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学术交流丨北京积水潭医院超声诊断科亮相第25届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学术会议
近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主办,浙江省医学会承办的第二十五次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学术会议成功召开。作为我国超声医学界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年度学术盛会,本次大会吸引近三千名业内同仁参会交流。大会以“传承鼎新,超越视界”为主题,设置主会场1个、分会场9个,创新增设3项学术活动及2个分会文化建设项目。

北京积水潭医院超声诊断科团队在科室主任陈涛的带领下受邀参会,在大会上充分展现学科实力,专题报告与学术分享赢得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
陈涛在大会上受邀作两项专题报告,题目分别为“儿童臂丛神经病变超声诊断技巧”与“高频超声在肌骨浅表病变中的应用”。报告中,他系统阐述了超声技术在儿童臂丛神经病变及肌骨浅表病变诊断中的独特优势,结合北京积水潭医院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分享了大量典型病例的诊断思路,并提出超声技术与其他诊断手段协同应用的优化诊疗策略。报告获得全场与会者的广泛赞誉。此外,他还同时担任腹部超声学组会场及新增板块“壁报开放麦”的主持人,以专业视角为汇报者进行精准点评。

科室青年骨干医师亦在大会上崭露头角,积极传递积水潭超声的学术声音。于静淼医师以“髋内侧超声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复位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为题进行主题发言,重点介绍了髋内侧超声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核心优势——该技术可清晰显示髋关节解剖结构,精准量化股骨头与髋臼距离,实时动态评估股骨头复位后的“靠港”进程,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儿复位后的长期随访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张雅娜医生在浅表超声分会场发表题为“新生儿臂丛神经产伤的超声评估:从规范扫查方法到分型应用研究”的学术报告,主要介绍了新生儿臂丛神经的标准化扫查流程与检查技巧,提出基于超声图像特征的分型方法,即I型神经损伤型、II型神经撕裂型及III型神经根性撕脱型,内容兼具创新性与临床实用性。

在壁报交流环节,张帆医生展示了题为“术前超声心动图参数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临床结局关联性”的研究成果。该研究聚焦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风险评估,通过系统分析发现,即使是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肺动脉高压等有限的术前超声心动图参数,也能有效识别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恢复延迟的高危老年患者,为超声技术在围术期医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临床证据。何靖楠医生随团队参会,全程参与学术交流与学习。

此次全国学术盛会,是对北京积水潭医院超声诊断科专业实力与学术水平的集中检验,也是激励科室人员不断前行的契机。面对超声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科室将始终践行“精诚、精艺、精心”的院训精神,以精诚初心守护患者健康,以精湛技艺推动技术革新,以高度责任践行医者使命,为超声医学的发展贡献积水潭的智慧与力量。
超声诊断科参会人员合影
供稿丨超声诊断科
编发丨宣传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