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天地
-
【护理文化周】北京积水潭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再创佳绩 已有 0 人浏览
为庆祝中国共5.12国际护士节,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于5月10日举办“传承党史情、起航新征程、杨帆护健康”2021年5.12护士节庆祝活动。此次庆祝活动对2020年优质护理先进典型进行评价并颁奖,北京积水潭医院再次以优异的成绩荣获“优质护理示范医院”,创伤骨科老年病房荣获“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创伤骨科总护士长彭贵凌、干一病房护师高京梅荣获“优质护理先进个人”称号。 北京积水潭医院获得“优质护理示范医院”表彰证书111111111创伤骨科老年病房获得“优质护理示范病区”表彰证书 彭贵凌总护士长、高京梅护师获得“优质护理先进个人”表彰证书 鲁雪梅主任(中)、贾云洋护士长(右)、高京梅护师…
2021-05-11 查看详细信息 -
【护理文化周】北京积水潭医院“5.12国际护士节”线上义诊活动圆满结束 已有 0 人浏览
为迎接第110个国际护士节,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如期推出2021年(第九届)北京护理文化周系列活动。北京积水潭医院响应号召,开展护理文化周活动,在疫情期间举办了线上护理咨询义诊活动。此次义诊活动以电话咨询、微信群沟通、视频健康指导为主。北京积水潭医院“王艺伤口造口护理工作室”和“刘梅娟糖尿病护理工作室”的护理专家团队带来三个线上讲座:“造口患者的饮食指导”、“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和“低血糖的预防和治疗”,针对疫情期间造口患者的饮食、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和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预防和治疗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答疑。“北京积水潭医院杨帆关爱分娩护理工作室”的妇产科团…
2021-05-10 查看详细信息 -
【科普视频】外固定架术后针道护理 已有 0 人浏览
-
【护理科研】北京积水潭医院护理部举行第一届文献汇报比赛活动 已有 0 人浏览
北京积水潭医院第一届护理文献汇报比赛近期在新街口院区举行。护理部韩冰副主任致辞,特邀矫形骨科唐杞衡副主任医师、运动损伤科宋关阳主治医师、小儿骨科杨豪医生、护理部科研小组成员担任评委, 35名汇报者、护士长及全院科研护士参加了本次活动,进修护士、专科基地实习护士也积极踊跃旁听学习。文献汇报比赛是我院护理科研工作的一项创新活动。2021年初,护理部对全院科研护士进行了统一的培训并公布比赛要求,随后12个大科及规培护士开始积极准备。各科室非常重视此项活动,陆续邀请科研小组人员及临床医生,指导本科室人员准备并进行初步筛选。最终35个文献汇报通过科室筛选,参加全院比赛。汇报…
2021-04-22 查看详细信息 -
北京积水潭医院护理部召开“2020年5.12护士节”庆祝大会 已有 0 人浏览
-
北京积水潭医院援几内亚医疗队的天使姐姐 已有 0 人浏览
-
【5.12护士节系列活动】《心里的眼睛》——献给2020护士节 已有 0 人浏览
-
【护理文化周系列活动】“庆祝5.12国际护士节”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领导为一线护士送上鲜花和… 已有 0 人浏览
-
【护理文化周系列活动】“庆祝5.12国际护士节”北京积水潭医院开展专科护士线上护理咨询义… 已有 23 人浏览
在2020年第109个国际护士节,南丁格尔诞辰200周年,国际护士助产士年到来之际,5月9日上午,北京积水潭医院护理部积极响应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护理文化周活动,成功举办了专科护士线上护理咨询义诊活动。在护理部的组织下,由国际造口治疗师、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糖尿病专科护士、助产士组成医护专业团队,针对疫情期间居家造口护理,压疮预防以及血糖控制等大家关心的健康问题,通过微信、视频进行专业护理的指导与交流。伤口造口专科护士郝妍、龚雪涛、王艺、糖尿病专科护士刘梅娟各专科护士分享了新冠疫情期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疫情期间压力性损伤的居家预防对策,造口患者饮食指导,胰岛素笔…
2020-05-11 查看详细信息 -
【北京积水潭医院5·12护士节特别活动】散文诗《微笑天使》 已有 26 人浏览
散文诗《微笑天使》研究所 梁震 那是一个寂静的夜晚随着一声娇啼一个小天使降生了 当我睁开双眼好奇地寻视这陌生而又多彩的世界时第一眼看到的是妈妈甜美的微笑母亲用甘甜的乳汁把我哺育用慈祥的微笑把我呵护她微笑着教我呀呀学语微笑着扶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小时候我常问妈妈世界是什么妈妈说是高山 是大海是森林 是阳光是鲜花 是小鸟是春风 是你 是我是我们大家!我又问妈妈世界为什么这么美丽妈妈说因为世界在微笑白云是蓝天的微笑浪花是大海的微笑温暖是太阳的微笑皎洁是月亮的微笑馨香是花朵的微笑平淡是小草的微笑素雅是翠竹的微笑苍劲是松柏的微笑翱翔是雄鹰的微笑奔腾是俊马的微笑歌唱是…
2020-05-11 查看详细信息 -
2020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欧洲伤口管理协会国际伤口治疗师学校即将开学 已有 0 人浏览
-
转变观念 立足本职 已有 602 人浏览
开展两年的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已进入考核阶段,在上级领导和我院护理部的指挥推动下,采取有效措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早已全面实施。 干二病房是以老年患者为主体的综合性病房,患者主要来源于医院周边几个大的部委机关的离退休干部,平均年龄82.6岁。病房共有床位30张,护士16名,护理员2名。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以来,我们将“功能制护理”改为“责任制整体护理”:每位在岗的护士负责2~8位病人,实行“捆绑式”服务,即责任护士要完成所管病人的一切治疗、护理和健康指导。 为此,我们首先从调整班次入手,实行弹性立体…
2012-02-17 查看详细信息 -
优质服务 贴心护理 用心做事 以情动人 已有 908 人浏览
病房现有床位43张,在岗护士19人,护理员3人。收治患者特点趋于老龄化、合并症复杂化、骨折多发化,大多数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需卧床治疗。 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来,优质服务已成为我们护理团队的一种工作习惯,从患者入院到出院,从服务到沟通,从给药到宣教,从态度到行为,从生理到心理……只要涉及患者的各个环节,护理人员都会力争做到安全、优质、满意的服务目标。 从病人称呼的改变上,体现出护患关系的融洽和谐。以往以床号称呼病人的现象逐渐消失,阿姨、大爷、大姐、大叔等符合病人年龄、身份的称呼方式蔚然成风,护患关系像兄…
2012-02-17 查看详细信息 -
优雅服务 优质护理 已有 622 人浏览
烧伤科西三病房有开放床位30张, 护士15名,主要收治烧伤、烧伤整形、难治性创面的患者。 病房特点是经常要面对一次次突发事件的抢救,虽然加班加点是我们的家常便饭,但繁琐的护理更是我们一天工作的核心。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病房,我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总结大面积烧伤患者出入量;翻身更换潮湿难闻的棉垫;给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倾倒大小便器;在满是瘢痕的皮肤上寻找可以采血的血管;给颜面部烧伤的患者清除五官的分泌物,轻轻掀去覆盖在眼、嘴上的湿润纱布,慢慢剪去颜面部逐渐翘起的痂皮,润洁干燥的鼻孔,更换因渗出弄湿的耳垫圈,剃除带有…
2012-02-17 查看详细信息 -
服务源于用心,走到患者身边 已有 420 人浏览
北京积水潭医院是一个王府花园式的医院,四季风景如画,在这个以烧伤、创伤为主的三级甲等医院有一个既温馨又和谐的科室——神经外科病房。它成立于2002年,迄今拥有床位16张,其中监护床位6张;护士12人,本科学历5人,大专学历7人;其中主管护师5人,护师5人,平均年龄33岁;护理员2人,床护比为0.75:1。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业务培训,形成了一支训练有素,技术可靠、作风严谨的护理队伍。 该病房收治的病种包括颅脑外伤、脑肿瘤、椎管肿瘤、脑血管病等,危重、昏迷、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病患居多,护士的治疗与护理工作量非常繁重。自2010年初开展̶…
2012-02-17 查看详细信息 -
北京积水潭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已有 417 人浏览
-
“优质护理服务”获奖名单 已有 626 人浏览
部级: “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房:创七病房 “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神外病房护士长 陈爱玲 市级: “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房:神外病房 “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房:西三病房 “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房:干二病房 “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房:创八病房 院级: “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房:南三病房 “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房:中一病房
2012-02-09 查看详细信息 -
称职的小管家 快乐的准妈妈 已有 403 人浏览
在最近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中以“三好一满意”为标准和目标,我科涌现了一些好人好事,比较突出和感人的是我们的“小管家”王迪的事迹。 王迪同志是我们科的医嘱处理诊疗记账的负责人,俗称“小管家”,同时她也是一名怀孕5个多月的准妈妈。她是在怀孕满了3个月后才开始接手“小管家”工作的,我们科虽然只有6张病床,但周转很快,病人的治疗和用药会随时调整,所以长期医嘱很少,每天会有大量的临时医嘱新鲜出炉,不但白天有,夜里也一样,量一点也不少。每天上午是她最为繁忙的,转出的病人要对账,打印医嘱;不走的病人,大夫要开新一天…
2011-09-30 查看详细信息 -
注重细节 用心服务 已有 483 人浏览
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我们用热情、汗水、和精湛的护理技术,践行“三好一满意”的服务标准,真正做到: “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让患者满意”。赢得了患者由衷的感谢。在病房看到的是一张张满意的笑脸,萦绕在耳边的是一声声患者感谢的话语。 肿瘤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谈癌色变”的现象在很多肿瘤患者及家属身上都存在,他们需要更多的心理安慰。今年6月,我们病房收治了一位年仅15岁的骨肿瘤肺部转移的患者,小伙子在接受化疗时,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头痛、头晕、呕吐。同时出现了严重的心里问题,神情忧郁不太爱说话,也不太配合治疗。得知小…
2011-09-30 查看详细信息 -
微笑天使 已有 420 人浏览
我们从事着平凡的护理工作,每天穿梭在病房中目睹着无数的悲欢离合,因而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生命的可贵。 今年6月,我们接触到一位骨肿瘤肺部转移的患者,虽然只有15岁,但是已被病魔宣判“死刑”。小伙子不太爱说话,神情忧郁也不太配合治疗。但每当提起他的家乡美丽的新疆,小伙子的话立即多了起来,护士们知道他是想家了。为了让他安心治疗,护士们每天都给他念念书,陪他聊聊天;因为行动不方便只能在床上排泄,护士们每天帮他倒排泄物。无论他有什么需要都尽量满足,他也亲切的称护士们为“护士姐姐”,对治疗和护理也不再抵触了。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
2011-09-30 查看详细信息




