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报道 > 正文

长假即将结束,如何快速摆脱“假期综合征”?

发布时间:2025-10-08 字体:

wechat_2025-10-10_141908_400.png

wechat_2025-10-10_141917_007.png


其实,“假期综合征”并非真正的疾病,而是由于假期中生活习惯、作息节奏被打乱,假期结束后突然回归规律的学习、工作状态,身体和心理一时难以适应而出现的一系列不适反应,常见表现为疲劳乏力、情绪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通常情况下,只要做好科学调整,1-2周内就能逐渐恢复正常。

学生专属:4招快速找回学习状态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和学习的关键时期,“假期综合征”不仅影响学习效率,还可能打乱生活节奏,试试这4个方法快速调整。

1、调整作息规律

假期中,青少年学生往往作息不规律,临近开学,应提前调整生物钟。建议在长假期结束前1周,短假期结束前1天,开始按照上学时的作息时间进行调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入睡困难时,可通过听舒缓的音乐、正念冥想等方式放松身心,帮助入睡。

2、合理规划学习

避免假期末突击完成作业。建议假期开始制定学习计划,将任务分解为小目标,循序渐进地完成。家长可以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空间,鼓励其自主学习,同时避免给孩子过大压力,以免引发焦虑情绪。

3、管理电子产品

假期中,青少年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增多,容易导致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等问题。需要适度调整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可采用替换策略,如帮助孩子培养或坚持阅读、户外活动等更有益的活动。

4、加强体育锻炼

运动有助于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假期也适宜保持适当的户外活动,活动的形式可以不拘泥于平时课堂上的跳绳、跑步,根据孩子的喜好和时间灵活安排,比如用骑行替代乘坐交通工作等等,帮助孩子保持足够的身体活力。

上班必备:4 步轻松回归工作节奏

对于上班人群来说,节后返工的“抗拒感”往往更强烈,想要快速进入工作状态,这4个步骤很关键。

1、提前调整心态

假期结束前,整理列出工作清单,明确节后工作的重点与任务,帮助自己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同时,给予自己积极心理暗示,提醒自己假期已经结束,做好投入到工作中的准备。

2、恢复规律作息

假期中熬夜、睡懒觉等不良作息习惯,会导致节后身体疲惫、精神不振。节后需要尽快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睡前可进行放松活动,如泡脚、冥想等,避免使用电子设备。

3、调整饮食结构

假期饮食往往较为油腻、不规律,节后可以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让我们的肠胃逐渐过度适应。

4、进行适度运动

运动对于缓解工作压力有积极的作用。可利用工作间隙的碎片化时间进行运动,如在工作间隙做伸展运动、下班后去健身房锻炼,也可以选择八段锦、游泳,或者约上好友一同骑行等。

通用小建议:帮你更快摆脱不适

无论是学生还是上班族,想要快速摆脱“假期综合征”,这3个通用建议都能帮上忙。

1、保持积极心态,别和自己“较劲”

如果节后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别太焦虑,也别强迫自己立刻进入最佳状态。给自己一点适应时间,遇到困难时多给自己正面鼓励,比如“今天比昨天状态好一点,已经很棒了”,保持平和的心态,不适症状会慢慢缓解。

2、多和身边人互动,分享心情

节后可以和家人、朋友、同学或同事多聊一聊,分享一下国庆假期的趣事,或者吐槽一下节后的小烦恼。积极的社交互动能让你感受到归属感,也能通过交流释放心理压力,让心情变得更轻松。

3、忙里偷闲放松,别让自己“弦太紧”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别把自己逼得太紧。每天可以安排一点“放松时间”,比如中午听一首喜欢的歌,晚上睡前看10分钟搞笑短视频,或者周末和家人一起看场电影。适当的放松能帮助缓解疲劳,让学习和工作效率更高。

总之,“假期综合征”是假期结束后很常见的现象,只要我们科学调整作息、心态和生活习惯,就能有效缓解不适,尽快恢复到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状态。

供稿丨心理行为医学科 张娜

编发丨宣传中心


上一篇: 北京积水潭医院挂号小程序升级!线上问诊、线上缴费全覆盖

下一篇: 媒体聚焦|“隐形天使”节日夜未眠!一个夜班服务患者上百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