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肺炎日丨秋冬防“肺”患,别把肺炎当感冒
一边擤着鼻涕敲键盘,一边裹紧棉被刷手机,即便咳嗽不止,仍安慰自己“不过是小感冒,多喝热水就好”。或许,你以为的“小不适”,正是肺炎发出的预警信号。秋冬季节,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肺炎正悄然潜伏在我们身边。如何科学防治,有效守护呼吸健康?这份秋冬肺炎防护指南,为你支招。
是感冒还是肺炎?关键区别看这些
不少人将肺炎误当作普通感冒硬扛,最终延误治疗。二者虽症状有相似之处,本质却相差甚远。普通感冒多由病毒引起,病变集中在上呼吸道(鼻、咽、喉),症状以流涕、咽痛、轻度咳嗽为主,通常3至7天即可自愈,对正常生活影响较小。肺炎则是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等)侵入下呼吸道引发的严重感染,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液会直接阻碍呼吸功能。数据显示,约50%的肺炎患者需要住院治疗,重症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多器官损伤等危及生命的情况,绝非“硬扛”就能解决。
出现这些症状,当心是肺炎
高热难退:体温骤升至38.5℃以上,常伴随畏寒、寒战,服用退烧药后体温易反复,难以彻底控制;咳嗽加重:以干咳或咳痰为主要表现,痰液可能呈白色、黄绿色,严重时会出现痰中带血丝;呼吸异常:胸闷、喘不上气是肺部功能受损的关键信号,部分人会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呼吸费力;胸痛不适:深呼吸、咳嗽或活动时胸口出现刺痛感,提示肺部病变可能已累及胸膜。特别需要关注的是老年人或体弱者,他们感染肺炎后可能不出现典型高热,仅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下降、乏力嗜睡等“非特异性症状”,临床称之为“沉默性肺炎”,更需家人加强观察,避免延误治疗。
科学预防,筑牢呼吸健康屏障
1. 主动接种疫苗: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能显著降低肺炎感染风险,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应优先完成接种;
2. 养成卫生习惯:勤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避免用手随意触摸口鼻;在人群密集场所规范佩戴口罩,减少聚集;室内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戒烟限酒,避免烟草和酒精对呼吸道的刺激;
3. 增强自身免疫力:保证均衡营养,多摄入鱼、蛋、奶等优质蛋白和新鲜蔬果中的维生素;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充足睡眠是免疫系统高效运转的基础;适度开展体育锻炼,增强心肺功能,秋冬户外活动需避开早晚极寒时段,做好保暖措施。
得了肺炎别硬扛,治疗原则要记牢
1. 遵医嘱完成足疗程治疗:严格按照医生指导用药,不可因症状缓解自行停药,否则易导致病情复发或产生耐药性,延长治疗周期;
2. 加强支持治疗:多喝温水帮助稀释痰液,促进排出;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为主,为身体恢复提供充足能量;
3.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居家治疗期间需重点关注体温、呼吸频率、精神状态等指标,一旦出现症状加重(如呼吸困难加剧、持续高热不退),立即前往医院复诊。秋冬季节呼吸道疾病高发,但肺炎从来不是“扛一扛就能过去”的小病,其对肺部的损害具有隐匿性,尤其对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可能在短时间内从轻症发展为重症。不过大家无需恐慌,只要认清肺炎的典型症状,做好科学防护,就能从容应对。
编发丨宣传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