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报道 > 正文

叙事医学丨告别“摇摆”的人生

发布时间:2025-10-13 字体:

今年9月,我们病房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小患者——6岁的小思琪(化名)。这是她第二次住院手术。来自南方一个普通家庭的她,眉眼间带着几分怯生生的灵气。

叙事医学

由于上次住院时我是她的主管护士,小思琪刚入院,我便立刻赶往病房。一见到我,她嘴角扬起腼腆的笑,那笑容像春日里初绽的花苞,清甜又明亮。或许是因为熟悉,这次的她比上次住院时活泼了不少,蹦跳的身影、清脆的笑声,像一串串跳跃的小音符,满是孩童独有的生命力,让人忍不住心生欢喜。

陪在小思琪身边的依然是她的奶奶。我走上前,轻声问道:“阿姨,半年前第一次手术恢复得怎么样?”奶奶一听,眼神瞬间亮了,语气里满是激动:“太成功了!现在走路脚不歪了,所以我们想着,趁她上学前把另一条腿的手术也做了,让孩子能健健康康地进校园。”看着祖孙俩眼中藏不住的喜悦,我心里也暖暖的,由衷为她们感到高兴。

wechat_2025-10-13_160641_636.png

可这份喜悦背后,藏着小思琪一家漫长又艰难的求医路。小思琪的入院诊断是先天性小儿脑瘫,主要症状是中枢性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典型的“剪刀腿”,站立时双脚不自觉内八,走路时习惯性踮脚,跑不快、蹲不下,就连最基本的行走,她也比同龄孩子晚了近一年,别的小朋友一岁多就能蹒跚学步,她直到两岁才勉强站稳。

更让人揪心的是,最初没有人意识到小思琪的异常。她走路姿势的偏差,在父母眼里成了“孩子小、长大就好”的正常现象,直到亲戚多次提醒,家人才不得不面对“孩子可能和别人不一样”的现实。即便如此,小思琪的妈妈仍不愿接受“先天疾病”的结论,总抱着“再等等就会好”的期待。

好在有亲戚朋友的劝说,一家人终于迈出了求医的第一步。奶奶后来和我回忆:“我们先带孩子在就近医院做康复,还拍了核磁,可结果显示一切正常,她妈妈更坚信孩子没问题了。”我忍不住追问:“那后来是谁一直坚持带孩子看病?又怎么找到王树锋主任的呢?”

奶奶的声音沉了沉,说起了小思琪的爸爸:“是孩子爸爸一直没放弃。后来我们又去了本地和其他城市,跑了好多医院。为了陪孩子看病,他每次都要请长假,到最后干脆辞了工作,一门心思带着孩子找希望。”随着小思琪年龄增长,她的步态越来越不稳,走路时身体“摇摆”得越来越明显,一家人的心里也越来越急。直到当地骨科医生的一句话“你们去北京找积水潭医院的王树锋主任吧,他在周围神经领域特别厉害”,才让一家人看到了最后的曙光。

住院第五天,小思琪迎来了第二次手术。有了上次的经历,她少了几分懵懂的恐惧,却多了些对“正常走路”的期待。我蹲在手术车旁问她:“思琪,害怕吗?” 她抬头冲我笑了笑,小声说:“不怕,就是有点紧张。”小小的身子裹在被子里,显得格外单薄,她紧紧抓着被角,眼神里满是期待:“阿姨,这次做完手术,我走路能和别的小朋友一样吗?他们不会再笑我像小鸭子了吧?”

我的心猛地一软,连忙握住她的手:“当然能!你要相信王爷爷,也要相信自己。就像上次一样,睡一觉手术就结束了,等明年开学,你就能和新同学一起跑、一起跳啦。丑小鸭都会变成白天鹅,我们思琪肯定也可以!”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笑容重新回到了脸上。

手术很顺利,整整4个小时的操作,完成了骶2神经根部分切断与小腿三头肌肌支部分切断。术后的小思琪腿上绑着厚厚的石膏,不能下地,连翻身都很困难。前几天我每次去病房,都会帮她调整姿势、辅助翻身,而她总是乖乖配合,不哭不闹,只是偶尔会盯着窗外,眼神里满是“想快点好起来、和小朋友玩”的渴望。那模样让人心疼,也让人更盼着她能早日康复。

出院那天,我陪着小思琪换完药,跟奶奶说:“这下肯定能赶得上开学,太好啦!”奶奶的眼角泛着光,语气里满是欣慰:“是啊,总算能告一段落了,希望这次手术后,孩子走路能彻底正常。”我用力点头:“一定可以的,我相信思琪!”

再次见到小思琪,是她来医院复查的日子。远远地,我就看见一个小小的身影朝我走来,没有了“摇摆”的步态,没有了内八的脚尖,她一步一步走得稳当又坚定。走到我面前时,她从口袋里掏出一只折得整整齐齐的千纸鹤,递到我手里:“阿姨,我现在能快走了,也能蹲下了!这是我叠的小天鹅,送给你。”

wechat_2025-10-13_160654_405.png

我接过千纸鹤,指尖触到纸张的温度,心里满是感动:“谢谢你,思琪!相信很快你就能和小朋友们一起跑起来了,加油!”她用力“嗯”了一声,我们相视而笑,在彼此的眼里,都看到了最真诚的喜悦。

常有人说,平凡的人生要用平凡的心去对待,可小思琪的故事让我明白,有些“不平凡”,是在与命运的抗争里熬出来的。她带着“先天性脑瘫”这沉甸甸的包袱来到人间,却没让人生变成“一败涂地”的残局,家人的坚持、医生的努力、她自己的勇敢,都在一点点改写着“摇摆”的人生。那些同龄人不曾体会的疼痛、那些一次次求医的奔波,或许会成为小思琪成长里的印记,但绝不会是终点。我坚信,这个手握千纸鹤的小姑娘,一定能让“摇摆”的人生从此稳稳当当,走出属于自己的明亮未来。

供稿丨手外科二病区 于夏岚

文中图片由AI生成

编发丨宣传中心


下一篇: 北京积水潭医院获批2025年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