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报道 > 正文

新闻报道

国家卫生健康委就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霜降)”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北京积水潭医院李庭主任医师参加并回答记者提问

点击数 字体:

10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霜降)”有关情况。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李庭主任医师参加并回答记者提问。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此期间,气温骤降、昼夜温差显著增大,易引起关节不适、心率和血压波动以及呼吸道疾病,提示大家做好防寒保暖、适时增添衣物,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该加强血压监测。

wechat_2025-11-03_085402_836.png

本场发布会主要聚焦霜降时节的养生保健、骨骼健康、老年常见病、脑卒中以及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等。出席本场发布会的嘉宾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李庭主任医师;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于雪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缪中荣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孙林娟主任医师;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吴家兵主任医师。发布会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发言人胡强强主持。

wechat_2025-11-03_085415_186.png

以下为北京积水潭医院李庭主任医师接受媒体采访文字实录,发布会整场视频附后。

wechat_2025-11-03_085424_886.png

01极目新闻记者人们在运动时受伤,会认为如果能活动就说明没有骨折,这种说法正确吗?扭伤后应该冰敷还是热敷?一旦受伤,该如何紧急处理?谢谢。

李庭谢谢您的提问。的确是大家有一个误区,受伤了说我还能动,说明就没骨折,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骨折在医学上有一个定义,就是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中断,完全中断和部分中断的都是骨折。对于稳定的和不完全的骨折,有可能在受伤当时并不是特别的剧烈疼痛,甚至能活动,甚至还能负重,但是如果这时候骨折没有适当的治疗,有可能会有移位,后期治疗就会很麻烦。

在门诊上就会经常看到这样的病人,老年病人摔了一跤当时不太疼甚至能走路,就没太当回事,老年人本身对疼痛就不是很敏感,但是等再过一两周疼得很厉害再来就诊的时候,我们拍片子发现,股骨颈骨折,就是大胯轴的骨折,还错位了,这个时候只能通过关节置换来治疗了。如果早期发现了,没有移位的、不完全的、稳定的骨折,很有可能通过微创打几颗钉子,很快就能下地走路。所以,我们在受伤之后,如果说局部还是比较明显的疼痛,尤其是在局部上有一个很重要的指征叫“压痛点”,有一个很明确的压痛,这个时候还是建议尽快去医院就诊。咱们在某一个局部,虽然活动还可以,但很明确的压痛点可以压一压,试一试。刚才问到关于扭伤,我们有一句话、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要热敷、不要揉。

到底是热敷还是冷敷,运动损伤之后有一个“四步”的处理原则,第一是要立即停止活动,因为损伤了;第二是要冰敷,能够减少进一步的肿胀;第三是加压包扎,减少进一步的血肿和肿胀;第四是抬高患肢,这样能促进肿胀血液的回流。同时我们不能忘了尽快去就医。刚才还说到如果受伤了怎么样去紧急处理,一般来说要自己先评估一下,严重的损伤,头部、颈部、脊柱的外伤,出现神志、视觉问题甚至麻木无力的情况,这个时候就提示很严重,第一反应就是打电话求助,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如果仅仅是局部的外伤,我们自己去评估一下是不是有畸形、有关节的异常、活动障碍,这个时候就提示是不是有骨折或者关节脱位。我们紧急的处理就是手边很顺手的东西,比如棍棒还有拐杖,用围巾简单地捆扎一下、制动,不要让它继续错动,这个时候再及时就医。还有另外一个很常见的就是出血,这是外伤之后常见的,最有用的方法就是用相对干净的衣物压迫出血的地方止血,然后尽快就医。谢谢。

02人民网记者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请问,骨折后就是要在床上躺着不动这种说法对吗?另外,在骨折休养期间该如何补充营养?谢谢。

李庭这是一个大家常问的事儿,“伤筋动骨一百天”是中国的一句老话,有一定道理,和我们现在科学的观察和研究成果有一些不谋而合之处。但是,如果就理解为骨折之后一定要一动不动,这肯定是不对的。

首先,骨折治疗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功能康复。除了骨折的愈合,还有关节的灵活程度和肌肉的力量,如果伤后长时间不动会造成关节的僵硬和肌肉的萎缩,肯定不会有好的功能了。其次,骨折治疗基本的原则就是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其中复位和固定就是咱们说的“静”,是为了让骨折患者和骨折部位能够更好地动起来,因为你把它固定了才能让它进一步活动,让它愈合,进行锻炼,然后恢复肢体的功能。当然,我们也要辩证看问题,不管是静还是动,不能走极端,说完全一百天不动肯定是不对的,我们强调动静结合,要根据骨折和治疗的实际情况来适当活动,过度活动肯定是不好的,有可能让骨折固定失败,也有可能会增加疼痛和肿胀,增加无谓的痛苦,还会导致关节僵硬、异位骨化这些很不好的并发症。

刚才提到营养问题,大家特别关心,一般大家都会说补,其实营养的确是影响骨折愈合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但不能简单地补,尤其是骨折之后,咱们现在讲究体重的管理,是非常关键的。骨折后本身运动量会大大下降,如果没有限制去补一些脂肪类的、碳水类的食物,可能会让病人体重反而在运动量下降过程中大大增加,这样会让受伤的肢体,尤其是下肢增加负担,不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当然不适当的饮食也会增加体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代谢功能的异常、关节损伤以及由此带来的很多心理健康的问题,后面再想减掉,有可能得花更多的时间了。因此,建议要以均衡饮食为主,我们建议适当地加强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比如瘦肉、鸡蛋、牛奶,还有新鲜的蔬菜。

总之,骨伤的治疗,咱们中国传统医学总结的16字方针还是非常值得推荐的,“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谢谢您的提问。

03封面新闻记者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走路刷步数,认为每天都应当走一两万步,请问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对于喜欢走路锻炼的人,应当如何确定适合自己的目标?谢谢。

李庭谢谢,这也是大家特别常问的一个问题。走路的确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方式,经常说日行万步或者几万步,这种说法我们觉得是不适合作为所有人的目标的。因为单纯的步数只是一个“量”,其实没法体现“质”,不同的走路速度、走路方式,锻炼效果和对于心肺的锻炼效率是不一样的,强行追求多高的步数,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就是过度运动,反而增加了损伤风险。确定步行的目标,怎么去量化,我们觉得一定要个性化,从基础的步数开始,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活动后的反应,循序渐进地调整。

如果平时运动量本来就很少,我们建议先从每天3000~5000步开始,不要太高,身体适应之后,每一周或者每两周循序渐进地增加,比如每一周、每两周增加500~1000步。同时,不能光看数字,要注重步行的质量,在小区里悠闲地散步一万步,跟你快走到心率加快的一万步,它的健身效果肯定是完全不同的。快走对心肺功能的锻炼效率要高得多,怎么去确定这个原则,一般推荐中等强度,标准就是运动时能说话,但是不能唱歌,自己感觉心率会有加快、身体微微出汗、呼吸有加深,这就是我们推荐的中等强度。

另外尤其要强调,对于有关节炎风险或者已经有关节炎的人,他走路锻炼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够强化肌肉,控制体重,但是不适当的锻炼走路会损伤关节,所以我们建议一定要注意三点:第一,选择路面要优先选择塑胶跑道、草地或者平坦的土路,避免在坚硬的水泥地、石板地上长时间行走。第二,是上下坡、上下楼梯对膝盖压力比较大,要酌情减少。第三,是要选择好鞋,要有良好的缓冲支撑和防滑这样的功能比较好。

此外,还必须要注意关节在你活动时有没有疼痛的发生,疼痛是所谓的“停止信号”,一旦运动中或者运动后出现关节的疼痛,尤其剧痛、肿胀,还有卡住的感觉,必须要立即休息,如果持续不缓解,还要及时去医院,找专业医生就医。谢谢你的提问。

04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我们知道现在很多人都喝咖啡,但是听说喝咖啡喝多了容易得骨质疏松,请问是这样吗?骨质疏松的危害又有哪些?我们是不是通过补钙就可以治愈呢?谢谢。

李庭谢谢您的提问,这也是一个特别普遍的问题,真是想给大家普及一下。喝咖啡是否引起骨质疏松,这主要取决于对咖啡的摄入量。咖啡里面有咖啡因,的确会增加钙从肾脏的排出以及抑制胃肠道对钙的吸收。当然,咖啡里面的草酸也会轻度影响钙的利用,这些影响如果要达到骨骼的质量受到影响,导致骨质疏松,那得需要很大的量,一般要建立在长期过量饮用咖啡,而且钙摄入不足这两个条件的基础上。咖啡过度是多少,我们有个数,每天不超过3杯。所以对于喜欢喝咖啡的朋友来说不用太担心咖啡对骨质疏松有多大的影响,要适量饮用,而且要保证均衡的膳食以及合理的补充钙剂,这样一般不会导致骨质疏松。这是大家的一个担心

另外还要提醒的是,咱们都说喝咖啡,其实茶叶里面也含咖啡因,如果大量地喝浓茶其实也有过量饮用咖啡的效果,可能增加钙的流失。所以喝茶也需要适量,骨质疏松的危害是一种累及全身骨骼的系统性的病,导致骨骼脆性增加,肯定骨折的风险就增高,它跟年龄的增长是密切相关的,也是骨骼衰老的一种表现。最主要的危害就是轻微的暴力或者是低能量的损伤,甚至是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外力都会导致骨折。

骨折后,老年人又卧床,活动减少,进一步导致骨组织代谢的失衡,骨量的丢失,又进一步加剧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其实更严重的是长期卧床,尤其是老年人,长期卧床容易出现肺部感染、血栓栓塞、褥疮、泌尿系感染这些严重的并发症,是有可能威胁生命的。对于治疗来说,大家说单纯补钙或者补钙加上维生素D是不是就把骨质疏松治好了,的确是,补钙是治疗骨质疏松或者是改善骨骼强度的一种基础手段,但单纯补钙,甚至钙联合使用维生素D,从研究上表明不能够降低骨折的风险。

骨质疏松的治疗是一项综合的治疗,需要有很多维度的基础治疗,包括规律运动,保证充足的日照时间、戒烟限酒、均衡膳食、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这些都属于基础的综合措施。但如果是骨折高风险的病人,还需要进行规范化的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才能真正达到降低骨折风险的目的。

通过前面的基础手段,是不能够完全达到降低骨折风险目的的,这是一种长期的治疗,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属于慢性管理的范畴,需要专科门诊就诊,也需要做针对性的治疗。谢谢。

本场发布会健康知识点视频合集

wechat_2025-11-03_085818_414.png

来源丨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健康报

编发丨宣传中心


上一篇: 世界银屑病日丨“牛皮癣”不是癣!带你认识这一系统性疾病

下一篇: 学术交流丨北京围手术期医学学会骨科康复专委会肩关节病例研讨会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