折类型与移位程度,选择合适手术方式,同时从入院即启动深静脉血栓预防;三是评估患者伤前活动能力与家庭支持情况,预测康复潜力,制定全程治疗计划。

量体裁衣 精准化麻醉的实施

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病情特点,麻醉方式需“量体裁衣”。目前常用的麻醉方法包括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膜外阻滞)和周围神经阻滞。其中,椎管内麻醉因对心肺功能影响小、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成为首选[6]。该方式可保持患者意识清醒,仅阻滞下半身感觉,能有效减少麻醉对老年患者的生理干扰。

若需采用全身麻醉,优先选择喉罩通气,避免大剂量肌松药,同时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降低循环波动与认知功能影响风险。周围神经阻滞则常作为辅助手段,在超声引导下精准阻滞髋部支配神经,既能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又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麻醉医生都会通过全程监护设备实时监测心电图、血压等生命体征,确保手术安全。

wechat_2025-10-27_161051_834.png

密切监护让麻醉医生掌控全局

术后镇痛与脑保护 麻醉关怀的延伸

髋部骨折术后约75%的患者会出现明显疼痛,镇痛不佳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阻碍康复进程。对此,医院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案,将髂筋膜间隙阻滞、闭孔神经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作为首选,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谨慎使用硬膜外镇痛与患者自控镇痛,规避呼吸抑制风险;优先选择对乙酰氨基酚等安全性较高的辅助镇痛药物[6],为早期康复创造条件。

wechat_2025-10-27_161100_637(1).png

麻醉医生在为患者进行神经阻滞镇痛

谵妄是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表现为注意力、定向力与认知功能的急性紊乱。麻醉团队通过践行ERAS理念、尽早手术控制诱发因素,同时倡导老年人通过日常补充优质蛋白、坚持适度运动(如散步、广场舞等)、开展脑力活动(如下棋、阅读)等方式提升认知储备,增强大脑对麻醉手术的耐受能力。研究表明,防治骨质疏松的措施也能有效助力认知功能保护。

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的牵头下,老年医学科麻醉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输血科康复医学科等多学科组建的诊疗团队(MDT)已形成成熟的协作模式,为患者提供从急诊救治、手术麻醉到术后康复的全流程保障。

在世界麻醉日这个特殊的节点,我们也呼吁家属主动了解麻醉知识,与医护人员高效沟通,共同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筑起生命防线,让“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的魔咒彻底失效。

参考文献

[1]宋纯理.中国老年髋部及椎体骨折大数据分析报告[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24,17(04):303-307.

[2]Michael D Rudy, Paul J Grant; The Patient with Hip Fracture[J]. The Medical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024, Nov,108(6):1155-1169.

[3]周锋,舒爱华,姜丽.合并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围术期麻醉管理[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1,37(12):1325-1329.

[4]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老年人麻醉学组,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骨科麻醉学组.中国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指导意见[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12):897-905

[5]Mary I O'Connor, Julie A Switzer. AAO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Summary: Management of Hip Fractures in Older Adults[J].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2022, Oct 15,30(20):e1291-e1296

[6]陈惠裕.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围术期麻醉处理[J].实用老年医学,201832(06)514-517.

供稿丨麻醉手术中心 张泉 袁嫕

编发丨宣传中心


上一篇: 义诊预告丨北京积水潭医院世界骨质疏松日专家义诊10月20日开启

下一篇: 招募启事丨中老年肌少症人群蛋白营养粉联合抗阻运动功效观察研究受试者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