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报道 > 正文

新闻报道

技能培训 | 北京市骨科专业石膏固定技术规范化培训课程圆满举行

点击数 字体:

2025年9月25日,北京市骨科专业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联合国家骨科医学中心骨科ERAS联盟、各区级骨科质控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骨科学院质量控制工作组及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质量控制和改进学组,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成功举办“精E(益)求精”系列培训之“固本强基”课程。本次培训以临床上最常见的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为重点,围绕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及石膏固定技术展开,聚焦操作流程与规范,旨在通过系统化培训统一技术标准,夯实骨科医师基础技能,从源头保障患者诊疗安全。

50.jpg

来自北京市各级别的30家医院的103名医生参加了此次培训。

培训内容

开幕式暨领导致辞环节由北京市骨科专业质控中心办公室主任李文军主持。活动伊始,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及创伤学分会ERAS学组组长李庭指出,骨科医疗质量的核心在于细节把控和操作规范。他强调,保守治疗是骨科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石膏固定等基础操作的标准化是提升整体诊疗水平、落实ERAS理念以病人为中心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并呼吁参训医师强化质控意识,将规范操作融入日常实践。

首都医科大学骨科学院副院长丁立祥在致辞中表示,质控不仅是技术规范,更是医疗安全的生命线。他指出,桡骨远端骨折的石膏固定技术直接影响愈合效果,推进此类技术的标准化培训,有助于统一全市质量标准,缩小机构间技术差异,实现医疗服务同质化、优质化。

51.jpg

左为李文军主持,中为李庭致辞,右为丁立祥致辞

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市骨科专业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蒋协远在致辞中表示,质量控制是骨科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作为北京市质控与国家级培训平台,中心将持续以ERAS理念为引导,结合临床常见问题和技术难点,开展系列规范化培训,推动骨科诊疗流程的标准化、同质化、精细化。

52.jpg

理论授课环节由通州区骨科质控中心主任刘亮、房山区骨科质控中心主任史宗新共同主持。李庭结合标准教程、循证指南,通过精心制作的标准视频、照片、分解步骤线条图等,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系统讲解了桡骨远端骨折的整复原理、方法与石膏固定标准技术规范,重点阐述了如何在操作中贯彻质控要求,避免常见错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孙志坚则从质控与科研结合的角度,分享了无痛整复流程的优化路径及相关数据库建设成果,展示了通过数据反馈持续改进临床实践的质量管理新模式。为巩固学习成效,本次培训还向全体学员发放了制作精良的《桡骨远端骨折闭合整复与石膏固定技术手册》,便于学员随时查阅要点,持续巩固规范化操作技能。

53.jpg

左为刘亮主持,右为李庭授课

54.jpg

左为史宗新主持,右为孙志坚授课

为了真正让每位学员理解讲课内容并掌握复位和石膏固定的方法和技术细节,实践操作环节是此次培训安排的“重头戏”,由门头沟区骨科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王伟主持。李庭团队率先进行标准化操作演示,从患者体位、复位手法到石膏塑形、松紧度控制,每一步均严格遵循标准化要求和质控中心制定的操作指南。

55.jpg

左为王伟主持,右为李庭为学员进行操作演示

随后,按计划将所有学员分为14 组,由丁立祥、李庭李文军、刘亮、史宗新、王伟、孙志坚、谭哲伦、姚东晨等专家联手的导师团队,为学员提供了全方位的现场指导,每个小组均配备了充足的石膏、绷带及相关器材,有力保障了培训效果。

56.jpg

在导师团队手把手指导下,每位学员都完整操作了复位和石膏固定整个流程,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技术要点和标准化规范。培训还设置了质控评分环节,从操作流程、技术细节、患者体验等多维度进行评估反馈,确保每位学员达到规定标准。

57.jpg

本次培训是北京市骨科专业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深化技术规范推广、夯实医疗质量基础的重要举措。未来,中心将聚焦骨科专业质控指标的细化落实与老年髋部骨折一体化诊疗流程的系统推进,通过构建科学化的工作机制、强化多部门协同配合,推动质量控制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我们将以指标为导向优化诊疗路径,以流程为抓手提升服务效能,持续促进骨科诊疗行为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同质化,切实保障医疗安全与质量提升,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供稿丨昌平区骨科质控中心

北京市骨科专业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办公室

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质量控制和改进学组

北京医学会创伤学分会ERAS学组

编发丨宣传中心

上一篇: 承前启后,续写华章——第四批援瓦努阿图中国医疗队召开线上会议

下一篇: 北京积水潭医院召开2025年度学科暨人才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