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尽逐前路,行稳致远——2025积水潭新进展研讨会成功召开

10月18日上午,2025积水潭新进展研讨会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聚焦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北京积水潭医院9个骨科、烧伤整形和创面修复科等多学科临床新进展,围绕加强临床专科和学科建设,落实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十大功能定位”,迎接智能骨科与医工交叉带给医学的新挑战等主题,邀请国内外医学同道共同探讨交流。


北京积水潭医院党委书记李玉梅主持会议开幕式并介绍参加开幕式的嘉宾: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郝立顺,北京医师协会会长郭积勇,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学系名誉主任邱贵兴,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省骨科研究所所长张英泽,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研究中心主任付小兵,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战创伤医学中心主任蒋建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唐佩福,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天津大学骨科医学中心主任马信龙,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马昕,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执行院长王广志,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石镇山,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主席Vikas Khanduja,手外科杂志(欧洲卷)主编Wee Leon Lam,英国手外科学会Jane McEachan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吴新宝,北京天智航公司董事长张送根。


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主任、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蒋协远,北京积水潭医院党委副书记吴缦莉,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国安,副院长于洋、副院长姜春岩、副院长陈山林、总会计师侯常敏,以及来自各积水潭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专家:贵州医院执行院长李忠哲,聊城医院执行院长徐海荣、执行副院长徐辉、党委委员徐辉,郑州医院院长黄万新,执行院长查晔军;张家口市第二医院党委书记李玉清带领的班子成员。同时,还有国内外300余位骨科同仁参会。
开幕式致辞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执行会长李明义在视频致辞中强调,协会自成立秉持尊老、爱老、助老宗旨,深耕老年健康领域,推动事业发展。作为协会骨病防治合作共建单位,北京积水潭医院与协会携手深耕、同向发力,为老年健康事业注入了强劲动力。他指出,本次会议将有力推动骨科领域新进展的研究与协作,助力凝聚行业共识。

郭积勇对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此次论坛是一次聚焦前沿、共谋发展的学术盛宴,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在骨科、创面修复等领域持续发展,牵头开展高水平临床科研,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并成功将经验模式辐射全国,为国家医学事业发展注入了专业力量。未来北京医师协会将继续支持顶尖医学中心发挥作用,期待大家在交流协作中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邱贵兴在致辞中回顾了北京协和医院与北京积水潭医院的渊源,阐述了从医学起源到现代医学的演进脉络,以及转化医学的发展历程,并对医学发展的路径与方向作出了清晰阐释。他强调,医学发展不应单纯以基础研究为主导,核心要义在于提升医疗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希望北京积水潭医院作为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在持续精进医疗技术的同时,能够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校准医学发展方向,最终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蒋协远以“尽逐前路,行稳致远——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系统回顾了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发展历程。他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从多个维度阐述了医院在进修医生培养、骨科专科医师培训、科技成果、学术期刊、人才队伍引进、手术机器人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发展成果与贡献。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发布骨科十大创新方向研究,这些研究方向均源于临床实践中的实际需求,通过未来持续攻关,推动研究成果落地转化,切实解决临床诊疗中的关键问题,从而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国家骨科医学中心秉持“服务国家重大健康需求、引领学科创新发展”的使命,牵头开展骨科未来创新发展的前瞻性研究。大会发布了国家骨科医学中心骨科十大创新方向,包括:骨科疾病的人工智能辅助诊疗,骨科手术机器人研发,个性化3D打印骨科植入物,新型骨科生物材料与器件的设计制造,骨科细胞治疗与组织再生技术,罕见、遗传性骨病精准诊疗和多组学技术应用,骨与运动医学个性化智能康复,新型微型与无创诊疗器械创新,老年相关骨病的预防和治疗,骨科创新技术应用规范化研究。本环节由于洋主持。

蒋协远教授和马昕教授共同为十大创新方向揭幕
蒋协远表示,本研究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战略与新质生产力号召,联合全国骨科领域的临床与科研专家,围绕关键临床问题、技术瓶颈和发展趋势展开系统研讨,系统梳理凝练并前瞻性地指明了未来三至五年骨科领域最具前瞻性、可行性与落地潜力的十大创新方向,覆盖从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到康复的全链条,贯通前沿技术应用、基础理论突破与临床研究规范三大层级,构建出创新体系,最终服务于广大患者。
特邀专家讲坛

张英泽以“内置股骨头置换术与骨-软骨整体搬移术治疗ARCOIII期股骨头坏死”为题,详细介绍了这两项技术在ARCOIII期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内容涵盖疾病临床现状、治疗技术发展历程、新技术的核心优势、具体手术操作方法,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病例分析等方面。

付小兵以“进一步推进以‘伤’救治为特征的优势学科群体系建设”为题,深入阐述了“伤”与“救治”两大核心体系的内涵、实施过程及多学科融合属性,并明确提出构建相关优势学科群的发展方向。他倡导各方携手,共谋学科创新发展、共建高效救治体系、共促学术交流合作、共筑伤员救治共识,着力培育复合型专业人才,推动相关领域高质量发展。

蒋建新以“国家战略与创伤医学高质量发展”为题指出,创伤医学是应国家重大需求而生,是平安中国建设、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他强调,推动创伤医学高质量发展,需进一步健全创伤救治体系,同时大力推进创伤医学的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发展。

唐佩福以“数智化革命推动智慧骨科提质增效”为题发表主题演讲,深入探讨了智能时代背景下骨科领域的四大发展风口——数据应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干细胞与类器官技术,以及AI制药与设备研发。他指出,未来智慧骨科将构建起集模块化搭建、智能化分析、精准化执行为一体的微创骨科解决方案集群,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马信龙以“数字化术前规划膝内翻双部位截骨保膝”为主题,聚焦数字化三维术前规划在保膝手术中的实践应用,结合一例严重骨关节炎病例,详细讲解了手术方案的筛选逻辑与个性化设计要点。他强调,通过融合计算机辅助技术与3D打印技术,量身定制手术方案及植入物,不仅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长,更能显著加速患者术后康复进程。

Vikas Khanduja以“探寻‘智能髋关节’:髋关节测量的创新之旅”为题,讲述探寻智能髋关节测量的创新历程,包括关节置换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法。他也分享了此次创新之旅的经验启示,要相信科研路上的机缘巧合,始终重视精准测量的核心价值,既要善于与他人协作共赢,也要保持自我竞争的进取心态,更要学会享受探索与突破的过程。


特邀专家讲坛主持
北京积水潭医院李宇能主任医师与季尚蔚医生担任特邀专家讲坛同声传译。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作为国内骨科领域的核心期刊,始终聚焦临床实践与科研创新,为推动骨科技术发展、人才培养搭建了优质平台。而《手外科杂志(欧洲卷)》在国际手外科领域享有极高声誉,是传递全球前沿技术、汇聚顶尖研究成果的权威载体。开幕式举行了《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与《手外科杂志(欧洲卷)》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蒋协远与Wee Leon Lam签署合作备忘录,并为Wee Leon Lam与Jane McEachan颁发顾问聘书。

蒋协远教授与Wee Leon Lam教授签署合作备忘录

蒋协远教授为Weeleon Lam教授和Jane McEachan教授颁发顾问聘书
此次合作,将实现“国内临床经验”与“国际前沿视野”的双向赋能,为骨科医师提供更广阔的学术交流渠道,更将为全球骨科疾病诊疗水平的提升提供助力。

陈山林主持并介绍合作背景
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医学科成立20周年

姜春岩主持并介绍科室发展历程
开幕式上,《运动医学科成立20周年》宣传片温情放映。影片回溯了科室的发展轨迹,从仅设四张病床的实验区,成长为肩负赛事医疗保障重任的“国家队”;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跟跑者,蜕变为输出中国标准的领跑者。目前,团队构建的体医融合保障模式与国际标准输出体系,已成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生动注脚,为患者康复、运动员重返赛场筑牢了坚实后盾。
国家骨科医学中心骨科专科联盟-智能骨科分联盟、个性化关节重建分联盟成立仪式
成立仪式上,蒋协远分别为周一新、王军强颁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证书,并为个性化关节重建联盟、智能骨科联盟的成员单位代表依次颁发联盟成员证书。


为个性化关节重建联盟成员代表颁发证书

为智能骨科联盟成员单位代表颁发证书
从2023年至今,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北京积水潭医院相继成立了多个骨科专科联盟,成员单位已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300余家医院。未来,北京积水潭医院将继续发挥引领辐射作用,将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惠及更多患者。
2025年8月,“个性化关节重建联盟”与“智能骨科联盟”两大联盟同步获批成立。其中,“个性化关节重建联盟”由矫形骨科牵头组建,旨在提升该领域的疾病救治水平与临床研究能力,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由矫形骨科主任周一新担任,委员为全国各成员医院的学科负责人;同期成立的“智能骨科联盟”,由智能骨科研究型病房牵头申请,核心目标是推动骨科手术向精准化、微创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由智能骨科研究型病房负责人、骨科手术机器人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王军强担任,委员为全国成员医院的学科负责人。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4年高端医疗装备推广应用项目-骨科手术机器人推广应用项目工作推进暨授牌仪式
由北京积水潭医院牵头,联合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申报的“2024年高端医疗装备应用推广项目”,自获批启动至今已近一年时间。该项目被正式授牌,标志着项目发展迈入新阶段。

郝立顺对骨科手术机器人推广应用项目的推进给予充分肯定,并希望医工双方能够进一步深化协同、融合创新,加速产品迭代升级,加快推动规模化应用惠民,将骨科手术机器人打造成两类推广应用项目的标杆。同时,希望各位专家积极建言献策,共谋产业发展,共同推动创新成果推广应用,为健康中国和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石镇山常务副所长为牵头单位授牌

石镇山常务副所长、蒋协远教授、张送根董事长为联合体成员单位代表授牌

于洋主持并汇报项目进展
2025积水潭新进展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为国内外骨科领域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为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十大功能定位”的落地注入了新动能。未来,北京积水潭医院将继续以“尽逐前路,行稳致远”的姿态,在骨科医学领域持续深耕,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临床实效,引领骨科事业在探索创新的征程中不断奋进,为推进医学进步、保障广大患者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宣传中心综合报道
特邀摄影师丨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 李泊龙
部分照片来源于骨科在线
上一篇: 世界镇痛日丨别让疼痛成为“隐形疾病”
下一篇: 流感疫苗怎么打?最新接种指南请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