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健康科普

  • 【冬病夏治】中医科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 已有 0 人浏览

    “三伏贴”疗法,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理论,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伏天进行穴位贴敷的治疗方法。夏季“三伏天”时,人体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毛孔开张,此时利用温阳祛寒类中药进行穴位敷贴,可以起到激发经气、疏通经络、祛除伏痰、温阳利气的功效,能有效的治疗一些秋冬易发的疾病。我院中医科曾多年开展“三伏贴”治疗,受到广大患者好评。今年将重新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工作。今年一共四伏(含闰中伏),头伏是7月11日,为疫情防控需要,今年实行预约治疗,即日起即可在新街口院区中医门诊开单预约!“三伏贴” 适应症1、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

    2021-07-10 查看详细信息
  • 【积医科普】春季养生 重在养肝 已有 0 人浏览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以后,万物复苏,自然界一派生机勃勃之象。这种阳气生发的特性正符合中国古代哲学五行理论中“木”的特性,因此在五行分属中,春季属木。而在人体的五脏中,肝也属木,春天的阳气生发,万物生机勃勃,正与中医理论的肝主疏泄、升发的功能非常吻合,所以春天养肝是顺应节气的保健方法。春季的养生方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论述。《素问·生气通天大论》中说道:“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春季养生重在养肝,要想养肝,首先要了…

    2021-03-05 查看详细信息
  • 【积医科普】冬至养生 已有 0 人浏览

    在中国的历法中,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地球绕日公转轨道,也就是太阳周年运动的路线)上的位置及引起地面气候演变的次序,将全年分为24个时段,每个时段相隔约15天,每一段就叫做节或气。居于月首的称为“节气”,月中的称为“中气”,二十四节气就是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的总称。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是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合称“二分二至”。冬至和夏至一样,是阴阳转折的时期。冬至节气冬至,起源于春秋时期,古人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日在每年阳历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周代以冬至为岁首,因为这一天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所以被认为是新的一年的开始。…

    2020-12-22 查看详细信息
  • 【积医科普】小儿积食的预防与保健 已有 0 人浏览

    冬季天气寒冷干燥,为了保持机体能量恒定,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容易出现暴饮暴食。对于消化能力不如大人的孩子们,就容易导致胃内积食,久而久之,还会使机体器官高负荷运转,并发很多其他疾病,对小儿健康有诸多不利影响。中医有句古话“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意思就是,如果想要小儿常保安康,就不能吃得太饱,穿得太暖。而积食就是指宝宝脾胃虚弱,又吃得过饱,或者饮食过于油腻,脾胃运化无力,导致胃内食积生热,影响脏腑气血运行,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提问:小儿积食都有哪些常见症状呢?01、消化系统:积食最常见的就是消化不良的症状了,打嗝、排气、腹胀、腹痛、口腔异味、食欲下降、…

    2020-12-07 查看详细信息

团队成员

  • 高叶梅

    高叶梅

    职称:副主任医师

    擅长: 治疗失眠、焦虑、抑郁等轻度情感障碍疾病,内科杂病、骨质疏松症、中老年慢性病、亚健康状态调理,是贺良骨质疏松知名专家团队成…

  • 梁志齐

    梁志齐

    职称:主任医师

    擅长: 中医内科、妇科、儿科、杂病、亚健康状态、骨质疏松症

  • 马玉棋

    马玉棋

    职称:主任医师

    擅长: 咳喘、脾胃病、内分泌疾病、风湿病、骨质疏松症、血管病

  • 王霞

    王霞

    职称:副主任医师

    擅长: 咳嗽、过敏性鼻炎、脾胃病、皮肤病、中医儿科、骨质疏松症

  • 姜洋

    姜洋

    职称:副主任医师

    擅长: 妇科疾病、不孕不育、骨肉瘤、乳腺癌、肺癌、心血管、老年病等

  • 普通号

    普通号

    职称:主治医师

    擅长: 中医治疗

  • 中医新冠康复门诊

    中医新冠康复门诊

    职称:-

    擅长: 中医新冠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